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ʮ��ָ������22���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87年1月至2000年5月共22例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行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通畅引流等一般治疗,同时部分病例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应用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结果 20例(90.9%)为手术后并发症,2例为外伤所致,确诊时间为手术后2-14天。11例(50%)瘘口自然关闭,8例手术治疗,均获治愈,3例死亡。结论 手术是导致十二指肠外瘘的主要原因,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早期手术,配合全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消化道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4例急性胰腺炎并发消化瘘病例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治愈20例,4例死亡。结论 消化道瘘是急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对于外瘘及内外瘘并存者应作全胃肠外营养及双腔负压引流。对胰消化道内瘘则主张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了21例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生高位肠瘘8例,低位肠瘘13例;高流量肠瘘9例,低流量肠瘘12 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4例;手术17例 ,治愈14例,死亡3例。结果提示采用控制感染、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肠外瘘患者的病死率,手术是治疗非手术疗法不能治愈肠外瘘的最后选择,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非手术治疗胰外瘘的体会:附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胰外瘘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年间18例胰外瘘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其发病原因、非手术患者的选择标准、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患者胰外瘘量的改变。结果 18例经非手术治疗后,胰液引流量逐渐减少,在1~8个月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拔除引流后无复发。除4例患者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胰外瘘可以相对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可根据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痊愈,住院时间(13±2.78)d。2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1周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梗阻坏死肠段切除术后痊愈;1例保守治疗3周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部分小肠狭窄明显、瘢痕增生、弹性消失、肠壁高度水肿,遂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肠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发病特点并规范手术操作,及时诊断并实施保守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其发生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 ic gastrotomy,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 ic jejunostomy,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6月~2006年4月行PEG胃肠营养97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34例。结果131例共行PEG、PEG加PEJ 146例次,其中PEG 112例次(15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 34例次,手术成功率100%。5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31例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如有条件,应当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胆胰术后十二指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3例肝胆胰术后十二指肠外瘘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10例。治愈10例,治愈率76.9%;2例死亡,病死率15.4%。结论肝胆胰外科各种手术如处理不当都可能并发十二指肠外瘘,采取瘘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镜检查和MRCP相结合可以明确十二指肠外瘘,创造条件、积极手术是治疗十二指肠外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小肠内置管减压引流在小肠瘘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33例因小肠瘘行全小肠内置管减压引流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病人中,28例顺利出院,无再发肠瘘;再发肠瘘5例病人中,4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康复,1例放弃治疗。结论全小肠内置管减压引流在小肠瘘早期手术治疗,尤其是高位、高流量瘘中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4月121例患者予以PEG和PEJ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患者共行PEG、PEG加PEJ 134例次,其中90例(103例次)PEG胃肠营养(13例行造瘘管置换);3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4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如有条件应当选用。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肠外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年余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肠外瘘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瘘5例,回肠瘘3例,结肠瘘13例,直肠瘘7例。术后4~9d发生肠外瘘22例(78.6%)。结果:肠外瘘的原因:肠管感染性伤口缝合后愈合不良9例,缝合操作不当7例,吻合口血运障碍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3例,营养不良2例,吻合口远端梗阻1例。 非手术治疗22例(78.6%),21例(95.5% )治愈; 手术治疗6例(21.4%),3例(50%)治愈,其中2例(1例瘘口远端肠梗阻,1例末端回肠瘘口外置)后期(肠瘘3~6个月)行确定性手术。本组共4例(14.3%)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原因既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既有疾病本身客观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大部分肠外瘘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只要正确掌握肠外瘘手术指征和时机,后期确定性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龚昭  周程  刘彦  胡思安 《腹部外科》2008,21(1):30-3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肠不全梗阻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7年6月因小肠梗阻接受腹腔镜治疗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中,完成腹腔镜肠粘连分解术33例;行腹腔镜肠粘连分解术及相应肠道手术18例,其中,纯腹腔镜手术11例,腹腔镜下切口定位并开放手术7例。中转开腹手术2例。腹腔镜探查诊断率达98.11%。