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心理状态,并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其影响。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02名正常人及30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组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0.05),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POEM手术后SAS和SDS得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POEM手术能明显缓解AC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贲门失弛缓症是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的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未消化的食物反流、胸痛、呼吸道症状(夜间咳嗽、肺炎)和体质量减轻[1].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等有关.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通过食管测压、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得以明确.一经确诊,应当尽早治疗.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压力,以促进食管内容物的排空,现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器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3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比较分析扩张前后临床症状、术后1个月及1年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36例术后吞咽困难症状迅速消失,2例稍有改善,随访1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94%、75%,1年失访共4例,复发6例。11例接受食管测压者扩张4周后LES-P较扩张前有明显下降(P<0.01)。未见有出现气胸,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雪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64-165
目的探讨经球囊扩张术诊治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15日—2013年3月15日,我院接收30例贲门失弛缓症者,对30例贲门失弛缓症者经球囊扩张术诊治。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观察30例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贲门开放直径、并发症及病状缓解状况。结果在30例贲门失弛缓症者中,诊治1次的有10例,诊治2次的有18例,诊治3次的有2例,每人平均诊治2次。和行球囊扩张之前的人均贲门开放直径相比,贲门开放直径在扩张后增宽。和扩张前的症状相比,扩张后(1、3个月及6个月)贲门失弛缓症者的吞咽困难状况改善明显,P〈0.05。在30例贲门失弛缓症者中,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球囊扩张术对贲门失弛缓症进行诊治,安全有效,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非常满意,值得医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纯扩张组、单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组和扩张联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组,每组20例,术后定期观察患者病情的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胸痛、呕吐较前缓解,单纯扩张组有17例疗效明显,单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组有15例疗效明显,扩张联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组20例疗效均显著.结论 内镜下扩张联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优于单纯扩张和单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徐斌 《现代保健》2009,(1):51-52
目的探讨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内镜下气囊扩张操作,成功率100%。治疗后逐一随访1个月后,患者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后仅1例稍有吞咽困难,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贲门失弛缓症并经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详细询问病史,并经内镜和钡餐检查对原有的吞咽困难等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92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显著改善。1次扩张有效率达86.9%,2次有效率可达100%。术中可见贲门黏膜撕裂、渗血,未见致命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具有安全、简便、价廉的特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放置覆膜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镜下放置覆膜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者,在内镜下放置覆膜食管支架3个月后,将支架取出,然后于1、3、6、9、12、15、18个月后对患者密切随访,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在放置支架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进食后梗阻感,进食后呕吐、胸闷、胸痛等症状,放置覆膜食管支架后,10例患者症状马上缓解,6例患者出现胸骨后异物感,其中2例患者还感觉胸骨后疼痛,但在1周时间内症状均明显减轻,随访1例出现复发,予以球囊扩张后缓解,其余病例均未复发。结论内镜下放置覆膜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在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复发率方面存在优势,可能是一种更具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t胃底折叠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05.2±25.6)min,术中平均出血(32.3±12.0)mL。其中术中食管黏膜穿破2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l例仍有轻度吞咽困难。手术效果优良率87.5%(14/16)。结论: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t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检查,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贲门弛缓的最佳内镜治疗方式.方法 对本院39例贲门失弛缓患者中可回收防反流支架置入组(21例)和球囊扩张组(18例)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架置入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3.0±2.9)mm,术后为(12.0±2.8)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4±1.1)级,术后为(0.6±0.2)级;主要并发症为疼痛;超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24%(5/21)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年的随访患者中38% (7/21)复发吞咽困难.球囊扩张组18例共进行26次扩张,其中8例增加直径分级扩张2次;10例扩张1次.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3.2±1.3)mm,术后为(9.6±2.8)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4±1.0))级,术后为(1.0±0.2)级;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和反流.超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中56%( 10/18)复发吞咽困难,超过1年的随访患者中83%(15/18)复发吞咽困难.2组治疗前后贲门管腔直径、吞咽困难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贲门弛缓的治疗方式均有效,而贲门失弛缓治疗中远期疗效优于球囊扩张术.  相似文献   

11.
