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统计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以及在十二指肠上段胆管的吻合动脉链之间的多环形血管网,为胆管外科手术提供临床解剖学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丙烯酸树脂为动脉填充剂灌注6例肝外胆管动脉制备铸型标本,使用photoshop测量法测量微小血管内径,观测和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情况。 结果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在肝总管上方存在弓型交通支,十二指肠上段胆管左右边缘的吻合动脉链间有丰富的横向动脉,吻合动脉链的供血约53%来自下方,来自上方的约占46%,1%来自中段肝固有动脉。通过对每条横向动脉中部的内径和两侧起始部的内径测量,发现肝总管中段和上段的横向动脉较粗,中部的平均内径分别为(0.26±0.02)mm和(0.24±0.04)mm,与两侧的内径比也比较大,上段比值最大,为1.09,中段其次,为1,下段中部的平均内径为(0.14±0.03)mm;与两侧的内径比值为0.74。 结论 肝外胆管上、下方的血供来源比例相对均衡;肝外胆管手术应尽可能于动脉吻合相对较少的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和血管相对较细小肝总管下部做纵行小切口,以降低肝外胆管血供的损伤;肝总管段的血供丰富,支持现行原位肝移植离断部位在胆囊管汇合处上方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带血供的坐骨神经桥接颈7神经根二期移位重建截瘫下肢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和吻合;坐骨神经与自身躯干长度比例;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结果:坐骨神经臀段营养血管来自臀下动脉,由前内侧进入,外径(1.5±0.7)mm(0.6~3.8mm);股后段来自股深动脉穿支,由前外侧进入;小腿段胫神经来自胫后动脉分支。上述节段血管在神经干表面分出升支和降支,彼此吻合,形成一个纵贯神经全长和供血丰富纵向的吻合血管链。自梨状肌下缘至内外踝连线,神经长(79.3±3.6)cm(70.0~86.0cm),梨状肌下缘至锁骨上缘中点距离为(60.6±3.1)cm(51.0~66.0cm)。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显示胫神经远端有墨染。结论:臀下动脉坐骨神经营养支是带血供坐骨神经移位桥接重要的供血途经。  相似文献   

3.
背景:亚毫米CT扫描速度极快,有效减少了运动伪影,分辨力极高,可以观察到内径在1 mm以下的小动脉。 目的:采用亚毫米CT观察肝外胆管的供血小动脉。 方法:纳入因各种原因需行上腹部亚毫米CT血管造影患者54例,利用连续薄层源图像观察,辅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观察小动脉起源、支数、分布优势,同时测量胆总管直径。 结果与结论:54例图像中胆总管均为1支,走行无特殊,其中51例能观察到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伴行于胆总管下段;其中7例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吻合成动脉弓,亦伴行下段胆总管;上段供血小动脉中11例为胆囊动脉近段,14例发自右肝动脉,2例发自肝固有动脉,1例发自肝总动脉,1例发自左肝动脉。下段胆管供血小动脉占优势者39例,上段供血小动脉占优势者10例,其余5例较为均衡。54例胆总管内径4-24(11.0±5.8) mm。表明胆总管上段供血脆弱,因此该区术中不宜盲目分离、结扎小血管;对于胆石症与肝胰良恶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术前行上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是有必要的。关键词:胆总管;动脉;血供;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血管造影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8.017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减少出血量,改善显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椎体前后部血供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椎体前部血供来自颈升动脉脊支、甲状腺下动脉和颈深动脉脊支,C4~7椎前动脉在椎体上的分支相互吻合,在颈长肌的内侧缘处常吻合成一纵行动脉链;椎体后部血供来自椎间动脉发出的椎后动脉,其分支在颈椎体后部吻合形成节段性弧形动脉吻合链。结论阻断术椎的椎前动脉及其与相邻椎前动脉的纵行动脉吻合,并在颈椎后部减压时注意对硬膜囊外侧缘及椎体中部处的椎后动脉及其分支的处理,可减少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术野出血,改善手术显露。  相似文献   

5.
脊髓的血管及其构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脊髓外部动脉即根动脉的来源、走行和供血特点,根动脉与脊髓神经伴行的位置关系,根动脉与脊髓前、后动脉吻合形态学特征。大根动脉的出现部位,血供特点。脊神经根与马尾为两套供血系统:远侧端由脊神经节丛供给;近侧端由软膜下动脉丛供给,它们的供血范围各占神经根与马尾长度的一半。脊髓内部的血管分布由:①中央动脉系统即由脊髓前动脉发出,经前正中裂穿脊髓实质,每cm脊髓出现营养动脉支数胸段最少,只有2~5支,而颈、腰段分别为5~8支/cm和5~12支/cm。每一条中央动脉的终未支纵向覆盖长度为10~20cm;②周围动脉系统即软脊膜下动脉丛的穿支。两系统的终未动脉一般无毛细血管前吻合。  相似文献   