术后有8例发生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肠不全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选择性应用于部分小肠不全梗阻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对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实施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对症及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非手术治疗28例获治愈,2例因绞窄性肠梗阻的予以手术行小范围梗阻坏死肠段切除术;本组患者均随访13年,2例复发,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适时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可提高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肠外瘘早期手术治疗1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通过早期手术治疗肠外瘘的方法。方法 应用全静脉营养技术和生长激素、抑素等药物 ,ICU支持 ,对部分肠外瘘病例行早期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重建肠道连续性 ,以缩短疗程。结果 早期决定性手术治疗 11例 ,手术 12例次 ,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病例选择、手术方法适当对部分肠外瘘病例采用早期决定性手术治疗有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全胃肠外营养联合施他宁治疗胰外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运用全胃肠外营养 (TPN)和施他宁非手术治疗胰外瘘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TPN和施他宁联合治疗 19例胰外瘘患者的治疗情况。TPN治疗均采用TNA 3L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患者所需热卡按H B公式计算基础能耗与应激系数的积数值作为参考值供给 ;施他宁 6mg加入 10 0 0ml生理盐水中 2 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 ,连用 7天后改为每天 1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结果  18例患者瘘道闭合时间为 8~ 32天 ,平均 14天 ,均治愈出院 ;1例未治 ,死亡。结论 TPN联合施他宁治疗胰外瘘 ,避免了二次手术打击 ,平均愈合时间缩短 ,在胰外瘘患者的非手术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胸内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一科自2010-08—2016-10间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286例,术后明确吻合口瘘98例,其中单纯颈部吻合口瘘77例、吻合口纵隔瘘14例、吻合口右胸内瘘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吻合口瘘经积极治疗后,全部愈合。纵隔瘘经持续胃肠减压和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也痊愈出院。7例胸内瘘患者,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44~189 d,平均76 d。通过对286例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分析,特别是7例胸内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观察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规律,找寻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单纯吻合口瘘经拆除颈部切口缝线,定期更换辅料后,平均13.6 d愈合。吻合口纵隔瘘经敞开颈部切口引流,延长胸胃减压时间和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后,平均35 d愈合。7例胸内瘘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后,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76 d。结论食管癌三切口术后吻合口右侧胸内瘘虽发生率低,但病情多较危重。在病情尚允许情况下,行吻合口造影,能早期明确诊断。给予颈部切口敞开引流,胸腔积液定位后闭式引流,充分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迅速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收住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胃肠减压,并观察胃液的颜色、性状、引流量。全胃肠外营养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其中右锁骨下静脉置管40例和颈内静脉置管12例),在胃肠外营养实施过程中注意静脉导管的护理如导管入口处消毒、换药,导管冲洗、封管等。21例病人手术后行腹腔多管冲洗引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合适体位,以利于腹腔多管引流,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量,术后病人均行常规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咳出。病人均进行口腔护理。结果:在生长抑素、抗生素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和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效果满意并且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行之有效的全胃肠外营养护理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痊愈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0例术后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除1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中转手术外,其余患者经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3 d。结论术后EPISBO应首选保守治疗,该疗法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减少手术创伤对其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手术前后应用静脉营养治疗重危病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年多以来应用全静脉营养治疗手术前后重危病人共24例,现总结初步经验如下。临床资料一、适应证1.手术前作为重度营养不良病人(体重减轻20~30%)的支持疗法,共5例。皆为胆道梗阻及感染,长期进食极少,严重电解质紊乱,全身衰弱不能耐受大型手术者。2.手术后发生严重合并症,不能进食,用静脉营养提供能源,为治疗合并症创造条件,共19例。计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十二指肠或小肠瘘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2例,胃大部切除术吻合口梗阻1例,胆道手术后肝脓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2  相似文献   

19.
胰瘘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手术、胰腺外伤等情况 ,是胰腺外科较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胰瘘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本文总结相关文献 ,对胰瘘的非手术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 胰瘘的定义及分类胰瘘常发生于手术或创伤后 3~ 10d ,Yeo[1] 等认为各种原因导致胰管破裂 ,胰液从胰管漏出 7d以上即可诊断胰瘘。Howard[2 ] 则认为术后腹腔液体经引流部位或切口流出超过 5d ,引流液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浓度 3倍于血清值 ,引流量大于 10ml/d可以诊断为胰外瘘。Cullen[3] 等认为胰外瘘是手术…  相似文献   

20.
例1男,17岁。因腹痛1d,以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在县医院急诊行全小肠扭转复位,回肠、右半结肠切除,空肠结肠吻合。术后第3天排气、排便,腹胀、腹腔引流暗红色液体约1500ml,保守治疗无效于术后第11天转至我院,拟诊肠坏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上段空肠距屈氏韧带30cm处的空肠段尚存生机,其余小肠发黑坏死,行坏死空肠切除,近端空肠造瘘术。术后加强抗炎,支持疗法及胃肠外营养等对症处理,术后并发腹腔多发脓肿,肝、肾功能不全,经脓肿切开引流等处理,病情好转,术后第63天再行空肠造瘘回纳,空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TPN支持并过度到肠内营养。本次手术45d后给予半流饮食,无明显短肠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