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口服免疫耐受预防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过程中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方法 Lewis大鼠72只随机分为EAU组、口服视网膜S抗原10、100μg组和1、10 mg组、对照组,每组各12只大鼠。其中,EAU组用视网膜S抗原50μg和弗氏完全佐剂免疫诱导EAU模型,口服10、100 μg组和1、10 mg组,分别插管喂饲视网膜S抗原10、100 μg,1、10 mg和1 mg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液1 ml,隔日1次,共7次,然后按上述方法诱导EAU;对照组插管喂饲磷酸盐缓冲液和1 mg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液1 ml,隔日1次,共7次,然后诱导EAU。观察每组大鼠眼部EAU的临床表现。在EAU高峰期取大鼠眼球,进行病理分级。同时取大鼠血清,分离脾细胞,培养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IL-4和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100μg、1 mg组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浓度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增高,与EAU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9, 68.8, 35.7,7.5,P<0.01);10 μg、10 mg组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100 μg、1 mg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浓度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增高,与EAU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1,15.6,33.1,167.7, P<0.01);10 μg、10 mg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免疫耐受预防EAU过程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表达降低,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增高。口服过高或过低剂量抗原不能预防EAU,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无明显改变。提示细胞因子在口服免疫耐受预防EAU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Gao Z  Xie C  Huang X  Pan S  Yang P  Zhou H  Li S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3):168-171
目的 探讨眼葡萄膜组织中致葡萄膜炎性的自身抗原。方法 采用生化方法提取牛虹膜睫状体中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对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检测氨基酸组成成分及含量;用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加佐剂对F344大鼠和Lewis大鼠进行免疫,诱发实验性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urea soluble farction of the bovine melanin-associated-antigen-induces uveitis,FMIU),并观察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的生物活性。结果 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000,含有17种氨基酸,可诱发F344大鼠和Lewis大鼠的EMIU,炎性反应主要发生在前葡萄膜,严重者可伴发局灶性脉络膜炎,不伴有视网膜炎和松果体炎。结论 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可能是葡萄膜组织中致葡萄膜炎性活的主要自身抗原,其诱发的EMIU有别于视网膜可溶性抗原所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不伴视网膜炎和松果体炎。  相似文献   

3.
Zheng YZ  Yuan LL  Lin JY  Li HQ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2):1118-1122
目的探讨经鼻腔滴注牛视网膜S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对Lewis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影响。方法利用盐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纯化牛视网膜S抗原,然后用其诱导Lewis大鼠鼻黏膜耐受,再用视网膜S抗原诱发EAU,观察EAU的发病情况、眼部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由视网膜S抗原和刀豆蛋白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同时观察环磷酰胺对免疫耐受的影响。结果用牛视网膜S抗原鼻腔滴注诱导免疫耐受后再诱导EAU,耐受组8只大鼠仅有2只发病(25%),对照组6只(100%)全部发病,耐受组大鼠发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7)。耐受组大鼠的发病开始时间平均为16·5d,对照组为10·3d,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2,P=0·000;q=9·723,P<0·01);耐受组大鼠EAU病变的临床评分为0·89,对照组为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P=0·000;q=7·904,P<0·01);耐受组大鼠的组织学分级为1·21,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0,P=0·000;q=7·510,P<0·01)。耐受组大鼠的EAU表现为虹膜血管轻度扩张,前房和玻璃体内少量炎性渗出,视网膜轻度肿胀,视网膜感光细胞损害均较轻。耐受组大鼠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由视网膜S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也明显轻于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轻度增强S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作用,仅用环磷酰胺对EAU的炎性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视网膜S抗原诱导的黏膜耐受可有效地预防由视网膜S抗原诱发的EAU。  相似文献   

4.
