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采取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2例,电脑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流涕、鼻塞、面颊疼痛、头痛、嗅觉症状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流涕、鼻塞、面颊疼痛、头痛、嗅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对于有效改善患者流涕、鼻塞、面颊疼痛、头痛、嗅觉等主要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范彬彬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8):34-35
目的:研究分析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接收的120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60人,对甲组患者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乙组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120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均按照计划完成了治疗,将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乙组各项数据显著优于甲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有效疗法。鉴于采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具有的种种临床优势,比如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治疗有效率高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采取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抽选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嗅觉障...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学杂志》2016,(6)
目的观察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长期给予常规剂量罗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长期给予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粘膜组织标本中IL-4和IL-6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4、IL-6水平[(109.79±34.25)、(90.12±26.32)、(66.21±6.96)、(56.86±5.74)pg/ml与(113.88±32.37)、(63.67±23.27)、(65.67±4.51)、(48.72±5.53)pg/m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34、3.122、16.284、7.105,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闫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8):89-9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5例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鼻内镜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鼻内镜手术。另外选择以往25例实施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作为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分析治疗总有效率、头昏、间断性流鼻涕、鼻塞和头痛、嗅觉降低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头昏、间断性流鼻涕、鼻塞和头痛、嗅觉降低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并发症率低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鼻咽癌放疗治疗1年后发生鼻窦炎的患者24例,均给与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Lund—Mackay鼻窦CT影像评分系统评分与治疗后和停药后6个月时的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Lund—Mackay鼻窦CT影像评分系统评分与停药后6个月时的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中,疗效非常好的有9例,占37.5%;疗效较好的有11例,占45.8%,;疗效较差的有4例,占16.7%.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采取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具有用药量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熊欣潞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7)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2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鼻内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可在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12月份收取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90例患者分别采用鼻内镜手术和常规术治疗,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为45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和随访得出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痊愈的有28例,治疗有效有13例,无效有4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痊愈的有17例,治疗有效有18例,无效有10例。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手术恢复较快且发生并发症几率小,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鼻渊舒口服液辅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将9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鼻渊舒口服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鼻窦CT评分疗效总有效率为89.5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67%(X2=6.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und评分均较相应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治疗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t=0.48,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治疗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均为胃肠不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结论在克拉霉素治疗基础上辅以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能提高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治疗方法简单,故对于不适合手术者,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李春冬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10):125-12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鼻窦开放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12月份收取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90例患者分别采用鼻内镜手术和常规术治疗,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为45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和随访得出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痊愈的有28例,治疗有效有13例,无效有4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痊愈的有17例,治疗有效有18例,无效有10例。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手术恢复较快且发生并发症几率小,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冉波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8)
目的 :探究在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鼻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40例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评价其治疗效果,本次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 :针对4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6个月的跟踪访问,未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4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后2例患者出现复发,其复发率为5.0%.结论 :鼻内镜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其对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基本不会产生并发症,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将5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鼻内窥镜手术),29例/组.对比两组的主要症状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组间对比主要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症状评分明显比术前低(P<0.05),且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较更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社区医学杂志》2017,(10)
目的观察鼻渊汤鼻腔冲洗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1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对照组92例。两组均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液20 mg/d,3次/d;雷诺考特喷鼻,2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组用鼻渊汤冲洗鼻腔,每侧100 ml,2次/d。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疗效;记录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后随访1、3、6个月记录两组治愈患者复发情况。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61.29%、96.77%)均高于对照组(31.52%、8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头昏、鼻黏膜水肿消失时间[(3.40±1.62)、(4.09±0.57)、(2.74±0.39)、(5.27±0.62)d]均短于对照组[(4.93±0.71)、(6.27±1.86)、(4.10±0.55)、(7.03±1.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3.50%)低于对照组(3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汤鼻腔冲洗对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5-12月慢性鼻窦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内镜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4.1%,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观察组未出现复发,并发症仅有1例。对照组有5例复发,6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50例行常规手术(常规组)和66例行鼻内镜下手术(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常规组有7例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使用鼻内窥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患有老年慢性鼻窦炎,选取时间范围为2020年7月~2021年11月,研究对象总计选入80例,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鼻外路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展开比较分析。结果:临床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在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各项分值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更高,P<0.05;临床指标方面,观察组糖精清除时间、慢性鼻窦炎内镜评分及各项鼻腔分泌物炎性因子水平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疗效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通过应用鼻内窥镜治疗方法,能够使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疗效大幅提升,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显著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观察对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的效果观察,为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治疗组,选取同期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方法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的效果及病情控制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鼻窦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鼻窦炎病情控制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鼻窦炎鼻息肉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疗效明显,应该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及患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