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备抗淋球菌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淋瘤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乙淋球菌外膜蛋白发杂交细胞。筛选出抗WI群外膜蛋白杂交瘤2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类别为IgG1;抗WⅡ/WⅢ外膜蛋白杂交瘤2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类别为IgG2a和IgG2b。 相似文献
2.
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新的淋病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淋球菌29106-5株作抗原,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研究单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建立了5个持续分泌抗淋球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他们所分泌的抗体效价可达1∶8192~1∶32786。5株单抗均能与淋球菌发生特异性结合,但对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15种其他微生物不起反应。淋球菌的最小检测量为1×104个/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单抗在检测淋球菌时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白慧玲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8,17(1):1-3
将抗淋球菌WI和WⅡ/WⅢ群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与葡萄球蛋白A结合后,制成淋病单克隆抗体协同凝集试剂盒,该试剂盒对淋球菌最小检出量为1*10^6/ml,且与脑膜炎球菌等细菌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鲜肺癌组织制成的细胞悬液及肺腺癌细胞株做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经活体增殖的无支原体污染的高活力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和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筛选,得到两株分泌对肺癌具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抗体与被检测的大多数人体正常组织无交叉反应,可初步用于肺癌病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6.
7.
抗ENA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与分析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单克隆抗体;方法:以EN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反复筛选和再克隆化,建立能稳定分泌抗ENA单克隆抗体(McAbs)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共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ENA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的5种单克隆抗体(IG5,2E5,2C6,4C10和4E6)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小鼠腹水抗体效价范围2×10-5~3×10-6;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1株为IgG2a,1株为IgG2b,其余3株均为IgG1;结论:ENA作为弱免疫原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9.
以注射用HCG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4次克隆化筛选,建立分泌抗HC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命名为IC_(12),经鉴定,单克隆抗体(mcAb)属于鼠IgG_1亚类。效价为ELISA法1:64000,胶乳凝集法1:512。化学交联HCG、MCAb聚苯乙烯胶乳,直接凝集试验(抗原对抗体),检测100例早孕尿液,阳性率100%,与市售常规妊娠胶乳试验相比已显示出非凡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12.
淋球菌多重耐药性与mtrR基因点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传递耐药(mtr)外排系统中mtrN基因点突变与淋球菌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分离出55株淋球菌流行株。利用小量细菌基因组DNA快速抽提试剂盒取淋球菌DNA,PCR扩增16株淋球菌mtrR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比较淋球菌敏感株与多重耐药株的差异。结果淋球菌多重耐药株占76.36%(42/55)。4株敏感株和2株耐青霉素淋球菌无mtrR基因突变,10株多重耐药株均有mtrR基因点突变,表现为3种点突变形式:6株发生了第45位Gly(GGC→GAC)Asp,3株发生了第14位His(CAC→CGC)Arg.1株发生了第51化Phe(TTC→GTC)Val。结论淋球菌mtrR基因第45位Gly(GGC→GAC)Asp,14位His(CAC→CGC)Arg和第51位Phe(TTC→GTC)Val突变与淋球菌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基因免疫方法,制备抗SAILS病毒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单抗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含有N蛋白的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质粒pSecTagB/N免疫BALB/c小鼠,然后取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原核表达的SARS病毒N蛋白筛选阳性克隆。然后通过免疫印迹法进一步证明抗体对N蛋白的特异性,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对灭活SARS全病毒的免疫反应。结果筛选得到10株抗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ELISA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这些抗体特异性针对N蛋白上的抗原决定簇,且有7株抗体对SARS灭活病毒有阳性反应。结论所得的单克隆抗体特异针对N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FQ -PCR技术检测疑似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 80例 ,并同时进行淋病奈瑟菌培养 ,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测试 80例标本 ,FQ -PCR法 30例为阳性 ,DNA拷贝数从 3× 10 5/ml至 6× 10 10 /ml不等 ,阳性率为 37.5 %(30 / 80 ) ;培养法 2 4例阳性 ,阳性率 30 .0 % (2 4/ 80 ) ;FQ -PCR较培养法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FQ -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标本中的DNA拷贝数 ,较培养法简单、敏感、准确 ,对于淋病的早期确诊 ,治疗期间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淋病奈瑟菌抗生素耐药性。方法对本院就诊的淋病患者经细菌培养分离的60株淋病奈瑟菌进行6种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6种抗生素中,诺氟沙星和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8%、51.6%,其次是四环素,耐药率为20%,敏感性较好的为壮观霉素、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8%、90%、60%。结论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K-B法检测临床分离到的40株淋病奈瑟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用煮沸法提取细菌的DNA,用PCR法检测随机抽取其中20株分离株的TEM、tetM、ermF和mefA基因。结果: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明显,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达92.5%;TEM、tetM基因的检出率均为75.0%,ermF和mefA基因未检出;本组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表型与TEM基因密切相关(Kappa=0.733,P<0.01)。结论: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649株淋球菌进行了营养学分型及抗生索敏感试验。结果:Proto、Pro~-、Arg~-、(P)AH(U)~-、PA(U)~-、(Pro)Hyx~-、(Pro)Met~-营养型分别占52.9%、13.6%、13.1%、8.2%、10.9%、0.6%和0.8%。1985年到1990年间,Proto型和Arg~-型分别从51%下降到41%和从12%下降到3.7%,而PA(U)~-型从10%上升到26%,(P)AH(U)~-型从7%上升到15%。营养学分型与抗生素敏感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男性淋病患者奈瑟球菌57株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男性淋病患者奈瑟球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57株淋病奈瑟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药敏。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PNG),以对四环素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19 mm推测为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病奈瑟球菌(TRNG)。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敏感性分别为12.3%、17.5%、28.1%;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性分别为5.3%、3.5%、5.3%;无大观霉素耐药株。57株中检出14株PPNG菌株(24.6%),16株(28.1%)疑为TRNG。结论: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性严重,这些药物已不再适合用于淋病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大观霉素仍是一线用药,但应重视中介株,否则导致严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