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志荣 《河南中医》2007,27(12):51-52
颈性眩晕(CSA)是椎-基底动脉的颅外段受颈源性疾病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从而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有年轻化趋势[1]。2003~2005年我科运用针刺、推拿、西药三联疗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58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临床确诊以症状体征为主,不拘于x-ray和多普勒的阳性表现。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推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①曾有卒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性阳;③x-ray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排除标准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45例此类病例进行此种方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1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有效率93.3%.结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 14 5例颈性眩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 11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刺等疗法 ;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谷维素、维生素 B1 ,口服 ,配牵引疗法。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加好转率 )为 98.3%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中药合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颈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杼,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治疗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纳入颈性眩晕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加口服中药,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加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即初诊首日和治疗后第14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SF-36评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彩色多普勒检测的椎动脉相关数据等进行比较。治疗前后所做血常规、肝肾功能检验结果作为安全性观测统计资料。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5.37%,而对照组为65.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程度、颈肩痛、LVA及B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在SF-36评分这一项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中82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旋提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有效改善眩晕程度、颈肩痛及椎动脉供血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针刺方法治疗48例颈性眩晕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8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年采用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8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1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孟安  魏铭 《中国针灸》1997,17(4):250-250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158例临床观察刘孟安,魏铭,寇惠英(山东省滨州医学院,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颈性眩晕是由干颈椎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我们近几年来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1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巍  谭洛  王淑琴 《世界针灸杂志》2013,23(2):48-50,5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颈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杼,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治疗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颈椎的、以头晕为主诉的综合征统称为颈性眩晕。它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一般多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我们运用针刺风池、天柱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0例,并与单纯手法治疗的100例做对照,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临床常见病,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风池及颈夹脊穴并配合艾灸治疗该病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颈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柱,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颈性眩晕即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退变,而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椎骨、关节及周围韧带、肌肉等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出现阵发性眩晕,头昏,头痛,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背部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和血管神经或颈椎骨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我科采用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朝辉 《河南中医》2007,27(10):63-63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出现在多系统疾病中。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性病变引起的眩晕叫颈性眩晕。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该类疾病有日渐增多的趋势。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穴位封闭治疗颈性眩晕73例,效果满意,兹总结于后。1临床资料本组73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6例,女47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小关节错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能起床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颈椎病。笔者2003年3月-2008年8月采用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眩晕55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心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临床纳入颈性眩晕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养心氏联合针刺疗法)40例和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40例。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并对两组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疗效症状评分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ESCV评分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眩晕、颈项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心理及社会适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以颈性眩晕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48例与B组(对照组)48例。B给予纠正不良体位,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复康、氟桂利嗪(西比灵)、地芬尼多片三联口服,四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91%,优于对照组的72.9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而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颈椎病眩晕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椎动脉受骨刺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当椎动脉本身有病变的时候,这种压迫更易于发生;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头颈部必须转到某一位置,让椎动脉受压或让交感神经受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