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朝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11-1913
目的:了解中美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特点,为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6~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中国淄博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现患率19.1%。检出率高的因子是强迫-冲动、多动、抑郁、攻击性行为等。比较中、美儿童的CBCL得分发现中国儿童在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某些分量表(尤其在内隐性行为问题上)的得分均高于美国儿童;抑郁、交往不良分量表得分低于美国儿童。结论:我国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不容乐观,必须尽快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以及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73例6~11岁ADHD患儿及47例正常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DHD合并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男童(86.3%)高于女童(63.6%);②合并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其行为因子得分高于无合并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P〈0.05),合并感统失调的女童的体述、抑郁、社会退缩因子得分高于男童(P〈0.05);③ADHD组的感觉统合各因子与行为因子有相关性。【结论】①ADHD儿童容易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它行为问题,且有性别差异;②ADHD组的感觉统合各因子与行为问题的产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幼儿园膳食的营养素和热能的供给量是否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消除家长对全托幼儿营养的顾虑,分析膳食中存在的问题,探求合理营养的平衡膳食,我园除了每月进行一次营养计算外,对体现营养状况的幼儿身高体重指标作了分析,将我园大、中、小班的全托幼儿与半托幼儿进行比较,以判断全托与半托幼儿的体格发育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2021年1-2月选取成都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60例(脱落4例)和对照组61例(脱落3例),试验组给予动机性访谈,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健康教育,均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疾病认知问卷、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中文版积极老龄化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疾病认知总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6个维度(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情绪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和病情监测)得分、积极老龄化总分及4个维度(开发心灵智慧、积极融入社会、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巩固家庭关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机性访谈有助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疾病认知、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并积极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学生行为问题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为发现儿童行为问题及提高儿童数学学习技能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层及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824名6~11岁小学生,采用“Achenbach(CBCL4-16岁家长用)量表”及“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儿童检出率为19.54%,其中男生为21.70%,女生为1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生CBCL平均总分显著高于女生;有无行为问题儿童数学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数学能力与行为问题的部分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组中攻击性、多动2个因子进入模型,女生组中多动、体诉、抑郁、攻击性4个因子进入模型。结论有针对性地矫正儿童行为问题对提高儿童数学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3-7月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CBCL)、父母教养方式(PBI)及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自编)对宁夏地区1 453名12~16岁生态移民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态移民青少年男生组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女生组,且行为问题总分及违纪问题、攻击问题得分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分在不同年龄组间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与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分正相关的有父亲控制因子、母亲控制因子(P<0.01);而父亲关爱因子、父亲鼓励自主因子和母亲关爱因子与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后,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分与上述5个因子的相关无明显变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男生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正向关联的是母亲控制因子(β=0.093),与之负向关联的是父亲关爱因子(β=-0.074)和母亲关爱因子(β=-0.161);与女生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正向关联的是母亲控制因子(β=0.112),与之负向关联的是父亲关爱因子(β=-0.109)和母亲关爱因子(β=-0.122)。结论 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存在性别差异,生态移民父母应改善教养方式,以减少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社会行为能力与焦虑敏感指数的相关性,为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8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患儿社会行为能力进行评定,采用儿童焦虑敏感指数(CASI)对患儿焦虑敏感指数进行评定,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社交能力、活动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62 5、1.080 5、1.121 1,均P0.05);但女童社会行为问题总分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 5,P0.05)。不同年龄组社交能力、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846、22.902 9、25.819 2,均P0.05),3~6岁组得分均低于7~10岁组和11~13岁组;3~6岁组社会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7~10岁组和11~1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32 1,P0.05)。男童支气管哮喘患儿CASI得分(21.23±2.41)分,显著低于女童支气管哮喘患儿CASI得分(24.76±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3 9,P=0.024)。