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害防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冯萍  江峰  唐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95-1197
药物性肝损害是目前临床上肝功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症状,与用药剂量不一定有关.诊断尚无国际统一标准,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肝损害.除采用保肝退黄药物治疗之外,近年来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的开展挽救了部分较严重患者的生命.药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开辟了新途径,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物性肝损害已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诊断一直难以达成统一的共识.经过20多年的努力,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判断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使用较多的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是ICM标准和Maria标准等.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害是药物治疗过程中,在用药(治疗剂量)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肝脏损害的症状,是一组医源性疾病。为此,本文总结3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应用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治疗抗痨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12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硫普罗宁注射液0.2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一般护肝药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肝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7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疗效有统计学意义(t=3.9212,P<0.05);治疗组治疗7、15、30 d后,ALT、TBIL复常率为78.69%、91.8%和100%,对照组治疗7、15、30 d后,ALT、TBIL复常率为31.67%、71.67%、90.00%.治疗组ALT、TBIL复常率优于对照组(χ2=16.83,P<0.01).结论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慢性肝病之一,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来诊的3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药物可致肝损害,西药较中药多,居前几位的是抗结核药、中药(包括中成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等,女性多于男性。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较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以排除法为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一般预后良好,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7.
长期外用红霉素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患儿,女,16月因“厌食,皮肤萎黄5天”收入院。精神差,无恶心呕吐,厌油腻。有因左耳垂处皮疹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2J1病史。入院查体:136.8℃P102次/分,R30次/分,一般情况可,精神差,皮肤萎黄无黄染。皮疹已痊愈5天。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余(-)。肝功示:ALT 534.239U/L,AST 433.326U/L,GGT 75.917U/L,TP 7.34G/L,HBSAG(-)。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入院后给保肝药甘力欣,特殊解毒剂谷光甘肽等治疗17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3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5%(65/563)。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与中青年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Bs Ag阳性患者、复发患者、过量饮酒患者、治疗3个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吸烟、营养不良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与不吸烟、营养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与老年、HBs Ag阳性、复发、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密切关注具有相关危险因素人群的肝功情况,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DILI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发生在用药超量时,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的情况下。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药物及保健品已超过30000种,明确可以引起DILI的药物超过1000种,因此,DILI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害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中的20%-50%,暴发性肝衰竭的15%-30%。据法国一项调查研究显示,3年内DILI的发了率月14人/10万居民/年,其中12%的患者住院,6%的患者死亡。可见住院患者中的DILI只占全部DILI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在我国肝病中,DILI的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发生率较高,但由于临床表现不特异或较隐匿,常常不能被发现或不能被确诊。多种药物可以引起DILI,如抗肿瘤的化疗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免疫抑制剂、降糖降脂药、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毒药等。最近研究显示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4.8%-32.6%,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一些"保健品"及减肥药也经常引起DILI,需引起大家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特征及对结核病治疗的疗程和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50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60%)为轻度肝损害,18例(36%)为中度肝损害,2例(4%)为重度肝损害。42例(84%)未影响抗结核治疗疗程及效果,6例(12%)使得抗结核治疗疗程延长,2例(4%)使得抗结核药无法规律应用,病情迁延不愈。结论: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后经调整方案大部分患者不影响结核病的治疗,但有少数受到影响,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翟晓慧 《现代保健》2009,(6):104-104
为了探讨最佳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药物,笔者对20例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患者,在不改变化疗方案的情况下加用强力宁治疗药物性肝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探讨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策略. 方法 对本院住院行肝脏活检穿刺病理与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回顾分析,以西药组161例患者为对照,研究157例中药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中药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类型和西药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中药组和西药组相似,但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中药组ALT、AST、GGT、ALP分别为(437.10±416.13)、(300.10±278.73)、(205.30±178.82)、(151.65±84.93)U/L,西药组(617.29±422.19)、(502.94±290.28)、(280.10±229.25)、(187.67±153.78)U/L,升高水平较西药组为低(P<0.01).用药原因分析本组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首要用药原因是保健与美体美容,占21.02%,其次是皮肤科用药占15.29%,妇科用药占12.10%.用药持续时间分析显示,43.31%的患者持续用药超过2个月. 结论 中药约物性肝损害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但肝组织损伤的程度并不比西药组重,避免疗程过长和不恰当用药对预防中药药物性肝损害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的肝损害是药物对于机体的严重不良反应,它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有药物的药理学特征,也有隐匿性的疾病遗传背景和药物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不同药物导致的复发性药物性肝损害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从而为临床的医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中和自由基及解毒作用。我科用于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62例均为我科2 0 0 1-0 2~2 0 0 3 -0 6临床确诊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2 ] 住院病人,其中男41例,女2 1例;年龄2 2~68岁,平均48 5岁。病情特点:⑴基础病均为浸润型肺结核;⑵抗痨方案中均含有HRZE(S) ;⑶肝脏损害出现在用药后1~4周内,但也可服药数月后才出现肝脏表现;⑷肝功能检查异常;⑸病原学检查:甲乙丙戊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同期选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病人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6.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BIL与AL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凯西莱组)30例和观察组(丹参联合凯西莱组)30例,后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凯西莱组)30例和观察组(丹参联合凯西莱组)30例,后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损害亦称药源性肝病,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近年来,特别是在农村,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增加,引起肝损害的病例亦有所增加,本文收集近3年来诊治的24例病例,现略谈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