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咨询医生诊室乌鲁木齐市读者王小强来信咨询:大肠息肉为啥要及时切除大肠息肉是指大肠内腔粘膜上有向腔内生长的赘生物。根据大肠息肉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等几种类型,其中以腺瘤性息肉最多见,而这种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最大(但也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  相似文献   

2.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但二者不是一种疾病,可是临床上常常被一些人混淆。虽然二者表面看来都是肠黏膜向大肠腔内隆起。前者是黏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隆起或大’肠黏膜局限性增殖突出肠腔病变。而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大肠内有弥漫性息肉、多发生在大肠的远端,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危险性很高。如果不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就会癌变。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易患哪些大肠病文/王有国1大肠息肉息肉是指粘膜表面突向胸腔内的隆起物,包括腺癌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化学性息肉等。有的多发,有的单发;有的有蒂,有的无蒂。大肠息肉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0岁时,发生率可过30%~40%。在作镜检的...  相似文献   

4.
霍晓辉 《医药与保健》2007,15(12):26-26
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黏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其中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  相似文献   

5.
大肠息肉能否变癌沈洲大肠息肉是指在大肠粘膜内肿瘤样隆起性病变。大肠内只有一颗息肉者弥为单发性息肉,有两颗以上者则称为多发性息肉,至于多得像葡萄粒那样的息肉,则称为息肉病。有些患者担心息肉会变成癌。对于这个问题,既不能简单地说“能”也不能笼统地回答“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所见的息肉均用活检钳夹除或在内镜下行息肉电切,送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54例(42.86%),增生性息肉16例(12.70%),腺瘤性息肉56(44.44%),大肠息肉伴异型增生的19例(15.08%)。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峰 《家庭医生》2012,(23):63-63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且大多为腺瘤性息肉。据研究,这种腺瘤性息肉的癌变机会非常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其癌变概率会逐渐增高。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大肠息肉是肠癌的“前传”。但这个“前传”将怎么演下去,很多时候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导演”。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肠腺瘤性息肉489例,男314例,女175例。年龄18—81岁,高峰年龄为51—60岁。分布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多见(占65.8%)。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形态、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组织类型有关。息肉越大、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恶变率越高。绒毛状息肉较混合型及管状息肉易恶变。广基息肉的癌变率为有蒂和亚蒂的三倍。本文对息肉癌变的治疗,特别是内镜下摘除后是否要追加根治性肠切除,认为必须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及类型,手术的危险性作全面考虑决定。强调定期随访、复查,是预防复发和癌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大便带血的病人中,有相当多的病例为大肠息肉引起的。 凡在大肠粘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无论其大小,形状及组织学类型如何,均统称为息肉。息肉长在大肠上叫大肠息肉。据文献报道,凡在大肠粘膜上,发生100个以上密集性息肉并伴有特殊症状者,称为大肠息肉  相似文献   

10.
王峰 《健康生活》2019,(3):39-40
正息肉,是指长在人体内突出于组织表面的赘生物,由黏膜或黏膜下层组织隆起形成。常见的息肉为椭圆形或条状,诸如鼻息肉、声带息肉、胆囊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生活中,发现体内长有息肉的人很担心息肉会恶变,而事实上并不尽然。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其病理结构是由腺体组成的,它其实也是一类大肠息肉的统称,是大肠内最常见的息肉状病变。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康男性人群中大肠息肉发生的年龄、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健康查体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经肠镜检出的1094例男性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健康男性人群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39.0%; 80%以上大肠息内主要集中于横结肠以下的左半结肠:80%以上大肠息肉≤0.5 cm;在左半结肠随着部位的降低,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减少,而炎性、增生性及恶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中老年男性大肠患肉的检出率较高,大肠息肉好发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内和炎性息肉多见,随着部位的下降,恶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的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将确诊为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性病变(包括宽基隆起性息肉、平坦增高性息肉、亚蒂息肉需要将病变及周围可能存在的残留息肉组织全部切除者)的患者58例应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所选病例均一次完成切除治疗。所治疗患者除13例有术后创面少量出血(经局部喷洒肾上腺生理盐水成功止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随访1年未见息肉复发,无肠管瘢痕狭窄或其它远期并发症。结论EMR是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讲究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对照组)ERK2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腺瘤性息肉组ERK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7%(39/70)、25.7%(1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4/20)、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ERK2和Cyclin D1 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二者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息肉,是指长在人体内突出于组织表面的赘生物,由黏膜或黏膜下层组织隆起形成。常见的息肉为椭圆形或条状,如鼻息肉、声带息肉、胆囊息肉、腺瘤性息肉等。许多长有息肉的人很担心息肉会恶变,而事实上并不尽然。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其病理结构是由腺体组成的。是大肠内最常见的息肉状病变。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人说,大肠息肉不及时切除,日后会发展成大肠癌;还有人说,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没有关系,不必恐慌。那么,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有没有关系?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吗?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 息肉是指粘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隆起物,包括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化学性息肉等。有的多发,有的单发;有的有蒂,有的无蒂。大肠息肉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0岁时,发生率可达30%~40%。在做镜检的病人中有53.8%可查到息  相似文献   

17.
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琳  陈新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8):949-950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9例238枚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以及高频电刀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5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82.94%),息肉好发部位为直肠,占34.11%,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32.56%)、增生性息肉(31.78%)和腺瘤性息肉(27.13%)常见。除9例腺癌转外科继续治疗外余120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8.
小王近来因大便带血,到医院去看病,医生给他做了肠镜检查,确诊为腺瘤性大肠息肉。 “听人说肠息肉会变成癌的,刘医生,真是这样吗?我该怎么办?”“别着急,听我慢慢讲。”于是,刘医生耐心地向小王讲述起来。大肠息肉分为腺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三种,其中腺瘤性息肉会变成癌,称为癌前病变, 可谓埋藏在肠道里的“定时炸弹”,应引起警惕。大肠息肉早期无症状,息肉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便血、腹泻、便秘等,如合并感染则会出 现脓血便,颇像痢疾。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有:肛门指诊、做灌肠造影、纤维结肠镜及病理 学检查等,便血的病人在…  相似文献   

19.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之分。其中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表面看来,二者的外表形态都是肠黏膜向大肠腔内隆起,临床上常常有一些人把二者相混淆。但大肠息肉指黏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隆起或大肠黏膜局限性增殖的病变;而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大肠内有弥漫性息肉,多发生在大肠远端,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几乎都会变成腺癌。癌变的平均年龄在39岁,除大肠有癌变的病灶外,还可伴发肠外癌症,如软组织癌、骨癌、壶腹癌、胃癌、小肠癌、子宫癌…  相似文献   

20.
正你是否还在为肠镜报告上的"息肉"担惊受怕?你是否还在疑惑这个"息肉"到底是什么?是肿瘤吗?需要治疗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大肠息肉的神秘面纱。什么是大肠息肉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大肠息肉就是大肠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大肠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