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健康行为的关系,为社区护理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 HPLPⅡ)对10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MUIS总分(67.80±6.94)明显高于健康人群(58.43±5.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75,P<0.01);冠心病患者HPLPⅡ总分(2.44±0.48)明显低于健康人群(2.69±0.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40,P<0.01);MUIS与HPLPⅡ之间呈负相关性(r=0.288~0.347,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强的疾病不确定感,健康行为较差,疾病不确定感给健康行为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分别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60例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0.72±13.97)分,处于中等水平,不明确性维度平均得分最高(40.27±6.8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4.35±7.65)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感受,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院配偶强化宣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50例患者配偶在院期间给予强化宣教,对照组50例患者配偶给予普通宣教。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健康调查简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观察脑卒中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入院当天患者及其配偶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12个月复查时,试验组患者和配偶的SDS评分分别为(51.24±6.65),(49.01±7.3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8.21±6.31),(56.51±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74,5.288;P<0.05);试验组患者和配偶的SAS评分分别为(50.24±7.24),(47.01±7.5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6.21±7.35),(55.51±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166,5.796;P<0.05);试验组患者SS-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机体疼痛维度外(P>0.05),试验组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期间配偶强化宣教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及其配偶的生活质量,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陪护家属的负性情绪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重症肺炎患者及150例陪护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属的焦虑情绪和患者的焦虑情绪呈正相关(r=0.85,P<0.05),家属的抑郁情绪和患者的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81,P<0.05);陪护家属的性别、文化程度、身份以及付费方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陪护家属存在负性情绪可使重症肺炎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建议对陪护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以改善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运用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6.67±6.11),(40.69±6.76)分,均低于对照组(45.02±6.24),(45.96±6.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462,6.211;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0.024)。结论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2周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是(45.32±6.84)分和(33.56±7.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0.45±7.64)分和(49.29±6.98)分(P<0.05),干预组GQOL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的评分分别是(54.17±12.45)分、(52.67±12.65)分、(51.57±11.7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45±12.12)分、(42.78±11.35)分、(45.35±10.56)分(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MUIS平均得分为(95.97±19.4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UIS总分与屈服、SAS、SD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P0.05);与面对、回避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与应对方式、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于食管癌伴负性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情况。【结果】入院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3.3±7.8)分、SDS评分(52.4±5.5)分均高于观察组的 SAS评分(48.9.±7.2)和 SDS评分(48.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明显缓解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60例符合鼻咽癌诊断的患者,应用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r=-0.211.P〈0.01),与生活质量中的情绪功能(r=0.273,P〈0.05)、认知功能(r=0.264,P〈0.01)、社会功能(r=0.295,P〈0.01)呈正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鼻咽癌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不孕症行输卵管切除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运用不确定感量表(MUIS)测评68例不孕症行输卯管切除术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结果68例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80.44±10.40)分;≤25岁,26~30岁,≥31岁患者的MUIS得分分别为(67.60±23.69),(79.26±7.78),(83.59±8.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3;P〈0.05);不同不孕年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14,P〈0.05);不孕年限、年龄与MUIS得分呈正相关。通过实施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68例患者均完成输卵管切除手术,顺利出院。结论行输卵管切除术的不孕患者需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A)和社会支持量表(SSS)进行测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平均分为(91.97±9.46)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最高;社会支持总平均分(40.64±8.17)分,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1,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且与社会支持有相关性。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两者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85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不确定感成长量表(GTUS)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88.06±12.02)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44.22±6.43)分,其中客观支持(9.33±3.13)分,主观支持(27.32±3.8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7.57±2.12)分;个人成长得分(153.72±16.35)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与个人成长得分存在负相关(r=-0.164,P〈0.05),社会支持得分与个人成长得分呈正相关(r=0.180,P〈0.05),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个人成长水平越高(r=0.165,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系统的、专业性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促进患者获得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接受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分级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同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术后15 d,研究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7.68±3.41)、(38.12±3.17)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1.23±3.07)、(41.82±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54,8.847;P<0.05)。术后15 d,研究组PSQI总分为(6.99±0.86)分,对照组为(9.02±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6,P<0.05);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各维度评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心理,同时能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21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前和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各调查评定1次,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实验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疗效评分实验组(11.02±4.25)与对照组(14.18±5.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指数实验组(8.65±1.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2±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偏头痛的负性情绪,缓解偏头痛症状,减少复发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0.01),与回避及面对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应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医院-社区延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经本院确诊的93例老年 COPD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社区延续护理模式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负面情绪情况以及延续护理组治疗后的整体生活质量(QLQ-C30)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延续护理组 QLQ-C30评分(81.3±6.4)显著优于对照组(65.8±10.3)(P <0.05);SAS评分(27.7±7.1)显著低于对照组(49.6±8.4)(P <0.05)。延续护理组护理后 QLQ-C30功能量表总得分为(76.8±13.4)分,症状量表总得分为(23.7±8.5)分,护理后患者状态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医院-社区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整体生活机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寻找导致这些影响的相关因素,以帮助护士及管理层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护理服务。【方法】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 )、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对湖南省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共123名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护士进行测评。【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3.34±4.60)分和(44.86±7.28)分,均高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SAS(41.64±7.70)分与SDS(42.31±6.32)分,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GSES 评分为(1.98±0.43)分,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2±0.36)分相比无明显差别( P >0.05)。【结论】优质护理活动开展会对护士心理状况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努力消除或者减少这种影响对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于教育前、教育后6个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简明生活质量量表( 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干预组、对照组患者GSES评分分别为(19.90±2.17),(20.40±2.28)分,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两组评分分别为(32.90±1.41),(24.28±1.52)分,均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84,8.77;P<0.05);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5);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上得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状态方面,干预组、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50.15±2.11),(61.68±1.70)分,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2,P<0.05)。结论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抑郁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对干眼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眼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CBT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两组患者出入院时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SAS评分为(40.25±8.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8.05)分;SDS评分为(39.95±8.07)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SDS评分(44.68±8.28)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as=3.17,P<0.01,tsds =2.52,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100% v s 73.33%,χ2=13.85, P <0.01);观察组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93.33% v s 77.78%,χ2=4.41, P <0.05)。【结论】CBT能降低干眼症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规范健康认知和行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