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韩医学对体质问题的研究比较(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体质学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近年来在中国研究日趋深入,在韩国医界,体质问题亦为众多医家所重视,形成以“四象医学”为代表的体质理论体系。该文从中韩两国体质理论的渊源、理论内涵、体质形成与分类及临床应用、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一一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双方的研究既存在一定的差异,又具有共同性,并存在相互补充及统一的基础。韩国“四象医学”受到中医体质学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中国高脂人群中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是急性胰腺炎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加以重视。中医体质学认为痰湿体质是1种由于水液内停、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痰湿体质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最常见的危险体质,且两者在认知上与中医体质学基本原理有很多相通之处。禀赋遗传论、生命过程论、环境制约论是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体质与疾病内在联系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以体质、疾病、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前提,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理论为依据,是临床指导遣药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临床上通过调体方药改善痰湿体质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也确有疗效。文章一方面将基于中医体质学基本原理探讨痰湿体质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将从“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阐述痰湿体质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中医诊疗思路,以期对痰湿体质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朝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在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养生保健等各方面,都十分重视体质因素。朝医、中医早就认识到体质因素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中受到不少中医体质学影响的,也可以说中医体质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探讨朝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理论的相关性是进一步完善朝医、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因其发病率增高,病情迁延不愈,重症和暴发性病例增多,已成为临床疑难病种。中医体质学作为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已广泛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当中。文章从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即“体质过程论”“禀赋遗传论”“心身构成论”和“环境制约论”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说明从体质角度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等偏颇体质,提出对溃疡性结肠炎“未病调体防病,既病辨体论治”,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方法学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环球中医药》2010,3(4):295-297
近日读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先生《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王琦、田原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笔者认为“中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有许多不明确及值得商榷之处,在此与中医学界专家探讨剖析之。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体质的病理生理特点,分析疾病的发展趋势、预后及病变特点,进而指导临床疾病防治的一门学说。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出发防治肺部疾病,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论治”和“治未病”的优势。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名家经验和学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从发病、辨证、防治等方面探讨不同中医体质与各类肺病的相关性,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肺部疾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观点和理论继承了阴阳学、五行学、精气学等中医哲学思想。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只是在气、血、阴、阳等方面存在内在的差异,但"体质"不等于病态,某种体质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并没有必然性,体质辨证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中医体质学的某些内容仍亟待进一步完善。只有坚持中医学"辨证法"思维,去认识和研究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体质学。  相似文献   

8.
叶笑妮  全小明  陆慧敏  黄梅 《新中医》2014,46(8):223-224
体质与疾病密切相关并贯穿疾病的全过程。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证候的相关性及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乳腺癌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临诊毋忘体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门棒喝》云:“治病之要,首当察人体质之阴阳强弱,而后方能调之使安。”郑元让指出:“体质是言人体的素质,在常态下机体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中医杂志1981(12)〕依据上述论点,中医治疗学实质上是指通过药物、针灸、饮食、保健运动及改善社会与自然环境等手段,达到调节、增强人体体质、保持和恢复机体正常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体质在中医治疗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体质学的角度,粗论临诊与体质的关系。1 体质与治未病中医治病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徐学功  程雪 《新中医》2014,46(9):231-233
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医体质学决定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中医体质学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内在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体系中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及转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当今世界重大卫生问题之一。西医寻找过敏原、抑制过敏反应的治疗方式非常被动,仅能短暂控制症状。而中医体质学重视体质在过敏反应中的主导作用,治疗“过敏人”有着较好的疗效。文章聚焦于过敏性疾病中的体质思维,基于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比中西医对体质因素在过敏性疾病中认识及治疗异同,探讨了过敏体质内涵,总结了中医药防治过敏的 3 种体质思维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防治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略论体质病理学的基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回顾了体质病理学、体质食疗学提出的背景以及开展中医体质分型中正常质 (常体 )、燥红质 (热体 )和迟冷质 (寒体 )的动物实验研究概况。论证了从基因水平进一步开展体质病理学和体质食疗学的研究是开展证侯基因组学探索性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拟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开展寒体和热体与能量代谢基因表达差异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70-1373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及对肺癌研究的逐渐深入,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认识肺癌不啻为一条新的中医特色治疗思路。文章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学特征及中医体质对肺癌的成因认识、与证候相关性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中医体质学在肺癌的预防与治疗中的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阮诗玮教授比较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及以往体质分类的方法特点,提出“神质”层面上的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构建。其认为在“形神合一”的前提下,基于“神分体质”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应当作为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内容;在传统中医五脏-五神-七情观念的划分模式基础上,“神质”层面的中医体质可分类为喜乐质、郁怒质、忧思质、悲哀质和惊恐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体质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与代谢组学及其研究优势,论述代谢组学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应用方向及代谢组学方法应用进展。结果: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原理与中医体质理论和诊疗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整体观及动态变化状态上具有相似性,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等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为探索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体质)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主要成就是构建与完善了中医男科学、中医体质学、中医腹诊学、中医藏象学4大学术体系,并对中医学的整体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从四个方面对中医体质学进行展望 :即中医体质学的基础研究、体质学说将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发展中医体质学优势 ,带动临床学科发展及体质预防和康复学。认为体质学说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可逐步从中医体质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建立学科分支 ,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研究 ,使之进入新的研究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学学科发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体质学是研究人的体质和健康关系的学问,也是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医体质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总结了近三十年来,特别是2005-2006年中医体质学发展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并进行了分析,阐述中医体质学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医体质学发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建立,中医体质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中医小儿体质学是中医体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小儿体质与成人体质存在一定差异。小儿体质的深入研究对指导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诸多医家都对小儿体质研究各有心得。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小儿体质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各医家的研究经验,从小儿体质特点、分类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中医小儿体质的研究现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目前中医体质学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八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体质的概念、基本原理、结构、分型、体质与证、体质与发病、体质与治则以及体质与性别差异。最后指出一些研究不足和中医体质学发展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