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条输液用胶贴固定,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固定穿刺针眼处,另一条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1周后固定在针眼上方或针柄周围,3条胶贴平行固定。改进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一条胶贴横形固定针柄,将带芯的胶贴对准针眼处固定,另一条胶贴将针头上方的软  相似文献   

2.
汪永凤 《护理研究》2004,18(6):1027-1027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一条待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固定,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后交叉固定于针柄的两侧,一条将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要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改进静脉输液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永凤 《护理研究》2004,18(11):1027
静脉输液时,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一条横形固定针柄,一条自针柄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一条待针头上方的软管绕一周后固定在针柄周围,另加一条固定覆盖穿刺点的小纱布。拔针时去除胶布,人工按压至不出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1 材料与方法 将胶布剪成 1cm× 8cm ,静脉穿刺成功后 ,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 ,然后将硅胶管向针头方向盘曲后 ,再用另一条胶布固定硅胶管及针头。对小儿、昏迷等不合作患者 ,可先用此方法固定后再行夹板固定。在临床应用近 2万人次 ,效果良好。 2 讨论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 ,是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 ,第二胶布交叉固定 ,第三条将硅胶管盘曲后固定 ,第四条覆盖无菌纱布后固定。此种方法所用材料多 ,且静脉输液完毕后揭胶布取针头时 ,常因胶布粘着牢固 ,甚至连同汗毛一块揭起 ,引起患者疼痛。而两条胶布固定法 ,不但节省材料 ,且可减…  相似文献   

6.
手背静脉输液新法固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最常选择的部位。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头皮针后,有时出现输液不畅或不滴,多由于头皮针软管打折所致。我们尝试将固定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改进后的输液固定方法:固定针柄后将头皮针软管由下向上反折成U型,在遮盖针眼的同时固定头皮针,将头皮针软管旋转成O型固定,然后固定头皮针软管末端与输液器连接处。  相似文献   

7.
段金华 《现代护理》2006,12(22):2135-213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操作方法之一。由于小儿天性好动,加上胆怯、不配合,在穿刺成功后,为确保治疗顺利完成,针头固定非常重要,经临床实践发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按常规固定针头后,将一次性针头的硅胶管用胶布固定在离穿刺较近的一侧耳廓上。其优点是较传统用绷带绕头1周固定针头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且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针固定方法@段金华!432000$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注射室  相似文献   

8.
陈晋云  赵竹连 《护理研究》2004,18(12):2136-213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关键,除护理人员应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应有较好的固定技术?由于小儿具有好动、不配合的特点,且小儿头皮容易出汗、输液叉需在较长时间内完成等原因,头皮针固定成为小儿头皮穿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头皮针固定方法,都是先用胶布固定针头后,再用长胶布绕头一周或用胶布贴于耳廓起到固定的作用。此法虽固定牢靠,但却存在一个缺点,  相似文献   

9.
赵素华 《全科护理》2014,(5):475-475
正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手术过程能否顺利完成。手术室现在输液时都会用到一次性T型连接管,一端连接输液器,另一端连接静脉留置针。如果固定不好在手术过程中极易造成脱落,不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老式方法是用3L透明输液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后,另一根胶布将T型管随意固定于皮肤上。我们采用新型固定法,即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L透明输液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针眼及针柄处),一根胶布固定静脉留置针与T型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针头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桂芹 《护理研究》2005,19(10):868
临床上 ,静脉穿刺成功后在固定针头过程中 ,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固定困难 ,针头滑出血管外 ,导致穿刺失败。或输液过程针头滑出血管外 ,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严重者可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我们在多次试验基础上 ,改进常规固定针头顺序 ,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将无菌医用输液贴 (4条 ,其中一条带吸收垫 )不带吸收垫的 1条贴在进针部位 ,将针头牢固地固定在血管内 ,另一条固定针柄 ,带吸收垫的 1条固定针头 ,最后 1条固定硅胶管。2 使用人群2 .1 小儿 由于小儿静脉穿刺时不配合 ,穿刺成功后立即固定针…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屡次遇到输液结束拔针时,输液贴不容易从皮肤上揭下的情况,延长了拔针的时间,用力用指甲分离还容易触痛患者,因此我科自2005年1月起将输液贴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上述弊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打开一次性输液贴袋,取出输液贴,在针头处粘贴一条,针头上部粘贴一条,针柄处粘贴一条,三条呈平行关系。粘贴时按常规方法依次从左到右进行粘贴,只是最后在输液贴的右上端近1cm处,向下折一小角。输液完毕拔针时,从此小角处开始揭输液贴。2体会目前临床上均使用…  相似文献   

