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国华  袁博 《药品评价》2010,7(21):25-28
临床实践中,医生主要依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判断病情、治疗糖尿病并评估疗效,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目标。因此,监测血糖是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必要手段,血糖监测成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朱秋莲 《首都医药》2012,(14):34-35
目的 阐述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结合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结果与结论 在社区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连续性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平 《家庭医药》2004,(3):25-25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更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糖尿病治疗中,运动成了其基本的疗法之一。通过运动,糖尿病患者不但可以控制血糖,还可以少花钱,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肺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2组:1组血糖控制良好,2组血糖控制不良。分析1组、2组的肺结核治疗效果。结果满疗程治疗后1组、2组肺结核疗效有明显差别。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血糖控制稳定与否极为关键,血糖控制水平对肺结核治疗有显著影响,血糖控制良好,肺结核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用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9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血糖的改变。结果:严重程度完全不同GDM患者的血糖可以经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被控制在一定的浓度。结论: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都可以有效控制GDM患者血糖,血糖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自身因素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丽  秦宇 《中国医药》2011,6(8):1012-101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一经确诊必须终生治疗.良好的血糖控制能降低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糖尿病治疗原则以血糖达标为目标.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不仅需要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而且还需要患者主动参与进行自我管理,包括血糖监测、健康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糖尿病知识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血糖控制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3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即血糖控制好组(n=180)与血糖控制不好组(n=180),抗结核疗程为1年,对两组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临床症状好转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血糖控制好组痰菌阴转率、临床症状好转显著高于血糖控制不好组(P <0.05),且复发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好组(P <0.05);血糖控制好组肺部病灶吸收情况显著优于血糖控制不好组(P <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血糖控制具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我照顾行为对血糖控制不良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良住院患者为病例组,随机抽取过去无血糖控制不良住院病史的门诊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最大差异体现在“运动”、“自我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三项。结论医护人员应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自我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的自我照顾行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再次入院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胡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72-373
目的:探究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78名,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孕妇采取控制血糖措施,而对于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和分析二组产妇、新生儿的结局。结果实验组中孕妇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少见于实验组。结论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自制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对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教育前后比较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末梢神经病变的例数明显减少,但研究组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形式多样的糖尿病教育对于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春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86-138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与药物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调查血糖控制情况及用药相关因素。结果:空腹血糖水平(7.5±0.80)mmol/L,理想控制在46%。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患者的药物错服率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多的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降糖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韩晶 《药品评价》2009,6(10):390-392
血糖是糖尿病控制是否理想的直接评价指标,也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1]。作为糖尿病患者,首要任务是要良好地控制血糖。血糖有效管理仅仅依赖于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要依赖于患者在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因此要指导患者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方面的影响。方法210例接受糖尿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6例(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和对照组104例(常规糖尿病教育组),半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医嘱服药、定期监测)及血糖控制[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前者的FBG、2 h PBG及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血糖控制是有效的,远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糖控制对于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不佳组44例(空腹血糖≥5.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血糖有效控制组44例(空腹血糖<5.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另选取同期产检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50例,对比3组妊娠结局。结果:3组死胎发生率、IgA、IgM水平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佳组的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有效控制组、对照组(P<0.05);IgG低于血糖有效控制组、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可改善妊娠结局,因此临床应做好产检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5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接受糖尿病教育分为教育组(246例)和非教育组(279例),分析糖尿病教育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教育组血糖控制理想占(50%),明显优于非教育组(19.71%)。结论加强糖尿病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使糖尿病患者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贾晔 《上海医药》2013,(10):28-30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糖尿病控制率提供参考。方法:自制"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调查表",采用分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文化程度低,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组FPG和2hPG控制效果较正常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点要加强社区困难家庭、文化程度较低、糖尿病病程较长患者的健康教育,要力争使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结核病灶恢复的影响。方法 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监化8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转归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非合并糖尿病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灶吸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糖的控制水平。结论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模式,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得到明显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控制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随访1年及以上,然后将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年龄、性别、病程、锻炼习惯、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520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及并发症控制效果均不佳,其中不同性别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年龄较高、病程较长、锻炼习惯较差、文化程度较低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差于其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控制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年龄、病程、锻炼习惯、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均是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冯令戈 《药学进展》2023,(10):790-800
利用连续血糖监测(CGM)技术实时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血糖管理,进行“精准控糖”。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CGM的衍生指标,成为衡量血糖控制和改善的新兴标准,并在近年逐步被纳入国内外糖尿病防控指南。TIR可以提供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及血糖波动在内的更全面、更细致的血糖信息,与糖化血红蛋白等传统血糖指标互为补充,更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以及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疾病风险。综述CGM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索血糖评估新指标TIR赋能糖尿病管理的内涵和临床实用性,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