3~6岁组支气管哮喘患儿CASI得分均高于7~10岁组和11~1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73 6,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社交能力、活动能力、学习能力与CASI呈负相关(r=-0.35、-0.34、-0.27,均P0.05);其社会行为问题与CASI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社会行为能力与焦虑敏感指数有关,临床应对患儿社会行为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通过配合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5~6岁幼儿父母陪伴与幼儿自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为保障幼儿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父母陪伴状况调查问卷、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幼儿亲社会行为教师评定问卷,对439名幼儿的父母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亲组在陪伴总分以及学习、娱乐、养育、情感4个陪伴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母亲组(t值分别为-20.11,-27.37,-3.30,-7.10,-5.51,P值均<0.01).父母陪伴与自尊、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父亲:r值分别为0.447,0.400,P值均<0.01;母亲:r值分别为0.387,0.326,P值均<0.01).幼儿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r=0.75,P<0.01).自尊在父亲陪伴与幼儿亲社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母亲陪伴与幼儿亲社会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父亲陪伴与母亲陪伴存在差异,自尊在父母陪伴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湛江市900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湛江市900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状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湛江市9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并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78%;其中男童8.00%,女童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方面得分方面高于女童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岁组儿童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膳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托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的第二家庭.膳食状况是否科学合理,是广大家长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93年5月对南京市有代表性的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幼儿膳食作了调查,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以南京市一幼全托的250名幼儿为调查对象,年龄3~6岁。1.2调查方法采用查帐法,以1992年3、6、9、12月代表全年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膳食调查.依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著的(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并以3~6岁年龄组幼儿日供给量均值作为评价。2结果与讨论2.1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及构成南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闽东地区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早干预与介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闽东4地8所幼儿园896名幼儿,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 家长版)对幼儿进行情绪及行为问题评定。结果 闽东地区3~6岁幼儿的情绪与行为异常总检出率为10.27%,其中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关系及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16%、11.61%、13.95%、17.97%及9.82%;女童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x2=11.983,P<0.01),男童多动/注意缺陷检出率(x2=5.889,P<0.05)及亲社会行为检出率(x2=4.035,P<0.05)高于女童;夫妻关系、教养态度是幼儿情绪行为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闽东当地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应重视早期发现,对不同群体开展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3~6岁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特征,为临床诊疗及教育干预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9年4-7月,在北京两所公立幼儿园随机抽取640名3~6岁幼儿,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3)进行粗大动作发展评估。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幼儿粗大动作得分之间的差异。结果 3~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未出现显著的性别×年龄的交互效应(P>0.05)。在粗大动作总分、移动性总分、操作性总分及13个子项目得分上出现了显著的年龄主效应(P<0.001),随年龄的增长粗大动作得分呈上升趋势。在4~6岁组幼儿移动性总分、单脚跳和蹦跳得分上出现了显著的性别主效应(P<0.05),女童优于男童;在3~6岁幼儿操作性总分、双手挥棒击打固定球、单手挥拍击打反弹球、脚踢固定球和原地运球得分上也出现了性别主效应(P<0.001),男童优于女童。结论 3~6岁幼儿粗大动作得分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女童的移动性动作优于男童,男童的操作性动作优于女童,应依据3~6岁粗大动作发展的年龄、性别特征,进行差异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陕西农村30月龄幼儿的行为发育特点及其与智力及运动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对977名陕西农村30月龄幼儿的智力发育、运动发展以及行为表现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行为发育特点,采用Spearman秩相关以及偏相关分析行为发育与智力及运动发展的关系。结果 从各行为条目得分情况看,30月龄的幼儿正性情绪逐渐增加,如合作性(3.9±0.8)分、总的情绪(4.1±0.6)分、寻物的倾向性(3.9±0.7)分、持久性(4.1±0.5)分、观看兴趣(3.9±0.5)分,得分较高;负性情绪逐渐减少,如害怕(1.7±0.8)分、紧张(2.5±0.6)分、吮吸兴趣(1.1±0.5)分,得分较低;对25个行为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分别为活动性、社会适应性、专注性、持久性、运动协调性以及亲和性,总方差贡献率为56.77%;各行为因子与智力发展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后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081~0.359;活动性、专注性、持久性以及运动协调性与运动发展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080~0.475。在所有的行为因子中,活动性与智力及运动发展的相关程度最高,调整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0.475。结论 良好的行为表现与幼儿的智力、运动发育存在正性关联。对幼儿的异常行为进行合理干预和早期教育,促使其良好行为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其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困境家庭学龄儿童心理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状况并与普通儿童比较,评估困境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需求,为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2018年8 — 9月,针对困境家庭儿童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项有序秩和检验(Matel-Haenszel 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 099名困境家庭儿童和666名对照普通儿童长处和困难量表各因子得分及异常率并分性别分析。  