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礼和 《腹部外科》2004,17(4):253-253
病人 :男性 ,2 5岁。 2 0个月前因脐周肿块伴隐痛在外院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小肠中段 ,切除肿块及部分小肠术后病理检查示 :“小肠腺癌”。出院后未经任何治疗。本次入院前半个月 ,病人发现脐周渐进性包块 ,脐周隐痛。体检及B型超声、CT检查见中腹部偏右实质性包块 ,大小约 9cm× 8cm。经术前准备 ,行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上次手术的小肠系膜裂口缝合处的根部 ,质硬 ,表面呈菜花样。完整切除肿块及部分小肠。术后病理检查示 :小肠系膜根部腺癌。出院后定期化疗。现已随访 8个月 ,未见复发。小肠癌术后局部种植转移一例报道@章礼和!243021…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7岁。因腹壁肿块3年于2007年5月就诊。肿块逐渐增大,于1年前增大约5cm×5cm×5cm。曾行手术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增大迅速,脐右侧偏上可见一约8cm×7cm的肿块及一长约4cm的手术疤痕,质硬,表面光滑,底部活动度尚可,四周活动度差,无压痛。行仰卧起坐活动时包块更明显,在局  相似文献   

3.
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肠套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54岁.因脐周疼痛20 d余伴加重2 d人院.行腹部B超及腹部CT检查,考虑肠套叠、肠梗阻.急症行削腹探查.术中探查见:回肠距回肓部45 cm处有肠套叠,肠腔内1枚约4 cm × 4 cm × 3 cm大小肿块,行小肠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1岁,因“腹痛4个月,发现腹壁包块2个月”于2012年4月1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10d前腹部包块超声示脐右上皮下脂肪层内非匀质低回声区声像,考虑炎性改变可能.行腹部CT示腹壁包块,部分位于腹腔内,考虑炎性可能性大.行头孢替安抗炎、胰岛素控制血糖9d后症状、体征无缓解.入院后查体: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脐周上方可及6 cm×6 cm大小肿块,质韧,无触痛.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8岁,因胃癌胃大部切除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后3年,脐周发现包块卫年入院。查体:脐周有一10cmXscmX6cm质硬包块,中央部突出皮肤,其6cmXscmX4cm范围已溃破,易出血,病理检查结果示“转移性腺癌”,胃镜活俭示“吻合口印戒细胞癌”。故于全麻下行残胃复发癌全切,食管一p祥代胃空肠残端吻合术,腹壁肿块于其边缘3cm按无瘤技术切除肿瘤。术中见残胃吻合口处有6cmXscmX4cm肿块,侵出浆膜,残胃周围无肿大淋巴结,盆底腹膜光滑。腹壁转移癌切除后致腹壁缺损约I4cmX12cm宽,故切取双侧腹外斜肌皮瓣,左侧10cmX8cm宽,右侧12cmX…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术术后戳孔疝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76岁,发现左腹部戳孔处可复性肿块1年余.3年前在外院行腹腔镜右斜疝修补术,术后1年余左腹壁脐周戳孔处,有一半球形包块突出,大小7.0 cm×8.0 cm,无红肿及压痛,触之柔软,可回纳入腹腔,拟诊为戳孔疝(trocar site hernia).入院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探查证实为腹壁戳孔疝,疝环口直径约3 cm,疝囊大小7.0 cm×8.0 cm,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回纳后置入补片,皮下放置负吸球.术后5 d痊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恢复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 患者,女,63岁。因“反复有上腹隐痛半年”入院。查体:腹部稍紧,右侧腹腔触及一巨大肿块约15cm×10cm大,质硬,活动度尚可,压痛,无反跳痛.脐周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8.
陈恕忠 《腹部外科》2004,17(5):306-306
病人,男,16岁。因脐孔反复溢液并肿块16年入院。入院体检:脐孔湿润,内有1个1cm×1cm鲜红色肿块,  相似文献   

9.
肝脏未分化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8岁,持续性右上腹胀痛,乏力,纳差1周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隆起,可触及一约20cm×15cm肿块,表面光滑,质硬,肿块下缘至脐下二横指,囊性感不明显。移动性浊音(-),CT示:肝左内叶见16cm×15cm的囊实性低密度影,CT值分别为21~44Hu,包膜完整,AFP,HBsAg均阴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4岁.因腹泻、呕吐1天以"急性胃肠炎"收入内科.经禁食、补液、抗感染、补充电解质等治疗,入院当日腹泻停止,呕吐减轻.次日出现阵发性上腹绞痛,呕吐物含大量胆汁,感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线检查: 上腹偏左可见小肠液平.诊断为小肠上段机械性肠梗阻.B超检查: 在空肠内探及多个异常回声伴声影,最大约4 cm×3.5 cm,近端空肠扩张,诊断为小肠结石、肠梗阻.转入我科时患者消瘦,精神状态良好,生命体征正常.腹部脐周可见肠型,肠鸣亢进,脐左旁有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未确切触及肿块.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1岁.体检发现右前纵隔肿块1周,无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血糖正常,胸片示右心缘半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内缘以宽基底与纵隔相连;胸部平扫CT示右前纵隔约5.5 cm×6 cm×7 cm大小囊性肿块,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切除后修复一例李校传,刘肇钧,张国均患者男,62岁。脐周发现肿块14个月,并逐渐增大。无腰背痛及腹痛,唯略感腹胀。否认有高血压及心绞痛史。检查:左脐旁搏动性肿块10km×8cm,质地中等,边缘欠清,局部无震颤及血管杂音。CT、B超检查均提示...  相似文献   

