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89-169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3月收治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6月收治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为观察组,应用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住院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前死亡率、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颅脑损伤急救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诊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急救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路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治疗效果及伤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显著提高抢救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2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自行来院接受院内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由120急救医生接到医院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大大改善,应该在广大群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后“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无线组(55例);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前“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传统组(50例).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及救治生存率.结果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为(1.646±0.499)h,短于传统组的(2.085±0.5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生存率为78.2%(43/55),高于传统组的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7,P<0.05).结论 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可使院内治疗提前,缩短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使院内与院前急救无缝隙衔接成为可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疾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和并发症风险,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急救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急救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预后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25.00%,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低于对照组的52.50%(P <0.05)。结论 改良急救护理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杨从和 《现代保健》2011,(33):121-12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理方法,并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救治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将232例患者在本人或本人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是否经过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7例,观察组105例,并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生存率为60.0%(63/105),对照组生存率为34.6%(44/12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能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院前、院内急救阶段的效果. [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将某院急诊科2009年1月~9月120出诊接回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急救;2009年10月~2010年6月出诊接回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8例为观察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 [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急救时间、急救费用、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运用快捷护理路径有利于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治疗费用,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94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预后,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 分析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疗效.结果 转运途中死亡3例,院内急诊科死亡4例,主要死于晚期脑疝所致呼吸心跳停止 87例先行CT检查明确颅内伤情后送神经外科,其中30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恢复良好47例,20例遗留有不同程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死亡18例.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院前急救是成功救治的关键之一,良好的专科治疗是救治的根本,不但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1月期间,诸暨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不采用院前急救,直接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干预组则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DL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组患者的首次救治时间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组患者ADL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比例明显提高,而Ⅳ级和Ⅴ级的比例明显下降,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能更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颅内压和预后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残疾率和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倒,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种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抢救事件、抢救预后、急诊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预后、急诊护理满意度、患者发生意外情况及并发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经验,及对预后的影响,以此对患者入院前急救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农药中毒一般资料,对48例中毒患者院前急救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救治方式,把4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直接送院救治,观察组入院前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碘解磷定用量等明显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农药中毒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方法:值班人员接急救电话后,指导患者或在场人员院前急救,并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急救护理。结果:18例患者除3例病情危重当场死亡外,其余均得到救治,并不同程度康复。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接警后迅速出车,快速而准确的病情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院前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救治方式的区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自行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由急救中心医务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结果:对照组76例,痊愈6例,占7.9%,好转9例,占11.8%;而观察组76例,痊愈16例,占21.1%,好转24例,占31.6%,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给予院前急救,具有较好效果,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抽选10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52例,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明显更高,院前、院内急救时间明显更短,预后情况明显更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7例患者行绿色通道治疗,由专门绿色通道小组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处理,然后将患者送至急诊科进行相应的处理;138例患者采用急诊病房手术模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187例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行急诊经手术治疗,成功186例,死亡1例,治疗成功率99.5%。138例通过急诊病房手术室模式行手术治疗。成功123例,死亡15例,成功率89.1%。绿色通道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上至急救时间、急诊室逗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及入院至手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设绿色通道是重度颅脑损伤救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康复状况及综合活动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AQL评分为71.4±9.2,平均住院时间44.7±11.4天;对照组AQL评分为62.5±7.1。平均住院时间55.6±14.2天。观察组AQ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综合活动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