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蛰     
《健康管理》2012,(3):108-108
公历每年3月5-7日是惊蛰节气的交节,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是说农历二月初,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各种昆虫,所以叫"惊蛰"。从气候变化特点来看,惊蛰节气后,气温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2.
处暑     
《健康管理》2012,(8):75-75
公历每年8月22日至24日为处暑节气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不宜暴饮暴食,宜清补脾胃,酷暑刚过,余热未尽应清热泄余热。中医认为,阴液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滋润形体脏腑、脑髓骨骼,抑制阳亢火动的作用,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活动,故此节气宜养阴。  相似文献   

3.
美食立夏     
《医药保健杂志》2012,(5):30-30
公历每年的5月5日~7日是立夏的交节,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代表着夏天的开始,自然万物进入到一个重要的生长期。从立夏的气候变化来看,立夏意味着气温升高,雨季来临,降水的增多,导致空气湿度变大,湿与热合并为“湿热之邪”,最易侵犯脾胃,故立夏节气之饮食摄生,首当重视健运脾胃,以防脾胃因感受“湿热之邪”而生疾患。此外,  相似文献   

4.
在二十四节气中,谷雨是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这个春季将尽、夏季将至的季节,自然界给人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从中医养生方面来讲,在此节气中,仍然要注意调节情志,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才能减少疾病。强健身体。  相似文献   

5.
对《伤寒论》保护脾胃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学恩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0):636-637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的寒来暑往、节气交替及其所带来的风寒湿热等气候变化,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4月5日是清明节,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  相似文献   

7.
8.
炎热天气易感暑热湿邪,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果又常吃生冷食物、常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  相似文献   

9.
中者,脾胃也,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若湿浊、痰饮、邪热、里实诸邪壅结于中,则脾胃运化失健,升降失职,此时,必以祛邪为先,邪去中安,脾胃功能方可复常。《金匮》于此,治疗精当,现浅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大寒     
《医药保健杂志》2013,(1):103-103
公历每年1月20日至21日为大寒节气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与小寒一样,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清·鄂尔泰等《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说明大寒前后,是一年中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时候。《灵枢·本神》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顺四时是指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所以,根据大寒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在饮食摄生上,应重点补益全身之阳气,并遵守"秋冬养阴"的原则,以抵御外界天冻地坼之严寒。  相似文献   

11.
立秋     
《健康管理》2012,(8):74-74
公历每年8月7日至9日为立秋节气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古谚云:"立秋之日凉风至",是说立秋之日乃凉爽气候的开始,此时炎夏已过,但余威尚存,酷暑依旧,故有"秋老虎"之谓。考立秋十五日之自然变化,天有烈日肆虐,地有水湿升腾,湿热缠绵交蒸,合生湿热邪气,立秋节气多湿热为病。又《黄帝内经》云:"湿气通于脾",故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多犯脾胃,应之饮食养生,一则宜健脾养胃,以防湿热内侵,脾胃失运;二则宜养阴清热,以防机体因署汗过,液耗阴伤。  相似文献   

12.
冯春雷 《中国药店》2013,(7):I0006-I0007
张阿姨由于经期失血会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听说可用阿胶来调养。服阿胶半个月,不仅效果不明显,还自觉腹胀不适。到医院找药师咨询,原来阿胶性味十分滋腻,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服用阿胶,尤其是脾胃功能不足者,服用本药最好配以调理脾胃的药,才能起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初谈顾护脾胃调理与中医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一升一降,才能使正常的水液代谢及饮食化物功能正常,东坦据此创之脾胃学说,著书为《脾胃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仅就调理脾胃对抗老强身的意义予以初探,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健康美食     
《健康管理》2012,(8):74-75
立秋公历每年8月7日至9日为立秋节气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古谚云:"立秋之日凉风至",是说立秋之日乃凉爽气候的开始,此时炎夏已过,但余威尚存,酷暑依旧,故有"秋老虎"之谓。考立秋十五日之自然变化,天有烈日肆虐,地有水湿升腾,湿热缠绵交蒸,合生湿热邪气,立秋节气多湿热为病。又《黄帝内经》云:"湿气通于脾",故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多犯脾胃,应之饮食养生,一则宜健脾养胃,以防湿热内侵,脾胃失运;二则宜养阴清热,以防机体因署汗过,液耗阴伤。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捏脊法在提高脑瘫患儿脾胃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程度无差异性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儿每天晨起后空腹以低于37℃温开水口服益生菌1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捏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P<0.01)。结论捏脊法在提高脑瘫患儿脾胃功能的治疗中效果确切且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甘肃省春油菜种植区甘肃民乐县1987—2006年、合作市1987—1999年油菜生育期、产量资料及光温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特征及与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油菜产区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倾向率在0.28~0.31℃·10a-1,河西民乐产区气温增幅大于甘南合作产区。降水基本稳定,两地增(民乐)、减(合作)幅较小。关键生育期——苔花期降水民乐呈减少趋势,合作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使油菜生育进程加快,民乐现蕾—开花、开花—绿熟间隔日数减少趋势明显,1997—2006年平均日数较1986—1996年分别减少13 d和4 d;单位气候要素变化导致气候产量敏感程度不一,民乐产区降水影响以正效应为主,水分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最大影响时段出现在苔花期。合作产区光温影响以正效应为主,光温条件不足是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现蕾—开花期降水呈正效应。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对高寒阴湿区油菜产量增加和品质形成更为有利,不利于温带草原气候区油菜生产,温带草原气候区应积极采取抗旱保墒、播种期提前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春华秋实,仓积容满,是收获的季节。秋令进补,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它即可以补充夏日丢失的营养,又可以为迎接寒冬奠定丰硕的物质基础,秋季进补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遵循“天人合一”的调养原则。  相似文献   

19.
大暑     
《健康管理》2012,(7):91-91
公历每年7月22~24日是大暑的交节,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历书》记载:“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日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从这两段文献可以看出,大暑其实是对“气象现象”的一种表述,意味着气温将比小暑更加炎热。从时间上来看,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我国很多地区,  相似文献   

20.
春分     
《健康管理》2012,(3):109-109
公历每年3月20~22日是春分节气的交节,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这两段文献来看,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