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占永立教授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机以肺脾肾亏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确立了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本思路,主要分为三型论治:肺气亏虚,血瘀水停证,治宜益肺固表,活血利水,方以防己黄芪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脾阳不足,血瘀水停者,宜健脾温阳,活血利水,方以实脾饮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肾阳虚衰,血瘀水停,当温肾助阳,活血利水,方以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相似文献   

2.
齐锡友主任医师认为眩晕之证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以脾为主,实者以肝为要。兼夹水饮、痰浊、气滞、血虚、血瘀、外寒等,临床中治疗以健脾、调肝为主,辅以利水、化痰、理气、补血、活血、疏风散寒等,临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水饮、血瘀、痰浊,应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病久伤正者,给予白术、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健脾,配伍当归、川芎等行气养血活血。水肿明显者,应脾肾双补,温阳化气利水,常用附子、生姜温阳化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配伍白术健脾补气;痰瘀互结者,予半夏、白芥子等温肺暖脾化痰,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桔梗、枳壳行气化瘀。脾胃在本病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平素注意顾护脾胃,可减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和感染的次数。  相似文献   

4.
王振  王敬卿 《吉林中医药》2013,(11):1106-1108
老年失眠分虚实两端:虚者主要为心脾两虚、肝阴血虚、肾精不足,实者主要为肝郁气滞、痰火扰心、血瘀扰心.临证根据患者不同病证,遵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分别采取健脾养心、补肾安神、疏肝解郁、清热化痰、理血、养血、活血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书中“水气病”篇中提出“血不利则为水”的论点,从水与血的关系阐述了水肿形成的机制,为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及水肿提供了理论依据。养血补虚、活血行水法见大黄甘遂汤证、当归芍药散证;温阳散寒、活血利水法见附子汤证、湿经汤证;益气健脾、调血利水见芪芍桂酒汤证;活血消痰、利水化饮见泽漆汤证;活血祛瘀、消痈排脓见苇茎汤证;活血祛瘀、消结散肿见大黄庶  相似文献   

6.
总结唐红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经验,唐师归纳糖尿病膀胱病的病因病机为肾阳不足,脾肾亏虚,血瘀水停。确立温补肾阳,健脾益气,佐以活血利水为主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7.
黄斑水肿以气机功能失调为本,且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血瘀与水湿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以气血水同治为治则,针对血瘀、水湿滞留,以活血、利水、渗湿等为法;针对病变所在辨证施治,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可取得较好疗效。附医案二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从脾论治慢性肝病三法 ,即 :慢性肝炎 ,疏肝健脾解毒 ,肝脾同治 ;肝硬化 ,分广气活血 ,健脾和络 ;肝硬化腹水 ,健脾利水清膨。指出 ,元论是慢性肝久病体虚或本虚标实 ,均应重视健脾补脾 ,健脾培土切不可忘。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腹水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腹水中医属“鼓胀”范畴,历来列为四大危症之一(风、痨、臌、膈)。一般认为,本病乃肝、脾、肾受病,以气滞、血瘀、水蓄为病变特点,属本虚标实之证。前人多采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攻攻补补三原则,总以疏肝理气、健脾益肾、活血行水诸法。但在肝硬化腹水的不同阶段,其病机特点不尽相同。在临床上,我们把肝硬化腹水分为三型,早期肝硬化腹水阶段,从肝脾论治,以疏肝活血,健脾益气利水;  相似文献   

10.
乐文才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高血压肾病早期以肝肾阴虚、肝郁血涩为主,治疗当以滋阴补肾,疏肝理气,柔肝藏血为法;中期以肺肾两虚、血瘀水停为主,治疗常以补肺益肾,活血利水为治;晚期以五脏虚损、水瘀互结、痰毒流窜为主,治疗当以破血利水,化痰解毒,兼护五脏为主。  相似文献   