6.
肝外胆道血供来源和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了40例成人标本,结果表明,肝外胆道的血供来源于多条动脉,主要有胆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后动脉,占肝外胆道血供的94.5%。在胆道不同部位,血供分布比例不同,其中分布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上段及肝总管的比例最低,占13.1%;而胆囊和胆囊管则高达51.3%。探讨了肝外胆道动脉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不牺牲小腿主于血管的带血供胫骨外侧骨膜瓣,修复胚骨中、下段骨不连接,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胫骨外侧中、下段骨膜血管来源、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胚骨中、下段外侧,主要有来自胚前、胫后动脉穿支呈节段分布的骨膜主和肌骨膜支4~8支。每支间距4.6±1.6cm,蒂长0.9±0.5cm,动脉外径0.6±0.3mm,有2条伴行静脉。血管到达骨面多呈向上或水平走行。在胫骨外侧,骨膜支之间有分支形成吻合网。在胫骨前缘处分出升支、降支和皮支,并形成吻合链。结论:以节段血供的胫骨骨膜支为蒂作成胫骨外侧骨膜瓣,可用于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接。  相似文献   

8.
食管胸部下段器官外供血动脉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食管胸部下段供血动脉的来源及分支形态,以期为临床应用补充解剖学资料,本文利用成、幼尸体25具,红色乳胶灌注后剥离,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量,得出该段供血动脉主要来源于胸主动脉的分支,占该段食管供血动脉总支数的68.33%;供血动脉可游离长度平均为(20.46±14.37)cm,起点外径平均为(1.32±0.40);分支主要有两种类型,分支间存在吻合。结论为食管腹段来源相对恒定,分支比较复杂,其血供评价单纯从器官外角度是丰富的,但应综合考虑器官内外的血管构筑。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食管胸部上段供血动脉的来源及分支形态,以期为临床应用补充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成人、婴幼儿尸体25具,红色乳胶灌注后剥离,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量。结果得出该段供血动脉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的分支,占该段食管供血动脉总支数的69.84%;供血动脉可游离长度平均为(20.46±14.37)cm,起点外径平均为(1.32±0.40)cm;分支主要有两种类型,分支间存在吻合。结论食管腹段来源相对恒定,分支比较复杂,其血供评价单纯从器官外角度是丰富的,但应综合考虑器官内外的血管构筑。  相似文献   

10.
上颌骨血管构筑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上颌骨血供来源、主要血管走行与分布及各相关血管吻合情况,为上颌骨各型截骨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6例成人头部标本,其中2例为新鲜头部标本,经两侧颈总动脉注入红色过氯乙烯乙酸乙酯填充剂,经腐蚀后制成头部血管铸型标本;4例为福尔马林浸泡标本,常规局部解剖,详细观察上颌骨内、外侧面血管走行、分布、吻合情况。结果:上颌骨主要由上牙槽动脉供血,上颌骨粘骨膜主要由上牙槽后动脉颊支、眶下动脉分支、腭降动脉分支供血;上颌骨内供血动脉与上颌骨粘骨膜存在广泛交通支,使上颌骨形成内外供血动脉相交通的立体血管网。结论:上颌骨血供的多源性,为截骨段成活、截骨段移动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其各型截骨术的设计、临床操作提供了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胸腰段脊柱手术与脊髓血供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减少手术中对脊髓血供损伤和设计合理脊柱手术入路提供基础。方法:20俱尸体运用解剖、血管铸型及9例成年人常规进行超选择性脊柱脊髓血管造影等方法,对脊柱脊髓血管应用解剖较系统地研究,了解脊柱脊髓血供及代偿通路。结果:①节段动脉在肋横突关节内侧椎间孔部发出根髓动脉。②胸段毗邻的肋间动脉吻合主要是椎间孔周围和骶棘肌内两处;而腰段还有椎体侧面的髂腰肌和腰大肌中的吻合。③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胸、腰段,毗邻的节段动脉之间及与对侧同名动脉之间有广泛吻合。胸段动脉多见以横向连接吻合,而腰段除此之外还可见明显的动脉上下2~3节段侧支吻合。结论:①脊柱前路矫形应在根髓动脉分支前,结扎多个节段血管,脊髓血供可以通过后方代偿,能避免累及脊髓根髓动脉产生脊髓损伤;②侧前入路应在根髓动脉分支后,经胸、腰段毗邻的动脉之间,椎间盘切除或椎间隙减压伤及根髓动脉出现脊髓损伤机率最小。③后入路截骨选择经过椎弓、椎体中部截骨损伤血管最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0例股后部皮瓣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股后部皮瓣具有多来源的动脉血供和丰富的动脉吻合,其中穿动脉的股后皮支是主要的供血动脉。各穿动脉股后皮支较规律地沿股二头肌的外侧缘自上而下显露于皮下,然后从不同平面进入皮肤。穿动脉股后皮支以显露于股后部皮瓣第二段的最为恒定,供血范围约20×10厘米。此部还有股后皮神经分布,是一处血管、神经条件较好的供皮区。  相似文献   

