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骨间前血管蒂尺骨远段骨(膜)瓣转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骨间前动脉至旋前方肌覆盖远段尺骨的分支。我们设计了以该支血管为蒂的尺骨远段骨(膜)瓣,为治疗尺、桡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增添一新的术式。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旋前方肌的形态和血供.旋前方肌血供来自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旋前方肌肌支.肌的血供主要来自骨间前动脉,以骨间前血管为蒂,依据神经损伤平面的不同,可设计以旋前方肌上、中、下不同部位的肌桥为桥接体、  相似文献   

3.
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前臂中上段骨间后动脉穿支的相关解剖参数,为游离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20侧,观测外径≥0.5 mm的前臂背侧骨间后动脉穿支(即有效穿支),自骨间后动脉发出点至肱骨外上髁间距离、发出点处外径、血管蒂长.结果: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中上段发出2~5支肌间隙穿支或肌穿支供应皮肤,其中有效穿支出现率为85%(17/20).最粗的骨间后动脉穿支发出点位于自肱骨外上髁至尺骨小头桡侧缘连线上、距肱骨外上髁 (9.6±3.2)cm范围内,余穿支依次相距3.0~6.0 cm发出,每个穿支斜行0.8~2.7 cm穿过肌间隙后穿入皮下,蒂长(2.5±0.2)cm,穿支外径(0.5±0.2)mm,均有两条伴行静脉.结论:以前臂背侧中上段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经尺骨鹰嘴入路关节外斜行截骨对血供影响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血供与骨折愈合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0侧,以红色乳胶血管灌注,解剖观测了肱三头肌腱的营养血管分布情况;尺骨近段血管骨膜支的分布,走形和外径。结果:肱三头肌腱表面细小动脉血管呈网分布,肱三头肌腱深面滑膜处恒定有2~3支外径为0.74~1.02mm的肌穿支。尺骨近鹰嘴段,内侧有1-2条较其它肌骨膜支粗大血管,外径0.62-0.94mm;外侧恒定有一骨膜支,在出旋后肌水平血管外径(1.58±0.16)mm,平桡骨颈水平外径(1.17±0.10)mm。结论: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处,血管分支丰富,肌肉附着点多,稳定固定后截骨片易于愈合。  相似文献   

5.
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以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为标志,解剖观测旋髂深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根据旋髂深动脉的行程可将其分为腹股沟段、髂嵴内段和髂嵴上段.①腹股沟段沿途发出(2~4)支、外径为0.2~1.8mm的腹壁肌支至邻近肌肉,其中优势肌支长(9.0±0.5)cm,外径为(1.4±0.1)mm;②髂嵴内段沿途发出(2~8)支、外径为0.2~0.7mm肌骨支穿过肌肉附丽进入髂嵴前部;③髂嵴上段延续为肌皮穿支并穿过深筋膜支配11 cm×14 cm的皮肤.结论以旋髂深动脉蒂,可切取以腹股沟段的腹壁优势肌支肌瓣、髂嵴内段的肌骨支骨瓣和终末段的肌皮穿支皮瓣,从而形成嵌合组织瓣.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嵌合组织瓣修复骨合并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带腓血管蒂胫腓骨远段联合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动脉至胫腓骨远段的分支。腓血管行至小腿中部时,位于腓骨内面,胫骨后外侧。腓动脉至下段的分支可以发自吻合支或直接发自腓动脉。腓动脉至腓骨下段的分支为弓形动脉。根据解剖结果,设计了以腓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段联合骨(膜)瓣,移位修复胫骨骨不连,骨缺损或逆行行踝关节融合等。  相似文献   

7.
