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临床成分输血应用情况,探讨临床成分输血应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对2005—2007年深圳市51所各级医院临床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1.35%;成分输血以悬浮红细胞、机采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使用量增加明显。全血使用量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率1.35%。结论2005年-2007年深圳市临床成分输血使用率98.49%,全血使用率1.51%,较以往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本单位2000-2002年的红细胞制品使用情况作一统计,现报告如下(表1)。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苏州市2001年~2005年临床成分输血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苏州市临床成分输血历年变化情况,探索进一步提高临床成分输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军 《江西医学检验》2001,19(3):175-175
随着国家对血液的法制化管理的加强,以及高新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成分输血已日益广泛,它有效地节约了血资源,又增加了安全感,现将本院1997~2000年的临床输血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输血资料及来源:本院急诊及住院各病区全部用血资料,血液由市中心血站提供。 1.2 对1997年~2000年全院用血及成分输血百分率进行统计(见附表),成份血包括红细胞代浆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全血及其它成份均以200ml为1U,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  相似文献   

5.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 对2000 年至2006 年我院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几年来我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69%.结论 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3年~2007年内江二院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几年来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43%。[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谭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91-1993
目的科学合理输血,节约血源,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对用血科室5年来输血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并与二甲医院成分输血的国家标准及先进国家成分输血的情况对比。结果成分输血率均在97.0%以上,超过二甲医院成分输血的国家标准,与先进国家相当;新鲜冰冻血浆(FFP)使用率为33.8%~58.7%,高于先进国家。结论加强成分输血管理,降低新鲜冷冻血浆使用率,防止冷冻血浆滥用,实现真正的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8.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站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7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成分输血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78例患者输注红细胞混悬液量为1170U,输注血浆量为202800ml,冷沉淀量为1384U,机采血小板148个治疗量。成分输血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降低了大量输血所引起的并发症。在大量输血患者中,成分输血的应用较广,效果十分理想,成分输血以输注红细胞混悬液最为常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一种安全有效的为贫血患者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是传统的输全血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输血要求,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使循环负荷加重,易引起输血反应,不能做到一血多用,浪费血液资源等缺点。随着输血医学日新月异的变化,输血已从输全血到成分血,从替补性到治疗性,从自体到异体,从血液到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11.
11811名新生儿输血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输血的一般情况,为更好指导新生儿输血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本院新生儿病区治疗的11 811名新生儿的胎龄、体重、疾病分布,以及输血成分、输血量做回顾性调查,应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SPSS 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输血率为25.45%(3006/11 811),其中早产儿输血率为38.68%(1 763/4 558)。在输血新生儿中,1)男性患儿居多,占57.55%(1 730/3 006),其中早产儿占61.02%(1 763/2 889)、足月儿占37.94%(1 096/2 889)、过期儿占1.04%(30/2 889);低出生体重儿占56.57%(1 663/2 940),超低出生体重儿14.63%(430/2 940);2)平均输血次数(2.35±2.3)次/人、平均输血量(117.36±146.08)ml/人;输血次数、输血量与胎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6和-0.242),与体重呈正相关(r为0.266和0.256),输血次数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352);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比例分别为64.2%、29.7%、6.1%;3)新生儿肺炎患儿最多,占59.61%(1 792/3 006),其次为新生儿贫血19.89%(598/3006)、新生儿呼吸窘迫19.13%(575/3 006)。结论新生儿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随新生儿胎龄增加而减少,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多;悬浮红细胞输注随新生儿胎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减少,血浆输注却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输血观念地转变,现代输血主张不用全血或少用全血,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根据患者地病情需要而补充相应地成分,大大提高了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是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输血方式,是输血现代化地标志之一。随着输血医学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地应用,新产品地开发,围临床成分输血地开展提供了有利地保证。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临床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成分输血正逐渐被人们接受,其临床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医院输血水平的指标。现将本院1997年~2000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遵义市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其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1]。为了解遵义市成分输血情况,更好地指导合理用血,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临床成分输血的分析,指导临床科室树立现代输血观念,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方法 分析我院近5年(2001~2005年)临床用血情况及各年度我院临床输血总量、成分输血率和各成分血所占比例.结果 用血量: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使用率均逐年上升,全血细胞、白细胞的使用率则逐年下降,与现代国内外输血相比,我院在血浆、冷沉淀、红细胞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合理性.结论 通过我院临床成分输血分析,为合理配置成分血提供依据,推广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6.
成分输血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成分输血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输血新技术。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已达80~90%,我国1990年65个血站统计,1989年临床使用血液成分平均为19.8%。近5年来,我市各医院使用血液成分的比例均在65%以上。在外科手术中已得到普及。笔者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近5a来成分输血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院2000~2005年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情况,结果6年中临床用血总量基本持平,2005年成分输血率比2000年上升了66个百分点,成分输血率达96%。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洱县人民医院2003~2009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方法对宁洱县人民医院2003~2009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年临床使用全血比例逐年下降,由2003年的97.6%下降至2007年以后的0.0%;红细胞使用率由2003年的0.9%上升至2007年以后的100.0%;成分输血比例由2003年的2.4%上升至2007年以后的100.0%。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本院推广成分输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标志,其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能更好地指导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笔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