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胃瘫(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PGS多发生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7~14 d,经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动力等保守治疗,PGS均在术后4周内消除。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病因复杂,采取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的有效手段,分阶段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GS)已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传统PD术后GS发生率约7%~36%[1-2],而保留幽门的PD(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PPPD)术后GS发生率则相对更高,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GS)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8例,其中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43例,均根据临床表现、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按照国际胰腺外科学研究小组胃瘫分级诊断标准,其中A级35例,B级8例。给予常规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安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改善胃动力及中药针灸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胃动力恢复时间为术后2~4周,35例A级患者于术后2周内恢复;B级6例患者于术后3周内恢复,2例于术后4周内恢复,平均病程13.5 d。均治愈,无再次手术者,均无胰瘘、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3~6个月无再次胃瘫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采取综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胃瘫(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诊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19例PD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具体的诊治、护理过程。结果 胃瘫多发生于PD术后5~14 d,经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中医中药等保守治疗,胃瘫均在术后2至8周内消除。结论 PD术后在明确胃瘫的情况下采取积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预防离子紊乱,并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可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10—2020-07镇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确诊后均予以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药物,以及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措施;同时加强病情监测、管道管理、心理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接受将胰腺残端套入胃后壁方式吻合,采用术后检测引流液淀粉酶浓度方法诊断是否出现胰瘘。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61.1±82.4)min,术中平均输血量(702.5±517.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9.5±10.9)d;术后并发症3例(18.8%),其中胰瘘并腹腔积液、腹腔出血1例,胰腺残端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无住院期间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胰胃吻合是可行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胰瘘发生率5%~25%,胰瘘的病死率为20%~50%。为了降低胰瘘发生率和病死率,我院1994年3月~2005年1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术(pancreaticogastrosto-my,PG)进行消化道重建,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行胰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10.
本院1995—2001年共行胃大部切除术262例,术后共发生胃瘫13例。本文对此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抗抑郁剂治疗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关系及抗抑郁剂对其的疗效。方法:对31例正常人和3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3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3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结果,均显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精神、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接受抗抑郁剂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剂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12.
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72年1月至2002年6月495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0.92%,均发生于术后5~8d。44例非手术治愈,15d内治愈12例,16d10例,18d15例,21d2例,22d2例,25d2例,27d1例。2例于胃大部切除术后14d和15d再次手术加行胃肠或肠肠吻合仍未缓解,继续内科治疗,分别于术后20d和30d治愈。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手术治疗应列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13.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78,自引:2,他引:78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方法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501例,术后出现PGS2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和诱发因素。结果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吻合方式是术后PGS的高危因素。胃镜、X线口服造影和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PGS的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术后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红霉素对PGS的疗效有明确的个体差异。结论胃镜检查时对残胃予以适度刺激有助于PGS的治疗,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及PGS发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422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PGS的危险因素,并比较出现PGS与未出现PGS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情况.结果 422例患者术后PGS发生率为9.5%(42/4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5岁、术前合并焦虑症和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术后血糖升高、毕Ⅱ式吻合、手术时间超过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以及术后日补液量超过3500 ml者PGS发生率较高(均P<0.05),这9项因素可作为PGS发生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合并临床危险因素的个数与PGS发生率呈线性正相关(r=0.967,P<0.05).术后215例(50.9%)患者获得了3~60个月的随访,其中30例发生PGS患者和185例未发生PGS患者的术后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26.1和3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具有临床危险因素的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概率增加,且PGS的发生会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2例并发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和高危因素。结果焦虑或抑郁、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患者更易发生PGS(P〈0.01);毕Ⅱ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更易发生PGS(P〈0.05);经非手术治疗,PGS患者均可康复,平均治愈时间(28.64±15.74)d,其中肠内和肠外营养患者平均治愈时间较全肠外营养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72年至2004年间22例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在手术后4-6d进食后出现上腹膨胀、恶心呕吐,吐物含有胆汁性胃液及食物。检查均发现上腹膨满、振水音明显和肠鸣音减弱。胃肠减压管每天可吸出1000-3000ml胆汁样胃液。行胃造影(稀钡或60%泛影葡胺)22例均显示胃无蠕动,呈松弛、静止状态;观察5—6h造影剂仍滞留胃内。予以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采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100%的患者于胃瘫发生后5—25(平均14.2)a恢复胃动力。结论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多种因素所致胃功能改变,经非手术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后胃瘫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regionalpancreatectomy ,RP)术后胃瘫(postopertivegastroparesissyndrome ,PGS)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例壶腹周围癌RP术后PGS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 PGS多发生于RP术后6~14d ;经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动力等保守治疗,PGS多在术后4周内消除。结论 RP术后PGS的病因复杂;采取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RP术后PGS的有效手段,分阶段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Wipple术后胃瘫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Whipple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共对166例患者行Whipple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单因素分析显示15个因素中有6个与术后胃瘫发生有关。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共筛出7个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结论术前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广泛性淋巴清扫术、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后血糖水平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e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术后总蛋白(terminal protein,TP)水平是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