11.
杨碧莲 《环球中医药》2012,5(2):135-136
白癜风的发病概为"内毒"、"外毒".内毒实为肝气郁结甚,气郁化毒,治法为解郁化毒,调和营卫;外毒为环境中的各种污染,致病特点为本虚标实,治宜健脾补肾,解毒消斑;"内外毒"相合者,脾肾亏虚为本,肝郁血瘀为标,临证健脾、补肾之时,疏肝理气活血是关键.自拟解毒消白合剂,临证加减,达调理化毒之效.  相似文献   

12.
罗军 《中医药学刊》2003,21(2):308-308
从脾论治慢性肝病三法,即:慢性肝炎,疏肝健脾解毒,肝脾同治;肝硬化,分广气活血,健脾和络;肝硬化腹水,健脾利水清膨。指出,无论是慢性肝久病体虚或本虚标实,均应重视健脾补脾,健脾培土切不可忘。  相似文献   

13.
介绍胡国恒教授运用温阳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眩晕的经验。胡教授认为脾阳不足,水湿内停,上逆犯脑,兼有血瘀是眩晕发作的重要病机,提出从水饮论治眩晕,总结出温阳健脾、活血利水辨治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强  付江 《国医论坛》1997,12(3):28-30
本文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脾肾虚三型,应用中医药治疗,其中肝胆湿热型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化湿;肝郁虚型治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兼以桦湿解毒;肝脾肾虚型治以实益肝肾,健脾利水,活血软紧。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的范畴 ,为临床难治症之一。临床上多以分型论治 ,笔者根据臌胀肝郁脾虚、血瘀水停的发病机制 ,宗仲景“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 ,运用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之法 ,用健脾消水汤 (自拟方 )加减 ,观察治疗肝硬化腹水 38例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人 38例 ,肝炎后肝硬化 35例 ,酒精性肝硬化 3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1例 ,年龄在 2 6~ 6 5岁之间 ,平均年龄 4 6 8± 12 .4岁 ;腹水在 3个月以下者 18例 ,3~ 6个月者 10例 ,6~ 12个月者 6例 ,12个月以上者 4例 ,自觉腹胀者 …  相似文献   

16.
徐泽合  时青 《新中医》2018,50(9):221-223
头痛为中医脑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内伤头痛在生理病理上与肝关系密切。笔者试从肝论治内伤头痛,若肝气郁滞者,治以疏肝理气之法;肝血瘀阻者,治以活血通络之法;肝阳上亢者,治以平肝潜阳之法;肝血亏虚者,治以养肝补血之法;肝肾亏虚者,治以培补肝肾之法。并举临床验案1例,以资佐证疏肝活血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调经利水法是理血调经、健脾利水两法的综合应用,是对因血、水运行失常,血瘀水壅病证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调经利水法的理论,来源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血不利则为水”的水瘀互阻学说。仲景的桂枝茯苓丸,以桃仁、丹皮活血,桂枝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疏肝活血法治疗脂肪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运用健脾化痰疏肝活血法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化痰疏肝活血法治疗脾虚痰阻、肝郁血瘀型脂肪肝肝纤维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温阳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应立足于标本兼治,提出温阳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以培补肾阳之温煦,健脾土之运化,扶肝脏之调节,并佐以行气、活血、利水等方法,以达到保护肝脏,改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恢复肝脏的生理功能。结果:肝硬化腹水,总以水邪停留为患,但治水当以温补脾肾为主,利水为辅,阳气充足,蒸腾气化有权,水邪自消。结论:肝硬化腹水的病机特点是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气滞、血瘀、水蓄互结腹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阳虚,尤其以肾阳虚衰才是疾病的根本,气滞、瘀血、水停又是因虚致实之标证。  相似文献   

20.
任寿山主任医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脾、肾虚为主,心阳虚是发病之关键,脾虚是发病之基础,肾阳虚是发病之重要因素;标实以水停血瘀为主,血瘀水停是本病发病之重要病理环节。治疗上标本兼顾,温心肾阳健脾以治本,利水化瘀以治标;同时重视五脏协同作用,温心肾不忘健脾,利水不忘宣肺疏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