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药房发放102451件药品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药房发放的51624件药品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2015年4月-2016年4月药房发放的50827件药品为观察组,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药房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药品有效使用、不合格报损、去向明确、复查出差错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品有效使用率和药品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9.2%和99.9%,对照组患者的为96.3%和92.9%,观察组患者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和药品复查出差错分别为0.3%和0.7%,对照组患者的为1.3%和2.9%,观察组患者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药房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了用药质量,降低了医疗纠纷,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提高中药房药品调剂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中药房服务的100例患者,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两组中药调剂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信息化管理组药品调剂效率远高于常规管理组,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管理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房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房整体管理成效,提高药品调剂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用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在中药房的管理应用效果。方法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房为研究对象,对采用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前后中药房在药品调配、审核、发药环节工作变化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2014年12月和2015年12月该中药房各500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500例患者中,男性281例,女性219例,平均年龄为(43.21±10.28)岁;中医老年病科230例,治未病中心219例,皮肤科31例,其他科室20例。管理后男性294例,女性206例,平均年龄为(44.85±11.29)岁;中医老年病科221例,治未病中心223例,皮肤科29例,其他科室27例。管理前后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科室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4年12月中药房的中药药品与处方调剂准确率、药品调配正确率、审核正确率分别为88.0%、82.0%、80.4%,2015年12月中药房的分别为99.4%、96.2%、96.8%,2015年12月中药房的中药药品与处方调剂准确率、药品调配正确率和审核正确率均高于2014年12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4年12月和2015年12月患者取药时间平均分别为(26.03±1.98)、(15.89±2.31)min,人员配备完善率分别为46.2%、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管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6.6%(773/800),高于管理前的79.3%(63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医院中药房管理工作中采用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准确度,优化资源配置,缩短取药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中应用基于信息化多学科联合管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未实施信息化多学科联合管理方式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180包(2540件)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4月~2022年4月实施信息化多学科联合管理方式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180包(2550件)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清洗合格率以及损坏、包装合格、湿包及发放合格率进行统计与比较;对两组的接收情况以及手工作业时间、发放错误后纠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发放合格以及接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损坏、湿包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手工作业时间、发放错误后纠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多学科联合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能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使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讨对在精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应用强化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清洗消毒的精密手术器械共100件,设为对比组,实施常规器械清洗消毒管理;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清洗消毒的精密手术器械共100件,设为实验组,实施强化质量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精密手术器械消毒质量对比,实验组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两组精密手术器械清洗达标率与损坏率对比,实验组高(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强化质量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对精密手术器械清洗和消毒,整体提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1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管腔器械采取科学规范清洗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的200件给予科学规范清洗质量管理的管腔器械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的200件给予常规清洗质量管理的管腔器械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清洗洁净合格率与细菌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清洗洁净合格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1);观察组的检测带菌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P<0.01)。结论对管腔器械实施科学规范清洗质量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清洗质量,降低管腔器械腔内带菌率,达到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强西药药房管理措施及分析减少药患纠纷的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西药药房的4000例药品发放为研究对象,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2000药品发放为对照组,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的2000例药品发放为观察组,对照组我们予以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而观察组我们则采用加强后的药房管理模式,观察两组在药患纠纷、服务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采用加强西药药房管理模式的观察组药患纠纷次数及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2、98.23;对照组药患纠纷次数及服务满意度则分别为143、89.62,观察组在两项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的药品发放工作中,通过加强西药药房管理可以减少药患纠纷,提高患者对药房的服务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信息技术在医院中药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此次研究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3月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效果与同期未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药品发放准确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药品,发放准确率为99.47%明显高于同期未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下的82.31%,且患者对于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中药管理部门的服务满意率较高,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技术在医院中药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提升医院中药药品发放准确率,值得在日后中药管理的临床中进一步普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泌尿科护理人员2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其中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展常规管理(对照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技能评分、人文关怀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专业知识掌握评分以及健康宣教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泌尿科管理护理中,可以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消毒供应室可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中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室执行常规管理过程中120件可复用医疗器械视为参照组,时间分布界限2021年2月~2022年2月,同时选取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FMEA管理模式过程中120例可复用医疗器械视为实验组,时间分布界限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对两组医疗器械管理效果、消毒液合格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科室医护工作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医疗器械管理评分、消毒液浓度合格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可复用医疗器械管理过程中,运用FMEA管理方式,能够强化医疗器械管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质控管理在手术室眼科精密器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247件眼科器械,将2020年1月~6月实施常规质控管理的886件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12月实施三维质控管理的1361件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报告率、操作成绩评分及管理质量.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实施数字化管理对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的门诊药房管理与发放情况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使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100例,实施数字化管理措施)。对两组的药物盘点时间、破损率、患者取药时长进行收集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门诊药房药品管理账实相符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破损率及患者取药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实施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改善账实相符率和破损率,提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供应链(SPD)系统在检验科试剂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医院检验科的试剂耗材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的试剂耗材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SPD系统管理的试剂耗材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及绩效考核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吴鸿雁 《智慧健康》2018,(20):26-27
目的研究将标准化管理措施应用在中药药剂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本单位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中药药剂管理档案共计300份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档案150份。给予实验组实施标准化管理,对照组则实施普通的管理。结果比较两组问题的发生率情况,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与实验组相比更高;比较两组的满意度、考核评分情况,对照组患者评分与实验组相比更低,P<0.05,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将标准化管理措施应用在中药药剂管理过程中,显著提升了中药药剂管理的效果,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整体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9例ICU重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设为常规组),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9例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管理,设为干预组)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护理质量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护理质量水平明显高(P 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重症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继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张银燕 《药物与人》2014,(10):243-243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病房进行住院治疗的患儿216例,按照抽签法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8例),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和细节管理护理,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临床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疗事故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医护关系融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房的中药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笔者所在药房2012年9月-2014年8月中药治疗管理资料进行实验分组,以2012年9月-2013年8月作为对照组,行常规中药质量管理,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作为观察组,行规范化中药质量管理,对比两组中药饮片质量及中成药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中药饮片过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成药过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药房中药质量行规范化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中药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手供一体化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使用的600件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3月~5月使用的600件手术器械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效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后发现,实验组在器械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从器械清洗消毒、物品标识、文书记录、合理运送发放、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五个环节进行评估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手术室医护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经手供一体化管理后,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运用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还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的满意度也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郎朗 《医疗装备》2021,(1):25-27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97件医疗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96件设备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101件设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精细化护理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3例住院患者,给予患者精细化护理管理,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3例条件相似的患者,对其常规观察及临床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对比,组间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精细化护理管理,有利于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