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幼年皮肌炎(JDM)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1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JDM患儿120例,分析其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方法、随访和预后.结果 120例患儿男55例,女65例;发病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岁.患儿均有典型的皮损及不同程度的肌肉症状,83例(69%)患儿有内脏受累,最常受累系统为呼吸系统(48%).所有患儿肌酶增高,肌电图均表现为肌源性损害.120例患儿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均在早期加用甲氨蝶呤,有肺损害及重症患儿加用环孢素或环磷酰胺.早期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均较好,120例在急性期死亡7例,死于肺部受累并感染致呼吸衰竭5例,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2例.结论 JDM是一种少见疾病,以肌无力和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其皮损具有特征性,各脏器功能评估对诊断和判断疾病严重性非常有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JDM安全有效,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可能发生的临床问题和防治措施。方法对92例早产儿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92例早产儿中治愈78例,好转10例,放弃2例,死亡2例。结论对早产儿加强监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干预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由于其各种生理功能不成熟,各种疾病发生率较高。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6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围产新生儿医学的日益进步,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及时正确治疗护理早产儿,提高健康素质,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2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早产主要原因,分析出生孕周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在本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组比无产前检查组新生儿病死率明显降低,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龄愈小,出生体质量愈低,其病死率愈高,特别是胎龄〈32周者;阴道分娩与剖宫产2种分娩方式早产儿结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期产前检查能及早发现异常,及时治疗预防发生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度窒息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2年加入省新生儿重症救护成员单位、成立NICU以来,共收治早产儿480例,其中死亡61例,住院死亡率为12.7%。现对本地区早产儿的主要合并疾病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89年3月至1991年2月共收治早产儿104例,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男68例(65.4%),女36例(34.6%)。体重最低为1300克,胎龄最小在28周,大多为自然分娩74例(71.2%),来自农村78例(75%),城镇26例(25%)。本组发生窒息50例(48.1%),硬肿症45例(43.3%),再次为肺炎(19.2%),依次为呼吸暂停、HIZ、ILH、败血症等,单纯生活力低下24例(23.1%)。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围产新生儿医学的日益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已明显提高。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距离,而正确、及时地治疗和护理早产儿,是降低围产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素质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就下列病例分析谈谈防治体会。临床资料分析1.病例来源我院自1990一1992年共收治新生儿病婴724例,其中早产儿IO3例,占同期住院新生)L的14.23%。2围产及分娩史第一胎第一产56例(54、37%),其中双胎16例。顺产91例(88‘3594t.钳产、剖它产各2例.牵引产6例,前置胎盘、脐带绕颈各Z例,胎膜早破8例.有流产史9例,有早产…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颅内出血20例尸检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产儿颅内出血20例尸检及临床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528402)施玉琪,李德东,黄东明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早期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本文就我科经尸检证实的早产儿颅内出血20例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特点作一简要探讨。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孕周〈37周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因其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较足月儿高。如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是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科在2000~2004年间共收治早产儿104例,选其中资料较完整者80例,现将其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水肿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2例水肿早产儿按胎龄、并存症(病)分类,通过χ2检验、t检验比较其生化指标及治疗效果,以同期住院的96例无水肿早产儿作为对照。结果水肿早产儿组与无水肿早产儿组胎龄≤34周与>34周患儿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低蛋白血症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低钙血症、低钠血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对低蛋白血症或低钙血症者予相应治疗,有利其水肿的早日消退,补钠与限钠患儿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水肿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胎龄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等也参与或促进了水肿的发生。对水肿患儿应严密监测其体液代谢情况并予以及时、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我们收治早产新生儿贫血41例,占同期住院早产儿的50.62%(41/81例)。男35例,女6例;胎龄30周者6例,34周9例,35周16例,36周者1例;入院日龄24h内的16例,~3d13例,~14d12例;参考1981年全国小儿营养性贫血协作组拟订的标准,轻度贫血23例,中度贫血15例,重度贫血2例,极重度贫血1例。本组贫血原发病有新生儿败血症24例(58.54%),新生儿自然出血症5例(12.19%),新生儿硬肿症5例(12.19%),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9.76%),新生儿脐带出血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与胎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近2年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警血发生率做回顾性的总结,运用X^2检验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应关注早产儿贫血的发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493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2年和2003年两年收住院的49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4~2001年间,我院儿科共收治120例新生儿中暑,现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多以突起高热、手足口疱疹伴流涎、拒食发病,对患儿危害较大。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现将本院2003年6月~2004年9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患儿全部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从4个月~8岁,其中1~4岁患儿98例,占全部患儿的91.3%。1.2临床表现全部患儿见手、足、口疱疹,数量从数个到几十个不等。疹型初起为红色斑疹,逐渐发展成直径2~4mm的红晕性丘疹,疹中央有透明的小泡,多位于手掌、足底。有40例(占36.7…  相似文献   

17.
痰之保右辅佐治疗小儿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验  黄萍 《临床儿科杂志》1997,15(2):116-117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小儿患肺炎时肺部体征消失缓慢,痰不易咳出。目前临床上适用于小儿的满意有效祛痰药物尚不多见。我院呼吸科于1995年7月至9月使用痰之保克治疗小儿肺炎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及方法 一、病例选择与分组 按照1987年小儿肺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患儿中选择160例肺炎患儿,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6月~12岁。病起时间7天以内,均因发热、咳嗽、气促而入院,两肺均可闻及干湿罗音,胸片示肺纹理增粗,可见片状阴影。160例肺炎患儿随机按3:1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使用痰之保克;对照组40例  相似文献   

19.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G)预防及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价值,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52例出生1-3天的早产儿血清IgG、IgA、IgM。结果显示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增高(r=0.99,P<0.01),而IgG、IgM差异无显著意义,故胎龄越小越有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指征。另外选同期患儿30例,参考相似孕周、体重及日龄,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且不用其它免疫制剂及血浆治疗,IVIG组按每日0.5-1g/kg稀释成50ml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首次用后2-3天,重复一次,连用2次。IVIG组治疗一周后IgG均值从8.3g/L升到13.6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为6.7g/L提示:早产儿重症感染时用IVIG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G)预防及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价值,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52例出生1~3天的早产儿血清IgG、IgA、IgM.结果显示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增高(r=0.99,P<0.01),而IgG、IgM差异无显著意义,故胎龄越小越有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ⅣIG)的指征.另外选同期患儿30例,参考相似孕周、体重及日龄,随机分为ⅣIG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选用同类抗生素,且不用其它免疫制剂及血浆治疗,ⅣIG组按每日0.5~1g/kg稀释成50ml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首次用后2~3天,重复一次,连用2次.ⅣIG组治疗一周后IgG均值从8.3g/L升到13.6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IgG均值仅为6.7g/L提示早产儿重症感染时用ⅣIG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