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睿  刘东宁 《现代保健》2010,(17):97-9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75例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做好高危患者的评估及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术前进行适应性功能锻炼,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详细了解术中情况,保持引流通畅,保护下肢静脉,做好基本预防和机械预防,密切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表现.结果 70例患者顺利康复,有效率达93.3%;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出现.结论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低分子肝素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短期使用方案的风险及效果。方法回顾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例150例,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在术后的5~7日内每天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同时穿下肢弹性袜;对照组75例,仅穿下肢弹性袜,不使用低分子肝素。记录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并发症并对比分析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最多见的并发症为出血(6例)。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分别出现2例,18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使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间35例全膝苯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35例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无1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做好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三方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等,总结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研究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7.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患者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影响,可减少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谢晓璇 《现代医院》2010,10(12):91-92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将152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术后14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血栓栓塞程度。结果 观察组发生14例,发生率是18.4%,对照组发生25例,发生率是32.9%,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8%,中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而对照组分别为13.2%和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和减轻血栓栓塞程度,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胸腰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前1d及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手术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及下肢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我院手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住院时间平均(9.48±1.61)d,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为22.5%,住院时间为(7.66±4.71)d,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观察3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对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苗丽娜 《现代养生》2014,(20):173-173
目的:分析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等,总结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研究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7.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并根据编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及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Caprini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合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及集束化护理后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对于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洁 《现代保健》2014,(20):139-141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7):983-98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下肢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45 d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减少继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近3年我院进行护理干预的子宫次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2名。结果对子宫次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采取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病情,并采用术后按摩,抬高下肢,6h后,床上对患者进行翻身活动,术后24h静脉滴注丹参,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手术后48h指导患者下床活动。结论对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且对子宫切除术病人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有效的预防及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而后跟踪观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并研究其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卧床和静脉血栓史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中,临床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经常更换体位,定期下肢运动同时结合用药治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观察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47-154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肢体表温度、患肢周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贾丽鑫 《医疗装备》2023,(9):149-151
目的 探析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细节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7 d,观察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7 d后的生化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干预7 d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干预7 d后,观察组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深静脉和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可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FIB、D-二聚体水平,加快血液流动速度,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及治疗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4个人为区组单位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