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万海燕 《医疗装备》2021,(3):164-16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持续错误数及完成分类数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助于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孙彩蕊 《医疗装备》2021,(6):161-162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阳性量表、阴性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脑电生物反馈仪在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244例,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联合心理治疗,观察组此组基础上加入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6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HAMD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PSQI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使用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即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焦虑症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治疗,观察组50例增加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记录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肌电恢复时间,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症状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各项症状进行评估,从而探究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肌电恢复时间、SAS焦虑评分以及SDS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脑电波功率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而言,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脑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71-1372
目的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0例,对照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电痉挛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其社会功能缺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安君  钱晓 《健康研究》2014,34(6):679-680
目的探析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 9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给予临床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加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ORS-40评分、SDSS评分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孙杨 《医疗装备》2022,(4):147-149
目的 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按照是否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与观察组(31例,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干预),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9月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AMD、PSQI评分为(7.19±1.36)和(9.54±3.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29±2.54)和(13.25±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5.15±6.46)分,高于对照组的(53.37±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在抑郁症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可加快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55-105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仅进行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与盆底肌肌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CIQ-SF评分与盆底肌肌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中,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工娱治疗。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NS、SAPS、BPR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NS、SAPS、BPR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工娱治疗,可有效减轻精神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对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女性抑郁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女性抑郁症患者9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9例,共情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用药、自我观察、临床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共情护理可提高女性抑郁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磁共振仪监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时瞬间记忆功能及对脑电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磁共振仪监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量表评分,脑电异常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ANSS量表评分较低,WMS量表评分较高,脑电异常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磁共振仪监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效促进改善患者的记忆功能以及脑电功能,整体预后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与舍曲林的联合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精神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共107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根据患者用方案意愿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仅对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观察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舍曲林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变化组间差异性、治疗期间各阶段抑郁评分变化、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就诊时,患者各维度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连续服药4月后,两组各维度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均有不同幅度改善,且观察组各维度症状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入院及治疗1月后的抑郁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自治疗2月起其抑郁症状评分均呈明显逐步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服药依从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可在实现对患者精神症状有效改善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提升治疗效果,并可对其抑郁症状实现有效缓解,可在临床中结合患者实际症状表现,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评价方法,对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职业中毒恢复期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研究。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客观指标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改善职业中毒恢复期患者主观睡眠质量有一定疗效,可供临床医生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患儿给于痉孪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VIAS评分为2.65±0.59分,对照组为2.89±0.90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痉孪型脑性瘫痪儿童,临床选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帮助患儿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仪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ADHD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脑干诱发电位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结果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得分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整体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VA-CPT评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得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针对ADHD,使用脑电生物反馈仪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监测治疗,能更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观察组实施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BPRS、IPROS、SAPS和SANS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PRS各因子评分与总分,IPROS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的SAPS评分和SAN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可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癫狂梦醒汤与氯丙嗪联合方案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单用氯丙嗪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将联用癫狂梦醒汤与氯丙嗪治疗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PANSS评分量表评价临床疗效,详细记录两组治疗前后PANSS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并比较治疗后PANSS减分率与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阴性/阳性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临床总体印象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1、6周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获得良好疗效的患者占72.2%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癫狂梦醒汤与氯丙嗪联用不失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方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精神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阴道锥训练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盆底肌纤维肌力以及盆底肌纤维平均电位变化。结果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20,PFDI-20)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FDI-20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纤维肌力正常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盆底肌纤维平均电位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能够改善盆底肌力及盆底肌电位,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氯氮平、奥氮平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用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氯氮平联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奥氮平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PANSS评分与SDSS评分展开比对,分析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 相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流涎、便秘、头晕与嗜睡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健康与生理功能的评分区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比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与SD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