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垂体瘤患者中,泌乳素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非分泌性腺瘤9例。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例,暂时性尿崩症5例,脑脊液鼻漏1例,持续1周。没有发生视力恶化、颅神经损伤、感染、长期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能使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的策略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垂体巨、大腺瘤是否采用经蝶手术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总结垂体瘤手术经验,探讨经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的理论依据、策略与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第一、第三医院收治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对300例开颅术和1110例经蝶手术疗效(分三个阶段)进行对比,重点讨论经蝶手术的策略和技巧。结果:经蝶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全切除率高,合并症少,生活质量好。结论:经蝶显微切除垂体大、巨大型腺瘤仍是最安全有效的首次和再次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栋  高国栋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245-1247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HLA-G基因编码产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13例复发垂体瘤、8例正常脑组织中H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正常脑组织HLA-G蛋白无阳性表达,64例非侵袭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无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5.0%,阳性信号存在于胞质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例侵袭性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强阳性率为83.3%(7/8);13例复发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强阳性率为72.4%(9/13)。侵袭性垂体瘤及复发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及非侵袭性垂体瘤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HLA-G基因的过量表达现象,其阳性表达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切除垂体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例经CT和MRI诊断的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 全切9例,近全切3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3例.4例内分泌检查正常,7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微创、全景化视野等优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更全面的指标来评价手术疗效,而生存质量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标准。本文探讨与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多种因素,为全面评估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6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采用生存质量量表随访近5年的相关数据,并经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术后生存质量较满意,不同分型间其生存质量统计无明显差异,而肿瘤越大,生存质量越低(P<0.01);侵袭性大、手术切除程度下降、复发的垂体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显著降低(P<0.01)。逐步回归分析方程为:Y=120.2097-1.7140x4-8.4210x5-9.6650x6,R=0.7944;Cox模型分析示:垂体瘤大小、垂体瘤侵袭性、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术前MRI示垂体瘤大小,侵袭程度,术中手术切除程度,可预测术后生存质量;尽量行肿瘤全切术、早期发现复发可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手术经鼻入路较经口入路有较多优点,本文探讨直接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方法。方法:12例垂体肿瘤经CT扫描或MRI明确手术适应证后,手术均采取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视力、视野恢复7例,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2例和脑脊液漏1例,无鼻梁塌陷、上门齿麻木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单侧鼻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乐陵市人民医院共收治需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66例,33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观察组),另33例经额下或翼点传统入路切除垂体瘤,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具有简便、微创、高效、住院时间短、准确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垂体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贾栋  高国栋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9):1245-1247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HLA-G基因编码产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非侵袭性垂体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13例复发垂体瘤、8例正常脑组织中H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例正常脑组织HLA-G蛋白无阳性表达,64例非侵袭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无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5.0%,阳性信号存在于胞质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例侵袭性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强阳性率为83.3%(7/8);13例复发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全部为阳性,强阳性率为72.4%(9/13)。侵袭性垂体瘤及复发垂体瘤中HLA-G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及非侵袭性垂体瘤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HLA-G基因的过量表达现象,其阳性表达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颅内CA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内型CA 40例.临床观察6例,4例随访1-6年无特殊不适,2例随访1年后症状加重;手术治疗9例,均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随访0.5-3年均恢复良好;γ-刀治疗25例,7例0.5-1年再次出血,1年后仅6例病灶体积缩小.脑外型CA 6例,均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其中病灶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切除的3例病人随访3月-2年MRI复查未见血管瘤复发.不全切除的3例患者术后均行γ-刀治疗,1年后复查MRI见病灶体积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脑外型CA应首选显微手术治疗,残留部分可行γ-刀治疗;脑内型CA,无症状者可临床观察.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应积极手术治疗,合理采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并遵循个体化原则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γ-刀治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2例经CT和MRI诊断的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全切9例,近全切3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3例。4例内分泌检查正常,7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微创、全景化视野等优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经翼点入路鞍区肿瘤的手术并发症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区肿瘤常见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垂体瘤64例(62.5%),全切42例(65.6%),次全切22例(34.4%),视神经功能改善56例(87.5%),内分泌症状改善40例(62.5%),垂体柄保留62例(96.8%)。鞍上脑膜瘤48例,全切42例(87.5%),次全切除6例(12.5%),视神经功能改善40例(83.3%),内分泌症状改善38例(79.1%),垂体柄保留47例(97.9%)。颅咽管瘤28例,全切23例(83.3%),次全切除5例(16.7%),视神经功能改善20例(71.4%),内分泌症状改善21例(75%),垂体柄保留24例(85.7%);主要并发症包括视力恶化(8.4%),尿崩(17.2%),电解质紊乱(11.2%),偏瘫(2.5%)等。手术死亡3例(2.1%)。结论:术前详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及周围组织关系,熟悉鞍区解剖及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术中须仔细分离肿瘤与正常组织,首先定位并辨认保护好视神经、垂体柄、颈内动脉、下丘脑的穿支供血动脉及外展神经。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随着MRI检查的普及,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变得相对简单。因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以髓内型最多见.显微外科治疗甚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26例,均行MRI检查,全组均经后正中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6例病灶均为单发,均经手术切除。其中23例全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神经功能状况改善20例,无变化5例.恶化变差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全切除病灶可避免病变复发和再出血。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症状轻和病灶处理及时与术后恢复良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比较半/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8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半椎组患者予以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治疗,全椎组患者予以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近期、远期临床效果、稳定性评价、MRI影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半椎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下床时间显著性低于全椎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椎组患者总体远期疗效与脊柱稳定性明显优于全椎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椎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全椎组;半椎组患者总体治疗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全椎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均可呈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远期效果更佳,脊柱稳定性更高,并发症少,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6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6例患者,肿瘤全切55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病理检查,垂体瘤38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12例;术后32例发生尿崩,18例出现低钠血症,3例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54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术前视力下降45例,术后视力恢复好转38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肿瘤残留11例,术后行1刀放疗6例,肿瘤复发3例,1例鞍区并发眶内脑膜瘤。结论在经翼点入路行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和局部显微解剖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入路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双额底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86.67%(26/30),经双额底人路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双额底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双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相似文献   

17.
The development of imitinab has led to a revolu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but surgical resection remains the cornerstone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disease. The principles to surgical treatment of GIST include careful handling of tissues to prevent tumor rupture and resection to negative margins without the need for wide excision.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have proven equally efficacious provided appropriate oncologic resections are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蝶窦入路切除的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组织学侵袭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我科自2000年1月~2003年5月行经蝶手术切除的具有完整影像学、病理学和随访资料的侵袭性垂体腺瘤82例,其中 PRL腺瘤39例,GH 腺瘤13例,ACTH 腺瘤6例,无功能腺瘤24例,随访时间5~30个月。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 MRI 影像学特点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病理检查以鞍底硬膜浸润的发生率最高,并有20例(24.4%)发现有肿瘤内卒中或出血。PRL 腺瘤的全切率明显低于无功能腺瘤(P<0.01),而无功能腺瘤、GH 腺瘤与 ACTH 腺瘤之间相差不明显。PRL 腺瘤的复发率较无功能腺瘤和 GH 腺瘤高(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无功能腺瘤与 GH 腺瘤的治疗效果优于 PRL 腺瘤,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导致手术全切机率下降,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