13.
女性,67岁,发现有下脸肿块30余年.月经期间有胀感,近2周来肿块出现轻度疼痛于1995年12月3日就诊。体检:右下腹脐旁约6cm可触及肿块,约1.5cm×1.5cm×2cm左右,质硬,呈分叶状,有轻度压痛,移动度差,与皮肤粘连,腋下及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肿块切除,病理报告:副乳腺癌。再次手术,距切级约2cm,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后潜行分离皮瓣约3cm,切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筋膜。讨论:副乳腺多见于腋窝,很少位于下腹部。副乳腺癌的发生率较乳腺癌低,一般预后较差,位于腋下应按乳腺癌处理原则进行综合治疗,位于下腹部的应行肿瘤切…  相似文献   

14.
例1.男,54岁。无任何自觉症状,无高血压史。健康体检时发现脐上有一4cm×5cm在小肿块,光滑活动,无触痛。拟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位于横结肠下、十二指肠降段,后侧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粘连。当刺离肿块时血压骤升至29.3/13.3kPa。立即疑诊嗜铬细胞瘤,并准备好降压升压药,再次剥离肿块时血压再次猛升,遂在酚妥拉明降压下完成手术。摘除肿块后血压猛降至8/6.akPa,即改用阿拉明升压,术后以升压药维持血压5天后撤去,病人痊愈出院。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9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大1周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右侧阴囊可触及10 cm×8 cm×4 cm肿块,质硬.胸片检查正常.B超及CT显示右睾丸有实质占位性病变.于2003年5月行右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右睾丸恶性混合性非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占7/10,畸胎瘤占3/10).术后腹膜后CT扫描淋巴结无转移,2周后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适应证及供瓣区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旋髂浅动脉皮瓣,并分别游离移植修复17例面颈部、足踝部及小腿等处创伤及畸形,对供瓣区无法直接拉拢缝合者,设计同侧脐旁岛状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 17例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最大面积19 cm×14 cm,最小5 cm×3 cm,16例术后成活良好,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2周移植皮片修复.10例供瓣区直接缝合,7例行脐旁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腹部外形良好.结论 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对于面颈部及手足等处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而同侧脐旁岛状皮瓣亦可使供瓣区得到良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2岁.因"发现右阴囊肿块2周"于2006年6月27日人院.患者1年前因右半结肠癌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升结肠腺癌,浸润至浆膜,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体检:右阴囊增大,其内可扪及约7 cm×5 cm大小肿块,表面不规则,质硬,无触痛,透光试验(一),右睾丸附睾触不清,右精索增粗、变硬.B超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内及阴囊壁肿块.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80岁.因"上腹胀半年,B超发现上腹腔囊性包块6 d"入院.半年前出现腹胀,渐加重.自觉腹部渐增大、隆起,并出现食欲下降.B超示上腹部囊性包块,肝内胆管扩张.查体:神志清,精神状况一般.巩膜轻度黄染.上腹部膨出,中上腹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30 cm×38 cm.肿块下至脐水平线,质软,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0岁.因发现右乳腺肿物四个月就诊.患者产后一周时发现右乳肿块,伴疼痛感.查体:右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呈圆形,大小约5.0 cm ×4.0 cm,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质地韧,活动度良好,与皮肤及基底部无粘连,无橘皮样改变,无乳头凹陷及抬高,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2003年 12月,我科收治 1例肠梗阻合并肠穿孔的病人,经病理证实为末段回肠恶性淋巴瘤合并克罗恩(Crohn)病。现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病人男性, 49岁。腹痛、腹胀 3年余,加重 2个月,黑便 3d入院。脐周及上腹部隐痛伴腹胀且逐渐加重,有排气排便,间断低热,无进行性消瘦,未行治疗。入院前 3d出现黑便,全身乏力,有服用扑热息痛史。曾诊断 "消化不良 ""急性胃黏膜病变 "在诊所应用消炎制酸止痛等药物。入院后检查:T39℃,BP90 /60mmHg(1mmHg=0 133kPa),贫血貌,脐周及上腹部有压痛,右下腹触及 6cm×5cm肿块,有压痛,腹水征阳性。上腹部CT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