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学者认为皮肤一股二头肌屈肌反射产生原理及诊断意义,大致和Babinski氏反射相同。我们对正常人(无神经系症状、体征,平素体健者)和Babinski氏征、Chaddock氏征阳性的患者以及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脊髓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多发性硬化等患者分别行皮肤一股二头肌屈肌反射的检查,观察其阳性率和临床病理反射的符合率,以研究此项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检测方法采用DISA 1500肌电图机, 患者取俯卧位,用同心园针电极插入一侧股二头肌内侧头肌腹处,作为记录电极;在患者下肢肌肉完全放松(荧光屏上无肌电发放)后,作Babinski氏征检查。正常人股二头肌  相似文献   

2.
影响巴彬斯基征某些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J·Babinski(1857~1932)于1896年2月在巴黎生物学会上提出报告,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器质病变引起偏瘫或下肢瘫痪者,针刺足底可出现反射性足趾背屈运动,并指出这一病征的诊断意义。Babinski征的临床价值被人们很快认识和肯定。遗憾的是,不是每例中枢性瘫痪的下肢都出现Babinski征。为什么Babinski征不是一个恒定的病  相似文献   

3.
神经病理反射,对于临床诊断神经科疾病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就目前来看,已有很多种如巴彬斯基(Babinski)、欧本赫姆(O-ppenheim)等征对颅脑病变之诊断上起到了相互辅佐的作用。我们近来又观察到尚未见到有关报告的一个新的病理反射;即当临床上有脑脊髓病变时,捏其胸大肌后出现拇趾背曲,四趾外展呈扇形散开,相同于病理反射中的巴彬斯  相似文献   

4.
阳性病理征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时出现的最重要的体征,经典的Babinski征临床已延用近百年,实践证明在不少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病例中却引不出阳性的Babinski征。因此,临床工作者总是在不断寻求阳性率更高的病理反射检查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伴锥体束征的机制。方法对5例重症肌无力伴锥体束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少数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伴腱反射活跃或亢进,Babinski.sign(+)等锥体束征。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也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出现锥体束征。  相似文献   

6.
巴彬斯基征是神经病学中最为常见的体征之一,也是反映锥体束损伤最可靠的体征之一,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一种屈肌反射的释放。该反射是以神经病学家Joseph Francois Felix Babinski的名字命名的,以表示对他的纪念。Joseph Francois Felix Babinski是19世纪初一位杰出的神经病学家。  相似文献   

7.
<正> 自从Babihski1896年以28行的简练文字,说明“趾征”的诊断意义,迅即获得临床工作者的公认和重视。当然,“查重视有据者”非“仅Barre—人”,Barre是Babins-ki的门生,但Babinski征迅速列为神经科不可忽视的临床体征,并非Barre或其他人为结果。无可辩驳的事实,实际应用的价值,自然促使Babinski征不胫而走。1896年2月22日的《生物学会会议纪要》的介绍虽然简短,但陈述明确。次年,Babinski在布鲁赛尔神经科学会上再次加以介绍,并于1898年  相似文献   

8.
陈加俊  陈薇  王捷 《吉林医学》2002,23(6):334-335
目的 :研究挤压足临泣穴能否成为新的巴彬斯基等位征。方法 :选择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作为观察组 ,选正常人群为对照组。结果 :表明挤压足临泣穴与Babinski、Chaddock、Oppenheim征三项传统病理反射比较 ,其差异无显著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挤压足临泣穴可以做为新的巴彬斯基等位征 ,可应用于临床 ,作为诊断、病情观察的依据 ,其阳性率较高 ,且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9.
<正>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常常依赖于异常的反射来确定病变的部位(定位诊断),有时可为病变的性质(定性诊断)提供依据。而神经系统诸多反射中有重要意义的反射至今仍以伸肌组病理反射即巴彬斯基(Babinski)氏征及其等位征为锥体束损害的重要指征。这些病理反射主要在下肢,到目前为止,在上肢尚未找到一种可靠的反射来反映神经系统病变的器质意义。 作者通过近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临床实践证明,当臂部、胸部或面部受刺激时在颏部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射(作者暂命名为臂颏、胸颏、面颊反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女,8岁,学生,因头痛伴呕吐16天,肢体活动障碍12大入院。体检:发育正常,心肺(一),腹部平软,肝脾不大。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双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以左侧尤甚,生理反射存在,膝反射亢进,Babinski征(+),Cordon征(+),Kernig征(+),双侧视乳头水肿,脑脊液正常。  相似文献   

