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研究进展, 如呼吸末正压通气、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压力控制反比通气、液体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体外膜氧合技术、高频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仇毅洲 《现代保健》2012,(16):126-12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加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42 例) 和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14 d 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5.24%,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78.9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勇 《现代医院》2007,7(3):40-41
目的比较两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IMV+PEEP组和SIMV+PSV+PEEP组。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PSV+PEEP模式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IMV+PSV+PEEP组与SIMV+PEE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MV+PSV+PEEP是一种较好的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4.
大黄联合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联合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方法60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以人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结果成功救治52例,死亡8例,发生并发症4例,大黄联合治疗组所需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未用大黄组。结论救治ARDS,采用大黄联合机械通气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付明磊 《现代保健》2011,(24):145-146
目的探讨临床救治胸部熏症创伤并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且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ARDS)的患者49例,对其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9例ARDS患者在经治疗后,临床治愈35例,治愈率为71.4%;无效14例,占28.6%。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在治疗前、治疗后2h、24h的表现结果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DRS治疗时,在机械呼吸有效保证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自主呼吸,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探讨临床护理有效措施。结果24例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16.67%,其中先兆期死亡1例,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治愈20例,治愈率为83.33%。存活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2.3±2.7)d。治疗前中心静脉压为(8.9±2.7)cm H2O,治疗后为(7.9±1.7)cm H2O,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PaO2(67.89±8.45)mmHg,治疗后PaO2(94.87±9.03)mmHg,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aO2(88.74±4.02)%,治疗后(95.23±3.87)%,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O2/FiO2为(134.02±20.42),治疗后(260.31±26.04),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护理窘迫综合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某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带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带机时间、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5.2±1.5)d、20.0%(6/30)、6.7%(2/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2.3)d、33.0%(10/30)、20.0%(6/30),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缺氧症状,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优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于治疗孕产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呼吸支持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78例因ARDS入院治疗的孕妇共78例,实验组予以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胸片表现和死亡率。同时对比实验组在BIPAP模式下和对照组在SIMV+PSV模式下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氧合指数(OI)和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APACHE II评分和RSB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3天后APACHE II评分和RS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的双肺受累率显著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最终康复出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ARDS的孕产妇,予以BIPAP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更好地提供氧供,减少对于呼吸力学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纠正急性缺氧在临床中应用的适宜性。方法对2例经常规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2例病例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稳定好转。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通气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与传统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1997-10~2003-10,26例创伤性ARDS患者,分为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组(A组)11例(1997-10~2000-08),LTV量加PEEP机械通气组(B组)15例(2000-09~2003-10).比较两组的血气、血液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发生率,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时间、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结果两组中血液动力学和血气指标中PaO2无差异.B组P aCO2高于A组(P<0.05),B组中发生MODS的时间延长(P<0.05),MODS的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降低且无VILI发生.结论 LTV加PEEP机械通气在创伤性ARDS的治疗中,改善氧合与传统方法无差异,PEEP(5~18)cmH2O和轻度高碳酸血征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地减少VILI,延长MODS发生的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适合在ARDS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药物对5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所在科自2004年1月应用呼吸机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共75例,治愈出院50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18例。近4年治愈有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萍  李炜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0):615-615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科应用机械通气抢救治疗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获得较好效果,现就早期临床诊断及应用人工呼吸机抢救指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工作进行回顾,着重分析机械通气的应用过程,总结使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肺复张术等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10月19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治疗过程.结果 19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未出现呼吸机所致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带机时间平均(5.5±1.4)d.死亡3例,病死率15.8%.结论 早期诊断并尽早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31例选择传统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者定为常频组;38例选择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者定为高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8h以上与同组0h各项(氧浓度、平均气道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氧和指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常频组χ2值依次为8.68、4.30、9.18、5.62、7.09、2.61;高频组χ2值依次为12.74、10.56、14.43、7.55、5.89、3.07,均P〈0.05;高频组治疗25~48h与0h各项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依次为5.31、6.94、9.92、4.96、4.45、2.04,均P〈0.05。两组其它时间段各项指标与0h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频组总有效率为87.10%,高频组总有效率为94.74%;无效病例均为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儿;两组总治愈率与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死率高达40%~7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针对性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炎ARDS患者48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48例患者,救治成功33例,死亡13例,放弃治疗2例,救治成功率68.75%。结论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确保气道的密闭性、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及俯卧位通气护理、精确的液体管理、合理的镇静及营养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6%;研究组的死亡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及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陈艳娟  李定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25-162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NRDS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75例NRDS患儿中治愈50例(66.7%),死亡18例(24.0%),放弃治疗7例。较用头罩吸氧治疗NRDS有显著性差异。2000~2003年NRDS治愈率(77.8%)较1996~1999年NRDS治愈率(50.0%)明显升高;2000~2003年机械通气并发症较前4年亦明显降低。结论: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NRDS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