在32具成人尸体的64侧上肢中解剖了骨间掌侧神经及其发出的肌支共510支,对其分支平面,分支数目,长度及其走行过程中的受压因素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旋前圆肌尺骨头的纤维弓,指浅屈肌腱弓,拇长屈肌的异常肌束和骨间掌侧血管的分支血管束是造成骨间掌侧神经受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骨间返血管为蒂尺骨上端骨膜骨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解剖观察了40侧上肢标本和60侧干燥尺骨标本。尺骨上端由骨间返动脉和尺侧后返动脉分支分布.其中骨间返动脉恒定走行于尺、桡骨上端之间,发丰富的骨膜支至尺骨上端桡侧,动脉长5.7cm,外径1.1mm,可以此血管为蒂形成尺骨上端骨膜骨瓣移位修复邻近的骨缺损、骨不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逆行腓骨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测腓动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及其表面皮肤与营养血管的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的情况;新鲜标本2具,动脉灌注乳胶、氧化铅混悬液,CT扫描后三维重建小腿与足部血管。 结果 腓动脉起始外径(3.7±0.7) mm,多条分支供给比目鱼肌、 长屈肌、腓骨长、短肌及表面皮肤。腓动脉穿支的血管蒂可游离长度为(3.5±1.3) cm。腓动脉终末穿支在胫腓骨骨间膜中穿出,外径(1.2±0.4)mm,分为升支和降支。腓骨短肌肌腹的上部有一支较粗的腓浅动脉发自胫前动脉,向前穿骨间膜行于腓骨长肌与小腿前群肌之间,管径(1.8±0.5) mm,行向下营养腓骨短肌、腓浅神经和小腿前外侧部皮肤。 结论 以腓动脉中、下部穿支或终末穿支与其它血管的吻合部为蒂,可以设计切取逆行腓骨长、短肌肌皮瓣,修复小腿下部及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掌侧入路改进的解剖基础.方法:常规尸体解剖观察旋前方肌的形态、神经血管束的走行及毗邻关系,测量肌肉相关形态学指标.设计保留旋前方肌的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旋前方肌的桡尺侧以腱膜与骨膜相移行,肌腹深面直接与桡尺骨骨面和骨间膜结合,支配肌肉的血管神经束来自骨间前血管和神经,于肌肉上缘穿入,行于其深而,腕背支血管穿过骨间膜,与骨间后动脉交通.在旋前方肌上缘的平面,血管神经束距桡骨尺侧缘的距离为(6.10±0.86)mm;肌肉下缘与桡腕关节面的距离为(9.30±2.11)mm.临床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5例,方法可行.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掌侧人路中保留旋前方肌是完全可行的,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前臂背侧岛状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观测了28例红色乳胶染料灌注的上肢,骨间前动脉在旋前方肌上缘发出背侧支,其穿过骨间膜后即发出一皮支,该皮支沿拇短伸肌与指总伸肌之肌隙穿出并入皮,在入皮前该皮支发出一骨膜支,分布到桡骨远端背侧骨膜,该皮支解剖恒定,长2.26±0.24cm,可作为血管蒂的一部分连同背侧支主干一起向远端逆转,可形成岛状皮瓣、骨膜瓣、分别用于修复手背此肢软组织缺损、腕骨骨折不愈合及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解剖,探讨神经血管损伤与腕背痛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腕背痛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对10具尸体标本20侧上肢进行了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大体解剖并测量相关数据。 结果 腕背侧深层神经来源于骨间后神经终末支,经过第4骨纤维管道后分布至腕关节背侧;血管来源于骨间前动脉终末支,骨间前动脉在旋前方肌上缘穿前臂骨间膜至前臂后面,终末支最终分为桡侧和尺侧分支,分别经过第4和第5骨纤维管道分布至腕背侧深层,而桡侧分支在穿经第4骨纤维管道时与骨间后神经终末支伴行,尺侧分支单独穿过第5骨纤维管道。 结论 明确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分布、来源及走行,对腕背痛的预防、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带缝匠肌深层肌间隙筋膜蒂的髂前上下嵴间骨瓣转位治疗殴骨颈部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对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三者之间的肌问筋膜的血管分布和走行进行观察。并进行12例手术应用。结果:所需的肌间筋膜位于髂前上棘下10cm的范围内,由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三者之间的肌间的近侧段所组成。该肌间行走的主要血管: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及其分支—髂嵴支、臀中肌支、髂前下棘支和来自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的缝匠肌节段性血管,上述血管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肌间筋膜血管网。采用缝匠肌深面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移植,髂嵴支和缝匠肌的节段性血管可保留,肌筋膜蒂的长度可以达到6~8cm。结论:采用带缝匠肌深层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七下棘间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部病变,方法简便,是治疗股骨颈部病变中需要植骨时可选用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4.