刘侃  吕雪丹 《现代保健》2008,5(35):53-54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4例和心理干预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于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共2周。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 乳腺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3周(SDS)(21.2±3.7)SAS(13.6±5.8)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反应减轻。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可显著减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予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T-POEM)的方法治疗,并对患者手术前后食管的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的Eckardt评分进行分析与探究。结果手术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静息压(13.84±6.46)mm Hg明显低于手术前食管下端括约肌的静息压(27.91±14.67)mm Hg;手术后食管下端括约肌4 s完全松弛压(12.91±3.82)mm Hg明显低于手术前食管下端括约肌4 s完全松弛压(23.79±19.91)mm Hg;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治疗前的Eckardt评分(7.71±0.89)分明显高于治疗后患者的Eckardt评分(0.81±0.58)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采用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T-POEM)进行治疗,疗效更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 1998年以来共收治贲门失弛缓症病人 15例 ,其中 10例用自制气囊扩张治疗 ,随访 6个月以上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贲门失弛缓症 10例 ,男 6例 ,女4例 ,年龄 2 2~ 58岁 ,平均 39 6岁。按贲门失弛缓症诊断标准[1] 诊断 :⑴患者有吞咽困难 ,食物返流 ,可伴有胸痛等 ;⑵钡餐和内镜均显示贲门痉挛 ,食管扩张 ,无炎症和恶性病变引起的狭窄。本组病人扩张治疗前服心痛定等治疗半年以上效果不明显 ,食管钡餐透视现 :食管中下段扩张 3~ 6cm ,于贲门部钡剂受阻变尖呈鸟嘴样或钡剂通过贲门口呈细线样边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某高校2015级本科生960名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试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960名大学生中,SDS评分(42.47±9.85)分,抑郁症状检出率15.83%(152/960);抑郁组学生内外向人格特征、掩饰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组(8.75±1.24vs10.52±1.36, 7.45±1.24vs9.68±1.54, 20.65±3.25vs23.45±4. 12; t值分别为14. 920、16. 852和7.927, P0.01),神经质人格特征、精神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组(9.65±1.34 vs 6.78±1. 12, 8.86±1. 15 vs 7.65±1. 12,12. 36±2. 12 vs 8. 96±1.24; t值分别为20. 046、12. 168和27. 168, P 0.01);神经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8和0.68,均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间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4%。结论大学生群体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与神经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显著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与抑郁症状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药物与心理治疗对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焦虑及抑郁症状,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定工具,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变化进行测评。结果 药物与心理治疗前SAS和SDS分值分别为(59.90±5.71)、(61.12±5.51)分,焦虑及抑郁阳性率均为100%,治疗后SAS和SDS分值分别为(45.77±5.08)、(47.31±4.99)分,焦虑及抑郁阳性率分别为18.25%和14.29%,治疗后SAS、SDS评分及焦虑和抑郁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药物与心理治疗对烧伤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治疗是有效的,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D型人格在躯体化障碍患者群体中的分布及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311名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D型人格问卷(DS14)的测评与分析。结果 D型人格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所占比例为43.73%(136/311);D型人格与非D型人格躯体化障碍患者相比,焦虑[(59.42±8.638)分;(54.17±8.396)分]和抑郁[(60.02±8.586)分;(55.99±9.544)分]水平明显增高(P<0.001),焦虑(86.02%,68.57%)和抑郁(80.15%,54.86%)症状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1);个体社交压抑、消极情感因子得分与焦虑和抑郁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D型人格在躯体化障碍患者群体中所占比例较大,并表现出更明显焦虑抑郁症状,D型人格可能是躯体化障碍患者患病和沉重心理负担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使用食管测压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LESP) ,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 (LESRP)及松弛率 (LESRR)等早期诊断贲门失弛缓症 ,并设计参考对照组 ,采取H +B(Heller和Belsey)的改良手术方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结果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LESP) ,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 (LESRP)及松弛率 (LESRR)明显降低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食管测压可有效早期诊断贲门失弛缓症 ,H +B的改良手术方式有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并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POEM)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为临床行微创手术后患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25例贲门弛缓症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手术前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加强围术期护理,手术前充分准备,手术中密切配合、严密监护,手术后重视一般护理、专科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病人出院前做好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纽25例病人术后第三天均顺利进行流质饮食,吞咽困难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6—8d康复出院。随访3到12个月,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明显,病人满意度100%。结论系统全面的高质量护理,不仅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梁冬生 《现代保健》2009,(19):150-151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金属支架扩张植入术并观察统计其改善吞咽困难的程度、狭窄食管的扩张程度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21例病例均扩张成功,吞咽困难消失,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留置6~8周后均顺利取出,术后无食管壁瘢痕增生及再狭窄发生,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金属支架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良好,无重大并发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后的食管运动功能的情况。方法2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经X线、内镜及食管测压检查确诊,行内镜下气囊扩张后观察临床表现,1个月后复查X线、内镜及食管测压。结果随访1~18个月,平均随访(13.0±1.5)个月,22例疗效满意,1例在扩张后3个月复发,再次扩张症状缓解。结论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方法简易、安全,且疗效确切,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气囊放置部位适当,扩张后食管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但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