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期间该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职业暴露50例,其中护士占86%,主要是针刺伤,构成比高达90%。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患者为主,占6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6%,其余为其他血源性疾病因子。结论传染病医院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最主要的因素,HBV为最重要的感染因子,应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安全防护理概念等问题。方法 对某医院部分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20名护士中,11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5%,发生在操作后针刺伤占58.9%,尤其是针头或注射器使用后处置不当;约78.1%的人从未主动报告针刺事件;86.7%的人愿意参加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培训。结论 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情况,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护士在治疗操作环节中被针头刺伤的有关情况。[结果]被调查的123名护士中,111名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应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4.
护士针刺伤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6例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护士对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针刺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不按规范处理用后针头。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重视针刺伤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1],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3],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4],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曹晓霞  凌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92-1594
【目的】了解本省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原因,以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与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急诊专科护士及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10名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结果】46.0%的急诊护士有针刺伤的经历。其中,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针头/锐器放置不当、处理他人未处理用物、被他人不慎刺伤、因病人躁动被刺伤。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最多的职称为护士及护师,发生率为89.1%。急诊护士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高,针刺伤上报率偏低,为10.9%,上报率低主要原因为医院.没有登记报告制度、护士认为没有必要报告以及针刺伤后不知向谁报告。【结论】在临床实际中,相关预防针刺伤措施仍未完全实施。应在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的基础上落实针刺伤后的处理程序,切实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云岭  王欣然 《现代护理》2006,12(16):1499-1501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与操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家医院2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64.39%,人均刺伤1.9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加强防护管理及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孟晓琴 《华西医学》2012,(1):121-123
目的探讨防范护士针刺伤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并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等措施,从而实现对针刺伤风险的有效控制。结果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增强,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范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确保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为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名在职精神科护士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6.3%的护士曾被针刺伤,67.7%的护士有被患者攻击致伤史,6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70%的护士认为针刺伤是危害自身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处理流程,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医院级别和操作环节对供应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供应室护士被针刺伤情况,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供应室护士被针刺伤的有关情况.结果 不同级别医院供应室护士被针刺伤的情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医院供应室护士被针刺操作环节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级医院对针刺伤的消毒护理情况,市级采取一般性伤口处理措施占该级别医院被调查人数的94.26%,医级和私立医院分别占87.06%,81.03%.结论 供应室护士应主动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安全操作;及时改进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回收、毁形、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方法对某医院161名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1%的护士在近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55.1%的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施。结论护士面临职业暴露危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铜仁市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铜仁市四家县级医院551名临床护士2014年1-12月的针刺伤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调查发现315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占57.17%。其中2014年1-12月份有158例次临床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占28.68%,针刺伤的发生与临床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显著相关,针刺伤主要依次发生在配制药液、分离针头、回套针帽、操作注射、处理用物等操作环节上。结论铜仁市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发生血液感染的概率大;主动上报不积极,工作环境影响了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应积极采取措施干预,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确保临床护士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临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做好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临床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调查期间从该医院临床一线护士中共查出99例发生职业暴露,其中实习护士占62.63%,护士占26.26%,护师以上职称人员占11.11%。在护士职业暴露中,以针刺伤为主,其中静脉采血和输液拔针占58.59%;注射胰岛素后双手回套针帽刺伤占13.13%。暴露源血源性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7.48%,其他依次为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结论该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人群主要是实习护士和初级职称护士,以针刺伤为主,加强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为主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护士发生针刺伤后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认为护士应加强职业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监测分析,找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急诊护士针刺伤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7.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 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 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 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李春燕 《护理研究》2007,21(11):3016-3018
护士是医院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而针刺伤是导致临床护士职业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实习护生由于职业防护意识薄弱,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更具有危险性。为此,2006年7月-2006年12月对在我院实习的各院校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原因、环节、针刺伤后的处理,探讨其预防对策,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对医护人员构成极大危险,护士(尤其是实习护士)是医院中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危人群。在我国,锐器损伤这种工作中常见的职业伤害还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在此领域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自1981年Mc-Cormick等[1]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并且在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也就更为迫切。1护士锐器损伤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