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腹腔镜技术广泛开展,其已经成为外科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也趋于大型复杂化。由于长时间的手术,在鞘卡中频繁更换各种操作钳、电凝钩、超声刀等,特别是婴幼儿皮下脂肪较少,腹壁薄,鞘卡极易脱出影响手术的进行,鉴此,我们利用一次性橡皮引流管及0号带针丝线固定鞘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腹腔镜手术中,因手术时间延长,腔镜器械反复作用于操作孔,致使操作孔周围组织松弛,导致穿刺鞘易滑脱出腹腔外,而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者此时需反复进行穿刺操作,从而影响手术进程的同时容易导致病人产生皮下气肿、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我科设计了一种手术使用操作简单、实用的穿刺鞘固定装置,结构由固定环板、凸卡、加固胶带、弧板、固定爪、鞘管、中心孔、卡槽、调高旋钮、支撑杆、刻度、固定座等12部分组成。该固定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在病人皮肤表面且对皮肤无副反应的胶层(可一次性低温灭菌使用),上面安装有固定爪,穿刺鞘通过该固定装置伸入病人腹腔内,利用固定爪将穿刺鞘的固定座固定在固定装置上,以起到手术操作过程中防止滑脱出腹腔的作用。实用新型穿刺鞘装置在不改变原有穿刺鞘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固定装置,能对其位置、角度进行良好的固定,便于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时间;该鞘卡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腔镜手术提供了实用的手术器械,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此装置可与各种型号的穿刺鞘配套使用。此项设计已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3.
随着腹腔镜技术广泛开展,腹腔镜技术已经成为外科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也趋于大型复杂化。由于长时间的手术,在鞘卡中频繁更换各种操作钳、电凝钩、超声刀等。特别是婴幼儿皮下脂肪较少,腹壁薄,鞘卡极易脱出,影响手术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2000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对46例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息儿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进行研究。结果 46例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经过早期手术,其中38例(占82%)通过一次手术获得正位,4例(占8.7%)经历了第2次手术后正位,1例二次手术后仍然保留水平斜视,3例手术后出现欠矫、过矫,家长不接受二次手术,放弃后续治疗。结论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术前术后进行精心的护理,对于保证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2000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对46例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患儿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进行研究。结果46例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经过早期手术,其中38例(占82%)通过一次手术获得正位,4例(占8.7%)经历了第2次手术后正位,1例二次手术后仍然保留水平斜视,3例手术后出现欠矫、过矫,家长不接受二次手术,放弃后续治疗。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术前术后进行精心的护理,对于保证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配合518001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林桂普,李冬梅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宰极高,应尽早手术治疗,从而降低先心病的自然死亡串。我院自1992年12月~1995年12月,先后为165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占同期心血管手术的...  相似文献   

7.
体位固定改良法在小儿巨结肠手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固定改良法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52例行巨结肠根治术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手术体位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截石位法。比较两组体位固定的时间、体位的稳定性、对术者操作的影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体位固定时间,体位的稳定性及对操作的影响,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无1例肢体出现明显瘀血或肿胀情况。结论体位固定改良法优于传统固定法,在小儿巨结肠手术中采取体位固定改良法有利于暴露术野,便于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干预组患儿加强术前护理准备,术后严密临护呼吸系统功能,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在输入液体管理、气管插管护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22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9%,占并发症总数的68.06%,病死率2.19%,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婴幼儿特点加强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术后进行呼吸系统的护理干预、控制输液量等是防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加强8例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术前心理护理、病情评估,术中加强手术配合。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230min,平均198min。术中出血40ml1例,其余均少于10ml,无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技术可有效地进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良好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脏外科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逐渐趋向于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手术治疗成为现今心脏外科的发展重点。作者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对本院102例(体重〈10kg)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总结体外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刘云直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694-1695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76例8公斤以下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根据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分别总结术前准备、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手术方法、术后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死亡11例。出现各种并发症49例。随访3月至4年,术后生长发育逐渐正常,心功能良好。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各项工作,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治疗才能有效地提高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期间经造影及直肠黏膜活检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13例,采用3D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1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腹胀消失,无排便困难、无吻合口瘘,术后2周常规扩肛。随访6~24个月复查无腹胀、大便失禁和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腹腔镜技术具有高清、三维立体的优点,运用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13%~3.56%[1],病理解剖多变,术式不固定,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护理配合有其特殊性,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2000-2005年间,我院共收治16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34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梁健升  李宇洲  姚干  杨庆堂 《新医学》2003,34(11):692-693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拖出型直肠结肠切除斜口吻合术(改良Swenson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横卧位,术者正对电视操作,脐上及脐两旁共4个切口进镜及操作器械,常规行病变及其与正常交界肠壁组织冰冻活检,确定诊断和切除肠段水平。用超声刀完成结肠系膜及直肠后壁的分离,直肠后壁达到尾骨尖水平,结合传统拖出式结直肠斜口吻合。结果:34例均经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分钟,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术中1例活检时致肠穿孔,经修补和腹腔冲洗,未影响手术效果。术后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腹部切口小、术后瘢痕不明显,随访2个月-3年6个月,无大便失禁和便秘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可完成巨结肠根治术腹腔部分的操作,能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术后康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预防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模式对婴幼儿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行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309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行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预防管理后的婴幼儿337例为实验组,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化管理,实现婴幼儿从入院到出院多学科、多系统、多部门全程管理链系统,并从入院、手术、监护过程中制订改进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婴幼儿手术切口感染等级、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由感染引起的胸骨哆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彭寒玲 《全科护理》2013,11(7):582-583
[目的]总结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38例15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238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227例完全治愈出院,8例心脏复合畸形患儿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3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加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描述腹腔镜技术辅助上,根治性切除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疾病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腹腔镜技术游腹腔内病变结肠,结合拖出式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斜吻合技术,根治性切除13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结果:1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2-10月,无并发症,排便基本正常。结论:腹腔镜辅助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辅助下新生儿小婴儿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下行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进行探讨。方法:对18例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例行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术中腹腔镜辅助下腹腔内离断拟切除结肠之系膜,经肛门拖出切除肠管。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80~14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20~40 mL(平均25 mL),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7.4 d,随访1个月~2年,便秘复发2例,无便失禁、直肠脱垂等,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可靠,手术打击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方法 :从 1999年 10月起 ,应用腹腔镜为 4 2例先天性巨结肠作改良Swenson术。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 ,运用超声刀游离腹腔内病变结肠 ,结合拖出式直肠肛管背侧纵切 ,心形斜吻合术。结果 :全部患者均经腹腔镜辅助成功完成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 190min(12 0~ 310min) ,术后平均住院 8d(7~ 9d)。随访 3~ 4 8个月 ,无严重并发症 ,排便基本正常。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伤口小、痛苦小、恢复快 ,减少术后腹腔内粘连 ,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