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荣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40-141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的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即A组与B组,各有患者40例,分别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传统手术固定方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80例患者中,A组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更短,且疗效较之B组显著更优(P 〈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愈合更快,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8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患者的伤椎楔变角、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各观察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24个月比较,各观察指标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伤椎的复位及增强前柱的稳定性,近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评价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倒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MNSF)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MNSF患者根据自我意愿分为对照组27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26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Cobb角角度、Frankel脊椎损伤功能分级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obb角角度较术前明显缩小,JOA评分明显增加,但观察组缩小及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脊椎损伤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相比,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MNSF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与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经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12个月随访预防丢失情况理想,术后12个月融合率94%。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可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少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64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T_(11)5例,T_(12)20例,L_1 22例,L_2 11例,L_36例.结果 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5.6%,后凸角矫正至4.08°±0.11°.椎管骨块占位程度由术前的43.1%,减少至术后的8.9%,伤椎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锦州市某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并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凸Cobb′s角及神经功能状态,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为(2.47±1.0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4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P=0.014);患者治疗后的后凸Cobb′s角为(5.32±0.45)°,明显小于治疗前的(25.39±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1,P=0.000)。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A级0例(0.00%)、B级21例(32.81%)、C级23例(35.94%)、D级15例(23.44%)、E级5例(7.81%),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A级0例(0.00%)、B级7例(10.94%)、C级10例(15.63%)、D级31例(48.44%)、E级16例(25.00%),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各级神经功能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经伤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经本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单纯胸腰段骨折患者54例,按是否经伤椎置钉分为观察组(经伤椎置钉)、对照组(跨伤椎置钉)。结果:术后3d、6个月,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障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伤椎双侧置钉与经伤椎单侧置钉治疗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段骨折的过程中经伤椎置钉可以更好地恢复及保持患椎AH、Cobb角,维持脊柱生理曲度,避免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的出现,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中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医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折弯连接棒联合伤椎置钉杠杆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撑开复位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与经椎弓根植骨术相结合,应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全部患者为单一椎体损伤,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与经椎弓根植骨术进行结合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表明,40例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明显消失,骨折部位恢复至伤前状态,手术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状况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及副作用的产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与经椎弓根植骨术针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伤骨的复位及恢复效果,重建椎体的伤前高度,并对脊柱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及副作用,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短节段6钉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共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对照组给予短节段5/4钉(伤椎打1枚螺钉/伤椎不打螺钉),观察组给予短节段6钉(伤椎打2枚螺钉),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组间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Cobb角:观察组治疗后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治疗后大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脊柱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严重程度: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缓解,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对照组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并发症: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骨折脱位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生理弧度大 ,活动范围大 ,是脊柱骨折、脱位的多发部位之一 ,损伤后常引起椎体压缩变形 ,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角度变小 ,脊柱稳定性降低 ,常需手术治疗。我院自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使用不同类型的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胸段及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手术创伤小 ,固定节段短 ,稳固性强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16岁~ 5 3岁 ,平均 34岁。骨折类型 :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16例 ,爆裂型 10例 ,骨折脱位 9例。脊髓损伤 31例 ,按Frankel分级[1] :A级 8例、B级 5例、C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7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B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的纠正与随访丢失、术后下腰痛的Denis评分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涉及椎体、术前伤椎高度和Cobb角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恢复,术后远期伤椎高度、Cobb角丢失程度,Denis评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可有效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纠正的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胸腰段骨折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失效的原因。方法 1996年8月~2004年8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82例,其中18例出现内固定失效。研究探讨引起内固定失效的因素。结果 18例内固定失效病例中,同时断钉断棒2例,单纯断钉8例(钉根部),Dick侧块松动5例(二次手术探查证实),椎弓根钉突破终板进入椎间隙3例。断钉节段:胸11 2例;胸12 1例;腰1 4例;腰2 2例;腰3 1例。发现内固定失效时间在术后2~18个月。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失效是一个复杂问题,总体失效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内固定物本身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脊椎骨折的效果及对脊髓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脊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25例)和B组(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脊髓神经功能。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Cobb角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术前(P均<0.05);A组的Cobb角低于B组(P<0.05)。A组的脊髓功能严重程度低于B组(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脊椎骨折可提高患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医疗装备》2022,(2):64-66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建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Cobb角、腰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胸腰段骨折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腰段骨折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失效的原因。方法1996年8月~2004年8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82例,其中18例出现内固定失效。研究探讨引起内固定失效的因素。结果18例内固定失效病例中,同时断钉断棒2例,单纯断钉8例(钉根部),Dick侧块松动5例(二次手术探查证实),椎弓根钉突破终板进入椎间隙3例。断钉节段:胸112例;胸121例;腰14例;腰22例;腰31例。发现内固定失效时间在术后2~18个月。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失效是一个复杂问题,总体失效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内固定物本身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胸腰椎骨折常采用跨上椎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临床效果不显著。本研究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跨上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2018-01-13-2019-01-13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基本特征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跨上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为(27.58±6.39)mm,高于对照组的(20.26±6.21)mm,t=4.025,P<0.001;伤椎后缘高度为(34.69±5.24)mm,高于对照组的(30.12±4.11)mm,t=3.362,P=0.002。观察组Cobb角为(5.74±1.24)°,小于对照组的(10.57±1.23)°,t=13.548,P<0.001;椎管容积减少(13.21±3.02)%,小于对照组的(19.18±4.65)%,t=5.275,P<0.001。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7,P=0.003;观察组手术切口为(9.04±0.88)cm,小于对照组的(12.47±1.99)cm,t=7.723,P<0.001;手术时间为(98.67±16.49)min,短于对照组的(162.34±60.29)min,t=4.990,P<0.001;术中出血量为(80.98±41.46)mL,少于对照组的(300.43±199.32)mL,t=5.281,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为(11.73±3.59)d,短于对照组的(15.64±4.43)d,t=3.359,P=0.002。结论与跨上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影像学相关指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