11.
谢康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05-707
目的探讨Babinski征阳性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入院时病情轻微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127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的演进过程分为进展组(PIS组)24例,非进展组(非PIS组)103例;比较两组入院时Babinski征的阳性率。结果进展组入院时Babinski征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Babinski征阳性与急性前循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部分病例有可能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指标,从而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朱斌  王新东 《四川医学》2008,29(12):1691-169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因家属发现昏迷、呼之不应4h急呼120,急诊入院抢救。患者既往有焦虑失眠6个月。家属发现患者床旁有氯美扎酮及地西泮药品盒(服用剂量不详)。入院后查体:T36.5℃,R10次/min,BP72/34mmHg。四肢发凉,双瞳孔等大,直径约4mm,光反射消失,压眶疼痛反射消失,心率110次/min,律齐。腹部体征阴性,病理反射Babinski征、Chaddock征、Gordon征等阴性。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8岁。因逐渐发生左侧上下肢无力伴右侧偏身感觉障碍一月余,于1992年元月10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和外伤史。查体:神清,颈椎4~6棘突轻度压痛,颈活动稍受限,心肺(一),颅神经(一),眼底(一),左上下肢肌张力增高,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上肢腱反射活跃,左下肢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左腹壁反射减弱,双上肢Rossolimo征和Hoffman征(+),左Babinski征  相似文献   

14.
小脑蚓部转移癌临床少见。近年来我科收治一例,经手术及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病例 患者女,47岁。头痛呕吐伴走路不稳2月余,于1988年5月13日入我院。检查:生命征正常,有自发性粗大水平性眼震,双眼底视乳头水肿Ⅱ度。四肢肌力Ⅳ~Ⅴ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Brudzinski征(+)。脑室Conray造影示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中脑导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女、52岁。双下肢无力易跌跤一年,腰部束带感,大便失控3月而入院。神经系检查:T_7以下痛触觉、深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略增高,下肢腱反射活跃,Babinski征阳性,肛门括约肌功能轻度障碍。  相似文献   

16.
抽搐昏迷72d病毒性脑炎病人抢救成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脑炎是脑炎的一种常见类型 ,而持续抽搐昏迷72d的病毒性脑炎病人在临床上却极罕见。 2 0 0 2年 7月我科成功救治这样 1例重症病人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 ,女 ,2 8岁。因发热头痛 1周 ,抽搐、意识不清 1d ,于 2 0 0 2年 7月 17日收入院。查体 :T 37.5℃ ,P 72min-1,R 19min-1,BP 12 / 9kPa ,神志不清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 3mm ,对光反射存在 ,压眶反射存在 ,四肢活动可 ,双下肢Babinski征 (+) ,夏多科征 (+) ,颈略抵抗 ,Kernig征 (+)。脑电图示中度异常。入院后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 ,苯巴比妥钠、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Pussep征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240例脑血管病患者按发病至接受检查的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发病24h内(包括24h)组183例和发病24h后组57例。两组患者均行Pussep征和Babinski征检查.并分别记录Babinski征和Pussep征的阳性率。结果发病后24h内第1次接受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Pussep征阳性率为71.6%高于Babinski征阳性率的61.2%;240例患者中.Pussep征阳性率为70.4%,Babinski征阳性率为67,1%.两者的阳性率相近。有32例患者在第1次检查时仅Pussep征阳性,另有24例患者在第1次检查时仅Babinski征阳性。结论对于脑血管病发病早期即接受诊疗的患者.Pussep征应为必须检查的病理征.特别对常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  相似文献   

18.
《中外医疗》2013,(1):146-146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  相似文献   

19.
《中外医疗》2012,(15):116-116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203-203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