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提高临床对APS与SLE之间关系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原发APS为首发临床表现,随诊过程中新发皮肤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转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5岁女性患者,病程初期表现为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抗磷脂抗体高滴度阳性,其他自身抗体阴性,诊断原发性APS,予溶栓抗凝治疗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各种类型的胰周积液的特征以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2例慢性胰腺炎、141例急性胰腺炎确诊患者资料。按亚特兰大分类分为4类: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记录各类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情况等。结果 在3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周积液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PPC [84.4%(27/32)],其次为WON [9.4%(3/32)]和APFC [6.2%(2/32)],未发现慢性胰腺炎合并ANC者。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和急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相比,PPC发生率更高[84.4%(27/32)比31.2%(44/141),P<0.01],APFC发生率较低[6.2%(2/32)比24.8%(35/141),P=0.021],ANC发生率亦较低[0.0%(0/32)比36.9%(52/141),P<0.01],WO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3/32)比7.1% (10/141),P=0.944]。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相对于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临床表现中有发热[19.1% (27/141)比3.1%(1/32)]、恶心[59.6%(84/141)比21.9%(7/32)]、呕吐[56.7%(80/141)比21.9%(7/32)]、压痛[79.4%(112/141)比34.4%(11/32)]、反跳痛[42.6%(60/141)比0.0%(0/32)]、C反应蛋白升高[95.7%(135/141)比40.6%(13/32)]者所占比例更大(P<0.05),且中位住院时间也较长(13 d比11 d,P=0.048)。影像学检查发现急性胰腺炎PPC患者病变直径>5 cm者比例大于慢性胰腺炎PPC患者[70.5%(31/44)比29.6%(8/27),P=0.001],慢性胰腺炎WON均局限在胰腺内[3/3比1/10,P=0.014]。在治疗策略方面,32例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中有25例(78.1%)选择保守治疗;未发现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在治疗策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类型中,PPC较多见。胰周积液以保守治疗为主,未见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各型在治疗策略上的差异,但相比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纵隔囊肿感染误诊为胸腔积液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隔囊肿破裂感染并发胸腔积液颇为罕见 ,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 ,确诊有赖于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现将本院经病理证实一例 ,并结合文献 ,就其诊治方面作一分析讨论。1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 ,5 8岁 ,农民。因发热、胸痛 2天就诊 ,初为剧烈撕裂胸痛 ,体温在 39.5℃上下 ,经胸片检查拟诊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B超定位下未能抽出液体 ,给于头孢曲松、阿米卡星静滴抗炎治疗 ,症状未能控制 ,气急加重 ,3天后复查胸片 ,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 ,B超定位下仍未能抽出液体。转至本院急诊 ,胸片提示左侧胸腔积液 ,左中上肺实变影 ,纵隔…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31岁。左侧胸背痛 ,随呼吸加剧 ,伴发热和咳嗽 10d。无明显诱因。胸片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入院后体检 :T 38℃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双肺呼吸音粗 ,HR80次 /min ,律齐 ,肝脾肋下未及。化验 :OT 1∶ 2 0 0 0试验(- ) ,ESR 10 0~ 133mm/h ,血WBC 13.6× 10 9/L ,N 80 %。给予异烟肼 (INH) 0 .3g每日 1次 ,吡嗪酰胺 (PZA) 0 .5 g每日 3次 ,链霉素 0 .5g ,每日 2次 ,强的松 10mg每日 2次 ,治疗 1周后 ,体温恢复正常 ,胸水吸收 ,胸痛消失。但患者出现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 ,触痛。两天后体温 37.4℃…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颜面部浮肿、蛋白尿10年,面部蝶形红斑5年,发热2个月,于2003年8月6日入院。患者于1993年4月出现面部浮肿,查尿蛋白 ,在当地医院疑诊为“慢性肾炎”,予泼尼松20mg/d治疗,尿蛋白减少,泼尼松逐渐减量至5mg/d维持。1998年日晒后出现面部蝶形红斑,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阳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血液浓缩和二者的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并观察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病因、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度评估的标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增强CT检查.记录患者的胸片和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并分析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MAP)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0例.S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18例(45%),有血液浓缩现象者6例(15%),胸腔积液和血液浓缩同时存在者5例(12.5%);M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10例(10.4%),血液浓缩者2例(2.1%),无胸腔积液和血液浓缩同时存在者,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者11例(14.4%),酒精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者5例(48.1%),P<0.05.结论胸腔积液、血液浓缩均可作为SAP的独立预测指标,但以胸腔积液联合血液浓缩最为准确.胸腔积液与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未发现胰腺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以及患者死亡率与胸腔积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喀什地区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3例急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胰腺炎后12例,外伤后1例。所有病例经B超和CT提示,囊肿直径3.4-17 cm,囊肿位于胰头2例,胰尾4例,胰体尾7例。除1例胰腺外伤后手术感染患者急症行囊肿外引流术,其余12例经非手术保守治疗。结果急症手术患者5周后治愈,顺利拔管;12例非手术治疗者病情趋于稳定,痊愈7例,5例因囊肿呈渐进性增长趋势于发病后3-6个月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无胰瘘及手术死亡。