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家庭医学》2008,(6):5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传统的治疗办法分为手术切除和非手术保守疗法。对于重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切除术是唯一方法。但单纯的椎间盘切除术,术后易造成腰椎不稳、椎管狭窄,复发率也比较高。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曾对10年间600多位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后的病人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有3.9%的患者因复发需要二次手术。其后采用的椎间盘切除加腰椎融合疗法.虽然可以避免腰椎不稳,但术后腰椎活动受限。最新发展的脊柱非融合技术,避免了上述弊病,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游辉 《现代保健》2012,(30):104-105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3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JOA、VAS及ODI评分及单纯减压未行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9.5±2.9)分,ODI评分为(64.8±21.9)%,VAS评分为(6.1±2.1)分,手术后随访6~24个月,JOA、ODI及VAS评分分别为(16.7±4.1)分,(24.2±10.8)%,(2.2±1.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可以提高腰椎的稳定,减少医源性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及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疾患合并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腰椎不稳已受到骨科同仁的广泛关注。后路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融合(环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疾患合并腰椎失稳症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我们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后路椎问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疾患合并腰椎失稳症1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椎体融合器 椎弓根钉一棒系统治疗腰椎假性滑脱的疗效。方法对术后12例腰椎假性滑脱患者进行随访6~46个月,并判断椎体融合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融合标准均100%融合。结论应用椎体融合器 椎弓根钉一棒系统治疗腰椎假性滑脱,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王洪  唐光明 《现代保健》2009,(24):23-24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7~2006年间收治腰椎滑脱32例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复位、融合、客观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3~72个月,X线片示全部患者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良好,一过性下肢痛1例,远期并发下腰痛1例。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取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植骨融合良好,有利于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并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横突问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81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横突间植骨融合(37例)及椎间融合器融合(44例)治疗,分析二种方法对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结果:椎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明显高于横突间植骨融组.结论:椎间融合器融合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方法之一,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腰椎峡部裂系指腰椎椎弓根峡部断裂,腰椎峡部解剖结构特殊,常规X线片若拍摄角度不当难以如实反应病变,而常规横断面CT扫描又容易漏诊。笔者使用多层螺旋CT(MGCT)的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技术显示腰椎峡部裂,并探讨该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 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腰椎疾患患者行椎弓根螺钉与PEEK椎间融合器联合固定,对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2个月,24个节段融合,融合率85.7%,所有患者无椎间隙变小,无明显椎体间滑移及角度改变。结论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疾患可有效恢复椎间高度,融合率高,能缓解临床症状,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Co flex)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手术减压,Co flex行动态非融合固定.结果 8例患者均随访,近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腰椎后路Co flex可以有效维持椎间高度与活动度,预防和减少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盘退变,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滑脱症进行后路椎管减压,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的方法对腰椎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7~24个月,临床优良率87%,6~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椎弓根螺钉经骨水泥强化后固定力增强,减少内置物失败,能有效提高椎体间植骨融合率,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3年5月用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融合率、滑脱复位率、并发症等。结果随访8-22个月。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或改善,影像学示椎间隙高度恢复,腰椎滑脱复位率达92%。术后有1例女性患者出现左足外侧感觉减退,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渐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内固定失败现象发生,椎间植骨均融合。结论 PIL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保守治疗和融合手术中间地带寻找一种有效的预防与辅助相结合的微创治疗方式,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优缺点,以及对腰椎棘突间的生理结构、生物力学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在充分了解记忆合金材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一种记忆合金材料的新型腰椎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既能重建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特性,满足人体脊柱的正常活动,又避免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优化目前的治疗方法。通过研究,腰椎棘突间记忆合金动态稳定装置在理论上效果满意,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优于目前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对腰椎滑脱提拉复位及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9例。其中退变型21例,峡部断裂型18例。L4滑脱30例,L5滑脱9例。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Nakana标准,优30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35例达到骨性融合,总体融合率为89.7%,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意义及疗效。方法总结2000-01~2004-06期间收治的3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胸腰椎“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25个月的随访,32例患者脊椎结核均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5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7.50,无血、气胸、截瘫加重、脑脊液漏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一期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以及“Z”形前路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重要意义及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的诊断,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男17例,女23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术后40例临床患者完全复位,恢复椎间高度,骨融合。术后随访12~15个月,月平均14.3个月,优26例,良13例,可1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确切方法,植骨融合率高,术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钉棒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减压钉棒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3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优良率为86.67%(26/30),融合率为93.33%。术后6月及18月相对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趋于稳定(P0.05)。随访时VAS评分也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效果确切,可较好的恢复腰椎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内固定、椎间融合方法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7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29例患者应用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式,并与同期应用其他术式的38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应用内固定、椎间融合的2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后疗效优良率达92.6%。结论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增加了术后腰椎的稳定性,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降低了病情复发可能,但亦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合并腰椎柱滑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LDH合并腰椎滑脱患者6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纯组和融合组各34例。单纯组给予开窗髓核摘除术,融合组给予融合术治疗,术后均卧床休息3~4周,随访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手术前后两组腰椎功能进行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ODI评分单纯组(37.1±4.1)分,融合组(19.3±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术治疗LDH合并腰椎滑脱术后恢复效果好,是治疗LDH合并腰椎滑脱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ELTA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轻中度、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采用DELTA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24例为DELTA组, 采用传统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术式治疗的24例为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以及腰椎融合率(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结果 DELTA组手术时间长于MIS-TLIF组, 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且DELTA组术后各时点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优于MIS-TLI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滑脱检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常规腰椎四位片、螺旋CT平扫、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腰椎滑脱检查诊断的优缺点。结果:所有腰椎滑脱病例于腰椎四位片、螺旋CT平扫、CT三维重建中均多可明确诊断,很少出现漏诊,但CT三维重建在显示病变细节优缺点则较为明显。结论: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检查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可以作为腰椎滑脱确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