12.
巧用输液贴     
曹倩  宋敏 《护理研究》2008,22(8):2114-2114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穿刺成功后传统固定方法是先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然后再用带无菌棉的胶布固定穿刺部位,最后用1条胶布固定输液管,此种固定方法易在固定穿刺部位时跨越无菌区造成污染,随着近几年输液贴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科多次应用一种简便、安全的固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田雅娟 《护理研究》2006,20(30):2735-2735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然而在穿刺成功后粘贴输液胶布固定时常使输液针头刺穿血管,造成输液失败,给病人带来痛苦。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我科对静脉输液胶布的粘贴方法进行改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第1条胶布横向粘贴针柄,第2条胶布将无菌纱布覆盖针眼,将第3条胶布粘贴面中点轻捏一下再交叉固定针梗,将输液针头的硅胶管盘曲重叠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烦躁多动的病人用第5条胶布固定输液器与输液针头接口处。2优点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避免传统方法将第3条胶布直接绕过针柄下交叉固定针头而带来的因胶布的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舒适、稳妥的固定方法及减少重复穿刺的手法。方法:6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300例,均采用“S”型固定并用长胶布绕头一周,A组将头皮针管绕过针柄往患儿的左侧固定,B组将头皮针管往患儿的右侧固定,观察两组外渗、患儿舒适情况。另对400例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C组及D组各200例,C组采用进针后挑起皮肤再潜入血管,D组采用直刺手法穿刺血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情况。结果:A、B两组固定舒适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C、D两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绕左侧固定顺应了头皮针管,减少了头皮针对血管的刺激,患儿较舒适;挑起皮肤再潜入血管法对细小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冬梅  王古琴 《现代护理》2006,12(21):1998-1998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已被广泛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患儿家长积极要求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轻多次穿刺的痛苦,也利于护理及治疗,但也有不便之处。尤其是固定在头部,患儿好动,出汗,易脱落,针对这些问题,经临床实践,笔者总结一种新固定方法,介绍如下。1方法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按常规法固定,再用宽约2~3cm医用胶布先固定留置针柄与软针头之间,绕头部一圈半;另取胶布2条,长宽自定,以防透明膜卷起,固定在透明膜和皮肤上。有毛发部位用纱布或绷带遮盖,将胶布固定在纱布(绷带)外,防止头发被胶布粘连,难以取下。2优点此方法固定牢固,可防止因…  相似文献   

16.
王米艳  颜艳  黄小英 《全科护理》2012,(18):1661-1662
[目的]探讨小儿留置针固定的稳定性,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将270例应用小儿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成功后常规使用圣纳愈敷膜贴住针眼及针柄,再加以胶布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先用圣纳愈敷膜内附有的纸胶贴进行固定针眼及针柄,再用圣纳愈敷膜进行固定。[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固定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留置针固定方法可延长留置时间,任何部位穿刺固定。  相似文献   

17.
杨金荣  席艳 《护理研究》2008,22(4):955-955
血液透析结束后,用常规方法拔出针头,有时会引起针眼处渗血,改进拔针方法可有效预防针眼处渗血方法:取下透析针(型号:16G—AvF,HTC-30W)柄上的胶带。左手按住透析针的双翼,右手转动透析针可调部分,直至针柄上出现红色圆点,证明针头斜面向下。右手固定针柄,左手取无菌棉球对准透析针穿刺点上方并按住,右手将透忻针轻提30度角后,迅速拔出针头,左手立即向下加压按住,然后绑好压脉绷带。采用该法拔出针头,血管壁接触的是针头的圆滑面,不损伤血管内皮,不会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18.
杨红兰 《现代护理》2003,9(4):310-31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常规固定方法为 :头皮静脉穿刺见回血 ,即用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即第一条固定针头握持柄 ,第二条作交叉固定 ,第三条将塑料管盘曲后固定。我们按此固定法操作经常会穿刺好后面的患儿 ,前面刚穿刺好的患儿针被拉出来了。由于小儿好动 ,再加上穿刺疼痛、挣扎 ,往往一身汗 ,这给胶布粘贴增加了难度 ,或是患儿头部转动牵拉而使固定好的管子拉出或折叠 ,引起输液障碍而需重新穿刺 ,因此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又增加了我们护士的工作量。经过摸索 ,我们现在用四条胶布固定法。即其中三条胶布如上述常规粘贴 ,另一条胶布则将头皮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针头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针柄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改良的针柄固定方法。观察比较两组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情况。结果实验组重新固定率及重新穿刺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的针柄固定方法可有效降低重新固定率及重新穿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美鲜 《护理研究》2007,21(7):1852-1852
静脉用药是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穿刺不成功及穿刺后固定不牢固均会给患儿带来痛苦。因此,给婴幼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除了具有过硬的穿刺技能外,头皮针固定也非常重要。近2年在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针头后采用弹力帽加固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