结论对于急性胰腺假性囊肿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科学不断的进展,在胸水检测方面又有很多新方法,及时了解胸水的性质可以提高治疗率。治疗上除针对病因治疗之外,尚需积极给予胸腔排液。现将40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7(IL-27)浓度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2018年收住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TPE或MPE的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腔积液及血浆中IL-27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取胸腔积液中IL-27的浓度、胸腔积液与血浆IL-27浓度的差值和比值的诊断价值.结果143例患者中TPE组78例,MPE组65例.TPE患者中胸腔积液IL-27浓度显著高于MPE患者,胸腔积液IL-27诊断TPE的诊断界值为499.71 ng/L,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5.4%,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13~0.991),Z统计分析显示,胸腔积液与血浆IL-27浓度差值和比值的诊断价值不高于胸腔积液IL-27浓度.结论胸腔积液IL-27浓度是鉴别TPE和MPE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原发于胸膜肿瘤或肿瘤转移到胸膜引起的胸液.约50%的肿瘤转移患者有恶性胸腔积液,其中,肺癌和乳腺癌转移患者约占75%,女性患者占67%.胸腔积液可以出现在病程进展的任一阶段,也有10%的患者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由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6个月,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在选择胸腔积液诊断方法时,宜遵循先易后繁的原则,如诊断率相近,要选择对患者创伤小的方法,本文分别就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胸腔有创性检查等4个方面的进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LMV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LMV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结果 (1)30例LMV患者中腹痛23例(76.7%),腹泻21例(70%),恶心和(或)呕吐20例(66.7%);(2)28例合并其他系统损害,以狼疮性肾炎(24例)、血液系统(18例)为多见;并发输尿管肾盂积水10例,假性肠梗阻8例;(3)24例患者病情处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10);10例患者白细胞和(或)补体C3随病情进展呈进行性下降;(4)抗SSA、U1RN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15/27)、51.9%(14/27);(5)14例腹部CT示肠管壁"靶形征"或肠系膜血管"栅栏征"样改变;(6)27例患者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后症状迅速改善.结论 LMV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LMV常与其他系统损害并存,多处于病情活动,为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之一;白细胞或补体C3动态下降可能与LMV有关;抗SSA抗体、抗U1RNP抗体与LMV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LMV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58例确诊SLE同时既往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传统危险因素、SLE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活动度评分、治疗情况.同时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58例患者中IMT增厚者22例(38%).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0例(17%).有斑块者较无斑块者SLE病程更长,同时存在更多传统危险因素:年龄大、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已绝经者多,有更高的收缩压、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所具有的传统危险因素的数量及SLE病程是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传统危险因素在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积极地予以控制.SLE病程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非传统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程的延长,应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尽早发现并治疗.  相似文献   

13.
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与早发SLE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晚发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2004年于我院就诊的晚发SLE患者21例,并随机选取了同期40例发病时年龄〈50岁的患者作为早发SLE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结果晚发SLE占所有SLE患者的6.18%。晚发SLE组性别比例女: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P〈0.01),且一些临床表现较少见:关节炎(P〈0.01);蝶形红斑(P〈0.05);肾脏受累(P〈0.01)。实验室指标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更高(P〈0.05),而低补体C3血症较早发SLE组低(P〈0.01)。治疗方面,晚发SLE组较少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结论晚发SLE的临床表现多较轻,治疗上较少需要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动脉僵硬度,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的SLE患者135例.利用动脉僵硬度检测仪测定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采集心血管相关的传统危险因素以及SLE相关因素.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动脉僵硬度增高的SLE患者其年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平均动脉压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动脉僵硬度正常的SLE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僵硬度增高的SLE患者其肌酐清除率低于动脉僵硬度正常的SLE患者,病程和羟氯喹使用疗程长于动脉僵硬度正常的SLE患者(P均<0.05),静脉使用环磷酰胺的比例高于动脉僵硬度正常的SLE患者[OR =3.04,95% CI:1.230 ~7.514,P=0.013].(2)对上述混淆因素进行调整后,年龄[OR=4.56,95% CI:1.863 ~ 11.130,P=0.000]、平均动脉压[OR=1.12,95%CI:1.055~1.196,P=0.000]、SLE病程[OR=1.20,95% CI:1.050 ~1.367,P =0.007]以及静脉使用环磷酰胺比例[OR=2.86,95% CI:1.364 ~5.979,P=0.005]是SLE患者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SLE特异性相关因素均与SLE患者动脉僵硬度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神经颗粒素蛋白(Ng)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共检测7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g表达状态,依据RT—PCR电泳条带的灰度值或是否可见Western blot条带,将72例SLE患者分成病例研究组(53例)和病例对照组(19例),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病例研究组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较高的发生肾损害(P〈0.05)的危险性。