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角膜地形图的问世,使人们系统地、精确地了解角膜性 状成为可能。本文参考大量文献,就角膜地形图的构成原理与特性、正常角膜的角膜地形图表现,圆锥形角的筛选及角膜地形图对PRK手术疗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角膜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地形图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晓丽  刘苏冰 《眼科研究》1996,14(3):186-188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仪对22眼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去除接触镜的1天、2周、3周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发现接触镜可引起角膜的SRI,SAI及形态、屈光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去除接触镜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接触镜引起角膜地形图改变的分析的意义:鉴别临床前期的圆锥角膜,为角膜屈光手术提供真实的角膜形态和手术时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贺翔鸽  白继 《眼科研究》2003,21(6):625-627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指导屈光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对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50例100眼,分别于取镜后半月、1个月、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变化,角膜表面规则性降低。其主要表现为使角膜地形图发生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变化增多,这些变化多数于1个月左右恢复,部分长期戴角膜接触镜者恢复较慢。结论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需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因此对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进行屈光手术前,不仅要考虑停戴时间的长短,还应进行角膜地形图的多次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要求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状况,我们对152例患者的我角膜地形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62眼中38眼有异常角膜地形图改变,如不规则散光,丧失辐射性对称和缺少正常角膜的由中心向边缘的逐渐性变扁平。  相似文献   

5.
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对角膜表面进行地形学检查的仪器不断问世,为角膜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屈光性角膜手术的设计、术中定量以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角膜地形图分析已愈来愈成为眼科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对角膜地形图分析的概况、历史和临床应用及其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轻、中度近视42例(58只眼)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前、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表明,RK前大多数(76%)的近视眼角膜呈正性非球面性;RK后角膜绝大多数向负性非球面过渡。RK前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67%患者呈对称或不对称的蝴蝶结状;RK后角膜中央变扁区的主要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哑铃状与带状。RK前后角膜平均表面规则指数无显著改变,而角膜平均表面不规则指数则有显著改变。RK使角膜中央及中周部变扁,RK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位于距光学中心1.140±0.090mm附近。RK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测与分析不仅对RK设计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也使客观定量评估RK效应、使精确RK疗效预测性及有效改进RK质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角膜厚度值在早期主要应用于协助角膜疾病及青光眼的诊断,随着上世纪90年代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准确的角膜厚度测量法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强手术的精确性,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更多的新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测量角膜厚度。Orbscan角膜地形图、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Precisio角膜地形图等更可形象地展示角膜、前房、晶状体等形态及其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角膜塑型术后角膜地形图的类型及其动态变化 ,探讨角膜地形图类型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对比分析了 36 0例 ( 712眼 )戴OK镜前后角膜表面的形态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 :术前角膜地形图以蝴蝶结型为多 ( 78 6 % ) ;术后角膜地形图分为两类八型 ,即规则型 (均匀型 ,顺轴圆枕型 ,逆轴圆枕型 ,局灶型地形图改变 )和不规则型 (中央岛型 ,半环型 ,钥匙孔型 ,不规则型 ) ,以均匀型和圆枕型占多数 ,各型随时间而改变 ,且趋于平稳。不规则地形图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较大。结论 :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角膜塑型术后角膜表面性状的评价 ,镜片设计的改进 ,塑型疗效的预测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齐艳华  廉井财  邓伟  周德佑  王康孙 《眼科》1997,6(4):195-196
通过对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停镜后进行定期角膜地形图观察,发现戴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变形,如中心区不规则散光、缺乏正常角膜的由中心向周围逐渐变扁平和丧失辐射性对称。停镜后角膜恢复正常形态的时间为2~8周,平均为4.07±1.76周。最长时间为12周。停镜2周左右角膜变化较明显。提示屈光性角膜手术前,对戴角膜接触镜患者要定期检查角膜地形图,直至角膜形态恢复正常,才可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仪对38只轻中度近视眼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后早期(3周至3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发现RK术后角膜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改变(SRI无显著改变而SAI有显著改变);RK术后角膜中央变扁区的基本形态为圆形、哑铃状与带状;RK术后角膜普遍变扁,而手术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位于距光学中心1.33±0.10mm附近。R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有助于改进手术设计,正确评估手术质量,提高手术效果预测的精确度和减少手术失误。  相似文献   

11.