13.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供血动脉层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例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主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1)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分节段的,这些营养血管互相吻合成网过皮下组织达皮肤。(2)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在膝关节上方的深筋膜层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有三个类型。结论: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截取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软组织缺损或膝下截肢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食管各段供血动脉的分支与吻合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及总结食管各段供血动脉的分支与吻合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补充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成人、幼儿尸体25具,红色乳胶灌注后剥离,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量。结论食管各段供血动脉分支具有多型性、吻合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并对其分支与吻合进行系统的分类。结论食管多段供血动脉的分支与吻合丰富。  相似文献   

15.
胫后血管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液循环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X线血管造影;摹拟术式行胫后静脉逆行加压灌注试验。观察主干血管间的分支吻合、皮瓣血供来源途径及静脉回流方式。结果:小腿主干血管间有粗大的交通支和多途径的吻合,逆行皮瓣静脉血通过深—深、深—浅静脉间的交通支而逆流。结论:胫后动脉与胫前动脉、腓动脉间的广泛交通吻合是设计胫后动脉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供的形态学基础;静脉瓣节段性失效是此型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跨血供区阴囊“L”形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跨血供区阴囊“L”形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显微解剖、X线造影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6侧阴囊皮瓣血供各来源动脉的分布区域大小、相邻区域之间的血管吻合进行观测。结果:阴囊前动脉布于阴囊外侧前12~13的皮肤。阴囊基底部和后外侧部分别由阴囊后动脉内、外侧支的皮支供养。缝区皮肤的血供来自阴囊中隔血管。上述血管在阴囊皮下和肉膜内相互吻合。结论:阴囊各血管的分布区域之间有吻合,可设计成跨血供区“L”形皮瓣修复阴囊型尿道下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设计逆行缝匠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40侧缝匠肌的动脉来源、走行、外径、分布及吻合。取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进行动脉造影,观察缝匠肌内动脉吻合。结果营养缝匠肌的动脉为6~7支,呈节段性分布,缝匠肌的上1/5段动脉来源于旋髂浅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中2/5段动脉来源于股动脉,下2/5段动脉来源于隐动脉。隐动脉起点位于内收肌结节上(10.2±1.0)cm处,外径(1.5±0.2)mm,向下发出3~5个分支入缝匠肌,隐动脉终末支在膝下内侧参与膝关节网。缝匠肌的各节段动脉在肌内分为4~7支沿缝匠肌纵轴走行,相邻动脉的分支在肌内形成链型吻合,吻合处外径0.3mm左右。深筋膜表面有皮动脉和肌皮动脉形成的链式血管吻合网,营养缝匠肌表面的皮肤。结论缝匠肌内动脉链型吻合为逆行缝匠肌皮瓣供血,扩大了该肌皮瓣的切取长度,故以隐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逆行缝匠肌皮瓣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人体标本全身动脉灌注填充剂和局部解剖血管铸型方法,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吻合情况及相关数据。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于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胭窝内、外侧皮动脉及胭窝中间皮动脉。此动脉在小腿下1/3段与腓动脉肌间穿支吻合成血管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的特点,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设计逆行皮瓣,血供较好,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解剖研究及临床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在44侧下肢标本上,通过动脉乳胶灌注、墨法灌注及铸型腐等,对小腿内侧筋膜逆行转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该筋膜皮瓣的血供主要以胫后动脉下1/3段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供应,平均生侧有2.1(1-3)支,外径0.7mm;该筋膜皮支在胫骨内侧缘附近的浅、深筋膜内与胫后动脉在小腿中、上部发出的数条筋膜皮动脉及膝降动的隐支间有广泛的吻合,形成血管链,故以胫后动脉下1/3段的皮动脉为蒂,筋膜皮瓣可截取范围,上界可达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中央动脉对视神经血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碳素墨水动脉灌注和苯浸渍透明研究了3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点,经过和分支分布情况。视网膜中央动脉可发自眼动脉,亦可与内侧睫状后短动脉或与外侧睫状后短动脉共干发自眼动脉。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经过可分为眶内段、鞘内段和神经内段。观察了各段的分支及其与其它动脉分支之间的吻合情况。讨论了视网膜中央动脉对视神经血供关系的生理意义,为眼科临床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