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过度表达Ng提示疾病活动性较高,可能与肾损害和血液学异常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受累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肌受累病例的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共13例SLE心肌受累病例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 SLE心肌受累发生率0.52%,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7.7±5.8)%和(40.9 ±7.1)%(P=0.002),抗rRNP抗体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显著相关(r=0.843,P=0.001).cTnI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相关(r=0.656,P=0.036).结论 SLE心肌受累仍属罕见病,预后较差,心脏超声可早期诊断并监测病情,激素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一些血清学指标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例难治性LN患者进行非清髓性CTX 20~40 mg/kg冲击治疗,比较CTX治疗前后2周血、尿检测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定量(24 h)、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1)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周尿蛋白定量(24 h)显著降低[(1904±904)和(319±97)mg,P<0.05],尿白细胞计数[(2.7±2.8)和(0.5±1.0)个/μP<0.05]和SLEDAI评分[(17±5)和(6±5)]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升高[(0.60±0.17)和(0.94±0.78)g/L,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达谷值距CTX末次冲击时间平均为11.2 d.1例出现鼻窦炎,1例脱发,2例胃肠道反应.结论 非清髓性CTX冲击治疗难治性LN安全有效.这一初步研究结果有待大样本的临床双盲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前瞻性研究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16~60岁的狼疮肾炎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尿蛋白定量(24h)≥1.5 g;应用环磷酰胺半年累计剂量超过8 g无效.他克莫司起始剂量2~3 mg/d(体质量≥60 kg,3 mg/d;体质量<60 kg,2 mg/d),2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可逐渐调整剂量至4 mg/d,监测血药浓度,观察期为6个月.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为有效.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收集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狼疮肾炎患者1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0±9)岁,SLE的平均病程(4±3)年;狼疮肾炎的平均病程(2.7±1.9)年.5例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1.5~2.9 g,9例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3.0 g;9例患者有活动性尿沉渣.应用他克莫司的治疗过程中,尿蛋白定量(24h)水平显著下降,从基线(6.2±5.1)g降至6个月(1.1±0.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从基线(27.9±9.7) g/L升至6个月(37.8±2.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1,P<0.01).在治疗的第1个月末,8例无效,6例部分缓解;在治疗的第2个月末,3例无效,11例部分缓解;在治疗的第4个月末,2例无效,9例部分缓解,3例完全缓解;在研究6个月时,2例无效,5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共12例有效,有效率达86%.他克莫司的起效时间平均(1.7±0.9)个月,其中6例患者1个月内有效,5例患者2个月内有效,1例患者4个月内有效.12例有效患者他克莫司的平均剂量为0.03~0.06 mg/kg,所有他克莫司有效患者的药物浓度均低于3 ng/ml,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的他克莫司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6±0.4),(2.0±0.6)和(2.2±1.1)ng/ml,他克莫司的疗效和血药浓度之间无相关性.14例患者仅有1例出现新发高血压,1例出现脱发,观察期间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环磷酰胺无效的狼疮肾炎有效,6个月有效率达86%,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缓解狼疮肾炎的治疗方法,血药浓度3n/ml以下即可有效,其治疗狼疮肾炎的最佳剂量可能为0.03~0.06 mg·kg-1·d-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多种活化的T细胞亚群与疾病活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SLE患者11例(其中活动期6例,非活动期5例)和健康对照8名。应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骨髓T细胞CD2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活化T细胞亚群与SLE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尿蛋白定量(24h)、血清补体C3、C4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SLE、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相比骨髓T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骨髓T细胞HIJA—DR^+、CD4^+HLA—DR^+、CD8^+HLA—D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P〈0.05)。11例SLE患者骨髓CD3^+HLA—DR^+、CD4^+HLA—DR^+细胞与C3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2,r=-0.675,P均〈0.05);CD3^+HLA—DR^+、CD8^+-HLA—DR^+细胞与尿蛋白定量(24h)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2,r=-0.688,P均〈0.05)。活动期SLE骨髓CD3^+HLA—DR^+、CD8^+HLA—DR^+细胞与C3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943,r=-0.829,P均〈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骨髓T细胞活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且骨髓中活化的T细胞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和狼疮肾炎(LN)及病理分型的异同。方法分析49例男、女SLE(其中男性13例,女性36例)的临床资料及LN肾活检病理类型。结果在男、女性SLE的初发症状中,蛋白尿、浮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初发症状包括两项或两项以上临床表现者男性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男性狼疮患者起病较重,并以蛋白尿、浮肿为初发症状多见。而且男性SLE平均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小(P〈0.05)。男、女LN的病理表现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SLE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起病常较重,但男、女性SLE具体临床表现与LN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