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骨间返血管前臂皮瓣修复前臂近端、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的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为6.9±1.1cm,尺骨嵴外侧1.4±0.3cm,于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下方4.4±1.4cm,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发出皮支。骨间返动脉终末支至肘后部与桡侧返动脉、桡侧副动脉背侧支、中副动脉构成吻合。结论:以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背侧皮瓣顺行转位可修复前臂近端软组织缺损,如以吻合支为蒂逆行转位可修复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评价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规律;取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例,行肱动脉插管灌注贺斯墨汁混合液并测量皮肤染色面积.临床设计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皮瓣,并转位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来源于骨间后动脉桡侧肌皮支、桡动脉肌间隙支和桡动脉直接骨膜支的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的肌间隙、旋后肌与拇长展肌之间(肱骨外上髁下12.5~15.8 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后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吻合.其穿支穿出深筋膜后外径分别为(1.0±0.3)cm、(0.9±0.2)cm和(0.6±0.2)cm.墨染面积达13 cm×7 cm.临床11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皮瓣无青紫、明显肿胀、水泡等,创面I期愈合,经3~15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接近正常,质地和外形优良.结论: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一种不牺牲小腿主于血管的带血供胫骨外侧骨膜瓣,修复胚骨中、下段骨不连接,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胫骨外侧中、下段骨膜血管来源、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胚骨中、下段外侧,主要有来自胚前、胫后动脉穿支呈节段分布的骨膜主和肌骨膜支4~8支。每支间距4.6±1.6cm,蒂长0.9±0.5cm,动脉外径0.6±0.3mm,有2条伴行静脉。血管到达骨面多呈向上或水平走行。在胫骨外侧,骨膜支之间有分支形成吻合网。在胫骨前缘处分出升支、降支和皮支,并形成吻合链。结论:以节段血供的胫骨骨膜支为蒂作成胫骨外侧骨膜瓣,可用于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发病解剖基础。方法 :48侧 (左右各 2 4侧 )成人防腐固定标本在肉眼或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可能构成对骨间前神经卡压的解剖结构。结果 :有 6 6 .6 %的拇长屈肌副头由内上至外下斜过骨间前神经主干前方。横过骨间前神经的结构还有 :尺侧副血管 (48.3% ) ,指浅屈肌发出至拇长屈肌的小肌束或纤维束 (10 .4% )。骨间前神经与桡、尺骨的关系 :77%骨间前神经走在桡骨颈前方下行一段 ,长为 3.9cm(37侧 ,) ;16 .7%骨间前神经在桡、尺骨之间走行 ;6 .3%隔指深屈肌走在尺骨的前方。结论 :拇长屈肌副头、横过骨间前神经的肌束和纤维等结构可能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8.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支,外径(0.6±0.3) mm;骨间后动脉皮支6~9支,外径(0.7±0.3) m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支3~5支,外径(0.8±0.2) mm;尺、桡动脉腕背支皮支2~6支,外径(0.6±0.1) mm。尺骨中上段骨膜血管来自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6~8支,外径0.3~1.0 mm;骨间后动脉桡侧骨皮支与桡骨中段裸区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动脉至胫腓骨远段的分支。结果:腓血管行至小腿中部时,位于腓骨内侧面、胫骨的后外侧;腓动脉至胫骨远段的分支可以发自吻合支或直接发自腓动脉;腓动脉至腓骨远段的分支为弓形动脉。根据解剖观测结果,设计了以腓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段后面联合骨(膜)瓣。结论:带腓血管蒂的胫腓骨远端后面联合骨(膜)瓣可以移位修复胫骨骨不连、骨缺损或逆行行踝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20.
股骨上段骨折后骨不连,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等需移植骨块填充修复,恢复下肢功能.本研究采用旋股内侧动脉深支为蒂的大转子骨瓣转位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骨缺损或吻合血管移植修复其它部位骨缺损等,具有可行,供临床骨外科开展新的供骨区和术式时参考.1 材料和方法研究用经甲醛常规固定并经红色乳胶动脉内灌注过的成人下肢标本40侧.仔细解剖出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及大转子支,观察了其走行、位置、分支及分布.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了有关数据和血管的供骨范围,经统计学处理,依据手术设计,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了手术模拟试验.2 结果2.1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发出后,恒定地经短收肌与闭孔外肌之间达髋关节后方,继经股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