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槐米炭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传统炒炭操作,以槐米炒炭为例考察了影响炮制品质量的工艺条件。并用氧化还原法测定相同炮制规格标准、不同炮制条件下制得的三种槐米炭中鞣质含量,结果均一致。初步得到槐米炒炭炮制工艺参数,为研究炮制工艺、炮制品质量以及改造生产设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槐米炮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20a槐米的炮制工艺、炮制品药理变化研究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为槐米的科学炮制提高槐米质量和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槐米炭凝血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志 《广西中医药》1990,13(1):44-45
<正> 槐米系中医常用的一种凉血止血药,临床上生槐米一般需炮制成炒槐米或槐米炭。据报道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可能与鞣质的含是增加有关。但也有报道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下降。为探讨槐米制炭后的止血作用,笔者做了以下的实验。一、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4.
微波处理对槐米中黄酮类成份溶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微波技术对槐米炒黄、炒炭后的炮制品中黄酮类成份溶出度的定性、定量实验,经过对比可以用微波技术对槐米进行炮制加工是可控、可行的,为进一步规范中药炮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槐米炒炭前后水煎液中鞣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米是豆科(Legulninosae)植物槐树(SophoraJaponecaL.)的干燥花蕾,苦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本文主要通过对槐米炒炭前后水煎液中鞣质含量的测定及比较,探讨槐米炒炭的炮制意义。1 样品生槐米,购自济南建联中药店,净选后捣成粗粉。槐米炭,净槐米中火炒至表面为棕褐色(得率为86%)捣成粗粉。2 实验方法与结果精密称取样品20g(炭品按得率折合为17.2%)置5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180ml,恒温水浴加热30min,脱脂棉玻璃漏斗过滤,药渣挤干。加水120ml,加热20min,脱脂棉漏斗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放冷,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相似文献   

6.
槐米炭炮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纪洋  徐淑云 《中药材》1997,20(7):344-345
本文以L_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初步探讨了槐米炒炭工艺,结果以A_2B_1C_2D_2为槐米炒炭的最佳工艺。即用文武火,控制温度140~150℃,炒3~4分钟,使其表面焦褐色,内部深褐色,带有少量焦黑色斑的中炭为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槐米中芦丁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槐米中芦丁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00nm处测定吸收度。结果:芦丁在9.23~55.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3%,RSD=1.04%。结论:清炒品含量最高,炭制品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槐米炒炭的意义及其止血物质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槐米炒炭的意义及其止血物质探析李军,贾天柱辽宁中医学院中药系(沈阳110032)槐米为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japenlcaL.的干燥花蕾。具有凉血止血作用,且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本文就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1炒炭后鞣质增加而止...  相似文献   

9.
黄家利 《基层中药杂志》1996,10(2):1920-1920
用皮粉法和干酷素法测得槐米不同炮制品中鞣质含量,发现槐米制炭后鞣质含是上升,与其止血作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用皮粉法和干酪素法测得槐米不同炮制品中鞣质含量,发现槐米制炭后鞣质含量上升,与其止血作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槐米不同炮制品的鞣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Soph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我们临床上多用槐米。其功效与主治为“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传统用药经验认为,槐米炒炭后能缓和其寒性,产生涩性,增强止血作用。从槐米有效成分之一芦丁来看,经炒炭后含量大为降低,所以不是增强止血作用成分,炒炭后产生涩性,说明其鞣质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鞣质具有止血作用。故笔者对槐米不同炮制品的鞣质进行含量测定后,以数据来说明其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槐米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10年来槐米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列举了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GC-MS及毛细管电泳法的研究进展,为槐米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槐米炭炮制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不同炮制条件,制备了两种槐米炭。采用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方法,进行了止血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鞣质增高的槐米炭止血作用最强。经止血活性成分初步分析,表明鞣质是主要止血成分。  相似文献   

14.
槐米对微粒体和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槐米是豆科植物槐树 (SophorajaponicaLinn .)的干燥花蕾 ,功能清热、凉血、止血 ,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 ,风热目赤[1] 。槐米的主要有效成分芦丁 (芸香苷 )。芦丁及其衍生物具广泛的药理活性 ,临床用于防止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2 ] 。山东蓝宝绿蕊槐米茶厂已将槐米开发成具有保健功能的槐米茶、芦丁茶。文献对槐米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芦丁提取工艺方面 ,生理活性及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抗氧化方面未见报道。为了促进槐米的开发利用 ,我们研究了槐米对小鼠肝微粒体膜脂氧化及PC12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1 材料与…  相似文献   

15.
栀子炭炮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栀子炭的炮制方法衍变和现代应用情况,为栀子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整理有关栀子炭的文献资料,从栀子炭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收载情况、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栀子炭炮制方法最早收载于《肘后备急方》,目前全国和12个省市炮制规范中均有收录,对其炮制工艺的现代研究有不少的分歧,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较少。有必要系统开展栀子炭的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揭示栀子炒炭炮制原理的科学内涵,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制定栀子炭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黄芩炭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实验因素水平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含量及黄芩素含量为指标,优选出黄芩炭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黄芩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220℃,炮制时间为12min,炮制时的翻炒频率为20次/min。结论 该实验优选出的黄芩炭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黄芩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蒙药阿给制炭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优选蒙药阿给炭的炮制工艺。方法以阿给炭性状、阿给炭的止血时间、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阿给炭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阿给炭的最佳炮制工艺温度为210℃炒制20 min。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对阿给炭止血作用的影响较大,最佳炮制工艺的优化为阿给的临床应用及制订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交法优化槐米中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槐米中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槐米中提取出芦丁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以芦丁为对照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超声法提取槐米中芦丁的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超声法提取槐米中芦丁效果的三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功率)进行优选。结果:药材粗粉在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0min、超声功率400W时提取效果最好。结论:本实验为优化槐米中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甘草炭的炮制工艺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浸出物和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炒炭温度、炒炭时间、翻动频率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甘草炭炮制方法,对其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甘草炭中的甘草苷、甘草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甘草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炭温度360℃,炒炭时间6 min,翻动频率20 r·min–1;甘草炭总灰分为5.2%、浸出物为18.5%、甘草苷质量分数为0.066%、甘草酸质量分数为0.24%。结论:建立了甘草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可为甘草炭饮片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法优选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优选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和槲皮素的提取率为指标进行试验。结果 优选出从槐米中提取槲皮素的最佳工艺为:用10倍量的0.0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4次,每次20min,调节pH值至6,取沉淀加10倍量的4%硫酸溶液微沸水解1h。结论 该工艺可提高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率和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