结果  6~9岁困境家庭儿童情绪因子[(2.107 ± 1.977)分](异常检出率15.5 %)和同伴交往因子[(3.449 ± 1.497)分](异常检出率8.5 %)得分及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儿童(P < 0.05);10~15岁困境家庭儿童多动[(3.459 ± 1.691)分](异常检出率3.7 %)、情绪[(2.121 ± 1.987)分](异常检出率7.4 %)、品行[(2.214 ± 1.563)分](异常检出率8.7 %)、同伴交往因子[(3.352 ± 1.445)分](异常检出率8.1 %)得分及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儿童(P < 0.01),亲社会行为因子[(5.570 ± 2.337)分]得分明显低于对照儿童(P < 0.001),异常检出率(28.3 %)明显高于对照儿童(P < 0.001)。6~9岁困境家庭女童亲社会行为因子[(5.229 ± 2.366)]明显低于对照女童。10~14岁困难家庭男童[(5.630 ± 2.372)分]和女童[(5.500 ± 2.295)分]亲社会行为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男、女童(P < 0.01)。  结论  困境家庭儿童各项心理困难发生风险高、亲社会行为表现较差;年龄较大、女性困境家庭儿童应是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与拖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拖延问卷对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学生拖延得分(2.70±0.54),完美主义得分(2.78±0.54);高完美主义者在延迟开始、坐失时机、拖延总分上得分高于低完美主义者(P〈0.05);完美主义各因子与拖延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0940.41,P〈0.05);除父母期望外,完美主义各因子对拖延有预测作用。结论高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完美主义对拖延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t's量表教师问卷(TRS)和自拟影响因素问卷,对乌鲁木齐市835名学龄前儿童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4.0%,男童为4.4%,女童为3.7%,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男童多动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女童(P〈0.01),4岁儿童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P〈0.01)。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带养人、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母工作繁忙否、儿童的分娩情况和发育情况等。结论家庭环境和生物因素对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儿童适应行为的评价,探讨儿童适应技能发展的现状及规律。方法采用美国精神迟滞学会编制的适应行为量表(AAMD—ABS),对1396名(男性709人,女性687人)3~6年级小学生进行评价。结果儿童的正常适应行为的评价得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年级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与1994年资料相比,第一、二因子的得分显著增加,而第三因子的得分有所降低。结论儿童的适应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并且在男、女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10年前相比,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不良适应行为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本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本院做健康体检的82例6~11岁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量心理行为问题,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儿童和家庭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儿童CBCL各因子得分,分析影响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 对于男童,除多动和违纪两个因子外,观察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女童,除分裂症、多动和违纪三个因子外,观察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34.72%)明显高于对照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1,P=0.021)。年龄越大、父母关系越差、由老人或保姆抚养的遗尿症儿童,CBCL总分越高,提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越严重。而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主要管教方式为民主型或混合型的遗尿症儿童,CBCL总分越低,是保护因素。结论 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存在抑郁、社交退缩等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与年龄和父母文化程度等具有相关性,应结合相关因素,采取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措施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学龄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58名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60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儿意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9%,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率13.3%(x^2=9.411.P〈0.01)。熏度功能性构音障碍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0.0%,高于轻度构音障碍组检出率20.0%(F=4.167.P〈0.05)。男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交退缩、幼稚不成熟、违纪及总分异常;女童行为问题表现为抑郁、焦虑、社交退缩、攻击、多动及总分异常。【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奄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煮。积极矫治其错误发音是预防行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55-5956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严重程度与评定精神发育迟滞责任能力的关系。方法:运用阿申巴赫儿童行为量表对长春市培智学校120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进行行为能力检测,并与60名智力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结果:社会交往能力的比较说明,7~12岁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比智力正常的学生低;行为能力检测,除个别因子外,精神发育迟滞学生的行为问题得分比对照组要高。而且7~12岁组男性的违纪因子以及男性和女性的多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16岁组中,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组行为问题各因子分数与智力正常学生的差异项目显著增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男女两组的行为问题总分与智力正常学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P<0.001)。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社会交往得分与另外3个因子得分都低于对照组,各年龄性别亚组的社交能力总分、学校情况和社交情况得分与行为问题总分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