角膜地形图在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角膜散光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希忠  陈斌 《眼科研究》1999,17(5):367-369
用角膜地形图分析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前,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及拆除部分相关缝线后散光改善的情况。方法作30只眼术前,术后12周角膜地形图,根据结果拆除相关缝线,4周后再复查角膜地形图。结论术后角垂直散光明显增高是由于手术缝线过紧所致。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前、后角膜表面形态变化并对切削区偏中心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80例(122只眼)PRK前、后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呈对称或非对称性蝴蝶结形者占75.4%;术后圆形或近似圆形者占63.9%。切削区偏离瞳孔中心的距离与术前屈光度无关。切削区偏中心距离越大,术后角膜散光增加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越明显。结论PRK前、后角膜地形图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及定量评估切削区偏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光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使用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光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两种仪器各自在白内障术前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中提供K值的精确性。方法;在无眼表疾病的38例(76只眼)分别使用美国生产的角膜地形图仪和日本生产的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结果略有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仪系统测量角膜屈光度更为准确、全面,尤其对角膜过陡、过平、有斑翳、云翳者的检测结果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绍贞  袁佳琴 《眼科研究》1997,15(4):249-251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术后角膜地形图进行分类并探讨不同类型的地形图中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采用VISX20/20B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治疗111例近视及散光,术后以Eyesys角膜地形图仪及VCTS-6000型对比敏感度仪进行术后1a的分析。结果将PRK术后角膜地形图分为5类,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其对比敏感度的变化不同。结论PRK术后对角膜地形图的分类与分析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解释一些临床难以解释的问题,PRK术后对比敏感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n H  Wang D  Li Z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53-55,I003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主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和动态。方法 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随诊3个月的62例(122只眼)和随诊6个月的49例(96只眼)的角膜地形图变化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 中央岛型切削是导致术事早期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中央岛型切削逐渐演变其它类型,角膜中央曲率减爱,视力逐步提高。角膜地形图分析,拟似回退指数(SimK)是反映角膜基质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术前后EyeSys角膜地形图系统与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与散光轴向的差异。方法对进行角膜塑形术治疗的321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d、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的检查,对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水平子午线角膜屈光力(HK)、垂直子午线屈光力(VK)、角膜散光及轴向进行比较。结果角膜塑形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HK值分别为(43.25±1.16)D、(42.88±1.18)D、(42.79±1.87)D,较角膜曲率计测量的HK值分别高0.20D、0.39D、0.40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VK值分别为(44.39±1.33)D、(43.96±1.33)D、(43.02±1.64)D,较角膜曲率计测量的VK值高0.13D、0.32D、0.73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散光值均较角膜曲率计小,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分别小0.06D、0.10D、0.40D。术后两种方法测量HK、VK、角膜散光及散光轴向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P<0.01),并且两种方法的轴向差异朝着逐渐变大的方向分布。但两种方法对顺规及非顺规散光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yeSys角膜地形图系统可以更全面及准确地了解角膜塑形术过程中的角膜情况,故临床上应以角膜地形图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角膜曲率计的结果仅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和屈光手术的不断发展,角膜地形图的应用也愈加广泛.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的问世,使精确地分析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和厚度变化成为可能.角膜地形图对于屈光手术前患者的筛选、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其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术后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角膜地形图的发展历史及其最新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显微板层角膜切除术后角膜地形图和临床屈光变化的关系,对近视屈光度-7.00D~-32.00D的26例42眼高度近视眼于术前及术后6~9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与同期的验光结果行对比。结果角膜地形图数值分析与临床效果有较大的差异,且综合指标呈下降趋势,与疗效不符。结论该差异的产生与地形图仪分析软件设定范围有关,手术增加的散光与切削区偏心有关,但该偏心多与视轴中心吻合,故对术后视力恢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测量散光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Zhang K  Li Z  L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48-450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及散瞳验光三种测量散光的方法,对屈光不正患者360只眼进行检查,同时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72只眼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95只眼的角膜散光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术前三组测量方法在散光轴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散光度数上,角膜地形图△SimK和角膜曲率计△K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散瞳验光组与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RK和LASIK术后△SimK与△K值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对术前角膜散光测量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角膜地形图图形与参数△SimK值有关。但术后角膜地形图△SimK测量的角膜散光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小切口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白内障小切口术后角膜地形图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用角膜地形图与角膜曲率计对36例(38只眼)白内障小切口术后进行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周角膜形态有轻度中央部和周边部陡峭或平坦,1个月后恢复至术前状态,长期随访无变化。角膜曲率计测量结果与角膜地形图有差异。结论小切口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且稳定。角膜地形图比角膜曲率计更可靠、更准确地反映角膜曲率的变化,对评价白内障手术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