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矿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下肢骨折术后患者100人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功能恢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江西南城县中医院骨外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174例患者,依据入院单双数分组,单数患者纳入对照组,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各8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关节功能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护理6周、3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关节各项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模式预防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关节置换术的64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术中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DVT和DVT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在术后水肿发生率、伤口感染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优质术中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医院骨科住院部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个体化全方位护理,统计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评价护理干预的临床预防价值.结果:观察组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低于的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采取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创伤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66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24.2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的对骨科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疾病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早期护理干预与普通骨科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210例,选择年龄>55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根据医嘱采用常规药物辅助治疗,并按照骨科手术护理常规的要求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完成对照组护理治疗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术后DVT发生率1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28.33%,住院时间(86.32±8.21)d;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3.33%,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11.67%,住院时间(50.32±6.12)d。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采用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讨论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8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将所有纳入研究讨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对照组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是2人(5.00%),比对照组低2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的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及治疗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4个人为区组单位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13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主动的静脉血栓干预措施,设为观察组;以2015年1-12月收治的107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DVT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6.19%(7/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8%(1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改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患者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影响,可减少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7-05~2019-08期间70例接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 DVT)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预防 DVT的发生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髋关节恢复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股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9,(9):1397-1399
目的探讨在ICU患者中使用下肢活动支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IC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预防下肢DVT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下肢活动支架固定患者下肢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处置后观察组股静脉流速和临床疗效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下肢活动支架固定患者下肢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改善ICU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诊外科病区骨科卧床患者60例,将2015年3月-5月住院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8月-11月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急诊外科常规护理,予入院宣教及根据医嘱指导合理饮食,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发生便秘12例,对照组31例患者发生便秘23例,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便秘的发生概率,提高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治疗后早期护理干预在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DVT发生1例,发生率为1.79%,对照组术后1个月DVT发生11例,发生率为19.64%,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于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露春 《现代保健》2010,(19):130-131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术后DVT的影响。方法综合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或降低骨科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40例,DVT发生率为0;对照组40例,DVT发生率为5%。结论采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跃 《医疗装备》2022,(19):138-140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预警式护理;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术后4、6、8 d的下肢肿胀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6、8 d的下肢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缓解下肢肿胀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行骨科手术的12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进行集束化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各6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在术后给予集束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 15年1月来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按量表评估后的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 T的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不同风险级别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 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 5)。观察组Autar不同分级患者中,高危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为16.67%(1/6);中危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为10.0 0%(2/20);低危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为0.0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手术前采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患者采取预见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张玉玉 《医疗装备》2022,(17):178-180
目的 探究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预防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以及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凝血功能及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下肢DVT,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