我们首次在国内提纯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 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将其免疫 Lewis 大鼠后动态测定了鼠血清抗IRBP 抗体和抗视网膜 S 抗原抗体.发现抗 IRBP 抗体于免疫后第7天出现,以后逐渐上升,于第26天达高峰,未测出抗 S 抗原抗体.根据特异性抗体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在 EAU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锐  钱江  袁一飞 《眼科》2010,19(4):267-270
目的 探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R16多肽片段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36只Lewis大鼠。方法应用Fmoc法合成并纯化牛IRBPR16多肽片段,以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培养EAU大鼠的引流淋巴结细胞,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各实验同时建立单纯弗式完全佐剂(CFA)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主要指标多肽分析,视网膜形态学,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合成的IRBPR16多肽片段纯度为95.6%。应用IRBPR16多肽片段作为抗原免疫Lewis大鼠,可成功诱导出EAU模型。EAU的临床分级为(3.33±0.52)级,病理分级为(3.67±0.92)级;CFA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眼部均无异常改变。EAU组大鼠引流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为(33.27±7.24)×10^cpm,显著高于CFA组[(1.91±1.16)×10^3cpm]和空白对照组[(1.23±0.51)×10^3cpm](P〈0.05)。结论IRBPR16多肽片段具有较强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引流淋巴结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IRBPR16多肽诱导的EAU为研究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合成的人视网膜S-Ag多肽片断第35段抗原决定簇(HS-AgP35)在Lewis大鼠建立实验性葡萄膜炎(EAU)模型.方法 雌性Lewis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两实验组中HS-AgP35和BS-Ag分别与CFA混合,致敏Lewis大鼠,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观察大鼠眼部体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方法 检测大鼠血清中抗HS-AgP35/BS-Ag抗体水平;RT-PCR方法 检测大鼠脾组织内IL- 4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两种抗原均能致Lewis大鼠发生EAU,HS-AgP35组100%发病,BS-Ag组60%发病,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AgP35组大鼠发病早(P<0.01),眼部体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严重(P<0.01),持续时间长(P<0.01).两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BS-Ag/HS-AgP35抗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AgP35组高于BS-Ag组(P<0.05).两实验组大鼠脾组织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AgP35组IL- 4 mRNA表达较高(P<0.01),BS-Ag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抗原特异性高的HS-AgP35能诱导Lewis大鼠发生EAU,可建立具有典型眼部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免疫致病机理,用Lewis鼠研究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作用。用致敏的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性/诱异性T细胞亚群成功地转移给首次用来作实验的同系大鼠。接受了对S抗原致敏了的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大鼠充分表现了对此抗原的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但极轻微的Arthus反应。分析了环孢霉素、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等免疫抑制剂药物对S抗原免疫的鼠产生EAU的作用。通过选择性抑制对S抗原的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说明仅有环孢霉素能完全抑制EAU的发生。这些资料说明T淋巴细胞在EAU致病机理中起主要的作用。根据在疾病发作以前,脉络膜的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作用,说明除了淋巴细胞参与以外,脉络膜的肥大细胞也起了附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培增 《眼科研究》1992,10(2):142-145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S 抗原所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发病机制已日趋清楚,本文就此方面综述了有关资料,以期通过对EAU 发生机制的认识,对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S抗原的制备和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是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炎症,可由多种视网膜蛋白诱发,主要有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A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视紫红质等,其中以S抗原诱发的葡萄膜炎更具有临床意义[1]。由于S抗原所致葡萄膜炎的活性与其纯度呈正相关,所以S抗原的纯化尤为重要。我们将Al-Mahdawi等[2]的方法进行改进简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牛视网膜S抗原,并免疫Lewis大鼠成功地复制出EAU模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冰浴下暗室解剖新鲜牛眼,沿角膜缘环行切开眼球,挤出晶状体和玻璃体,用毛笔刷轻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泌乳素(prolactin, PRL)释放抑制剂——溴隐亭(bromo criptine, BRC)阻断PRL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的治疗效果。 方法 24只Wistar大鼠用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免疫后,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BRC葡萄糖溶液 5 mg/(kg·d)经口灌服,对照组每日葡萄糖溶液50 g/L经口灌服,观察2组EAU发病情况。免疫15 d后评价大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免疫23 d后眼球摘除,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治疗组EAU发病率和组织学炎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0.001);2组之间DT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P>0.05)。 结论 在整体水平上,BRC干预能够抑制大鼠EAU的发生和减轻EAU的病情。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4-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