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女,33岁,主因“全身、面部多发色斑及囊性肿块20余年,右耳听力下降3年”,2009年11月经门诊以“神经纤维瘤病”收入院。患者7岁时面、颈、腹部出现淡褐色斑点,20岁时胸背部开始有囊性小肿块,无痛痒。此后皮疹及囊性肿块不断增多变大,妊娠期间皮疹及肿块增多迅速。10年前无意中碰破右外耳道皮肤,以后局部肿胀、隆起,形成一肿物,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男,47岁.因干部健康体检入院,予以行甲状腺、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发现左侧颈总动脉旁、左锁骨上窝处一范围约37 mm×27 mm×30 mm的混合回声灶,形态尚规整,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周边可见短线状血流信号.触之轻压痛.超声提示:左侧颈部非均质占位:神经纤维瘤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CT检查示:颈部软组织内C7~T1椎体前缘占位性病变,神经源性病变?淋巴结转移?随后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神经源性纤维瘤.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性,2岁,发现左小腿肿物2年,近期肿物明显增大来我院就诊。查体:右髋后外侧皮肤可见一牛奶咖啡斑,大小约2.0×3.0cm;左侧小腿后侧可及肿物,大小约5.0×5.0×3.0cm,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局部皮温正常。超声示:左侧腓肠肌内可见一实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9.4×6.9×3.1cm,边界欠清,无包膜,内回声不均,可见混杂片状中等回声,肿物上端似与胫神经相连,CDFI: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可探及高阻动脉血流频谱;左侧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全程增粗,粗约1.0~1.1cm、0.8~1.0cm、0.9~1.1cm,回声减低,内结构不清,可见线状高回声。入院后行肿物切除术及左下肢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探查术,术中可见肿物位于腓肠肌外侧头,无包膜,部分病灶变硬;胫、腓神经干及其分支均匀增粗,呈暗红色,胫神经从肿物深方穿过,并有分支进入肿物内;病理诊断:婴儿纤维瘤病;有髓神经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局部肿胀液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术治疗神经纤维瘤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9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9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野清晰,术后无术区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2个月,肿瘤均未复发,患者自觉外观及肢体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全身麻醉下局部肿胀液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术治疗能够提高神经纤维瘤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叶青  何为民  康剑书 《华西医学》2009,24(1):165-168
目的:探讨眼部神经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2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眼部神经纤维瘤的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单发于眼部者12例12只眼,合并神经纤维瘤病者6例7只眼。最好发的部位是眼睑皮下及眼眶,临床表现为受累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及累及相关组织的表现。局限型6例,弥漫型3例,丛状型9例。6例丛状型合并神经纤维瘤病,其中4例有全身牛奶咖啡斑。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7例治愈,其余未痊愈或复发,4例患者行两次以上手术。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眼部神经纤维瘤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者临床易于诊断,单发于眼部的神经纤维瘤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目前治疗还无最佳方法,手术切除应综合考虑,尤其是复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神经纤维瘤是周围神经的一种良性肿瘤,由神经鞘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神经纤维瘤分为单发性及多发性,前者罕见,后者又称神经纤维瘤病,属于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在出生后即可发病,一般在小儿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源于神经纤维瘤的盆腔骶尾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化疗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和结论源于神经纤维瘤病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肿瘤侵袭性强,治疗困难,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sis)是一种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常常累及皮肤、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内脏及眼部,又称Von Recklinghausen病。眼部神经纤维瘤可独立存在,也可作为神经纤维瘤病的一部分。我们发现并收集了1例双眼神经纤维瘤合并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世环 《天津护理》2006,14(3):143-144
开放性喉部外伤是耳鼻喉科的急症之一,易引呼吸道阻塞, 危及患者生命。而划颈是一自杀行为导致的特殊病例,如果处理 不当可遗留呼吸、发音障碍或拔管困难〔’:。我院自l哭口年4月 至2(X)5年ro月,共救治开放性喉部外伤患者7例,由于抢救及 时,护理措施到位,避免了患者的死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2006—06收治1例食道平滑肌瘤患者,后经开胸手术,术中考虑食道神经源肿瘤,术中冰冻为良性,术后病理诊断:食道神经纤维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累及骨的神经纤维瘤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男 ,5 6岁。自记事起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一、形态相似的皮肤软疣 ,于8年前将左小腿最大一处切除。病理诊为神经纤维瘤。查体 :左小腿下段至左足软组织肥大 ,足背及踝部亦有数个疣状隆起 ,扪之柔软、松弛。外踝处可见手术疤痕 (图 1)。X线表现 :左小腿软组织肥大 ,左胫骨弯曲、变形 ,骨皮质呈波浪状增厚 ,腓骨后下缘亦呈波浪状 (图 2 )。例 2男 ,2 0岁。系例 1之子。出生后左手环、小指逐渐肿大 ,且日趋严重 ,现不能伸屈 ,故来就诊。查体 :左手环及小指巨大 ,失去正常手指形态 ,软组织臃肿、粗大、变形 ,触之松软 ,抬手时环、小指下垂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37例喉部病变CO2激光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天津护理》2002,10(6):283-284
CO_2激光无电离效用,几乎完全能够被生物组织吸收。调整激光量,可气化、切割,也可凝固0.5mm以下的血管。其光速最小直径为0.7mm(焦距40mm),没有反射和散射,因此照射时对组织的作用仅在临界体内,当以10~25w低能水平使用时,无明显振动的冲击反应。若光能密度足够,临界体积的组织将在极短时间内气化,同时因  相似文献   

16.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多发于皮肤组织,亦可发生在胸、腹腔内,但发生于内脏脏器并致血管破裂者较少见,一旦发生,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科于2009年3月3日收治1例神经纤维瘤病致肾动脉破裂出血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控制了病情的发展,最终患者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朱文英 《全科护理》2014,(19):1820-1821
正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遗传性全身性神经外胚叶异常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为Ⅰ型(NF1)和Ⅱ型(NF2)两类[1]。NF1型常表现为骨骼、皮肤及软组织的各种异常,故又称为外周型神经纤维瘤病,而NF2型的特征是双侧听神经瘤,故又称为中枢型神经纤维瘤,其没有骨科方面的表现[2]。2013年9月我院收治1例巨大下肢神经纤维瘤病病人,行膝关节离断术,通过科学严谨的围术期处理,术前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0岁,以“左颈部肿快伴憋闷感2个月余”为主诉于2006年8月10日平诊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平卧时左颈部出现鸭蛋大小肿块,轻度憋闷,坐立后肿块消失,呼吸如常。  相似文献   

19.
神经纤维瘤是临床上常见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它发源于神经鞘细胞及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外衣的支持结缔组织,神经干和神经束端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于躯干,有时也出现于四肢及面部,以病变部位出现牛奶咖啡斑为特点.我院2005年3月26日收治了1例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瑶琴 《现代护理》2007,13(5):435-436
神经纤维瘤是临床上常见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它发源于神经鞘细胞及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外衣的支持结缔组织,神经干和神经束端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于躯干,有时也出现于四肢及面部,以病变部位出现牛奶咖啡斑为特点。我院2005年3月26日收治了1例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