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 ,男 ,5岁 ,既往病史 :1岁时曾有过高热惊厥 ,发病时 ,体温 :39.6℃ ,惊厥抽搐时间约 5~ 6s,自行缓解。现病史 ,发热 1d ,体温 37.2~ 39.8℃ ,咽部充血 ,无其它明显体征。发热前患儿四肢冰凉 ,体温迅速上升至 39.7℃ ,患儿突然出现两眼凝视 ,口周发绀 ,颜面青紫 ,口吐白沫 ,牙关紧闭 ,出现轻度舌咬伤 ,四肢挛缩呈强直性抽动 ,持续抽搐时间约2 0min ,抽搐时意识丧失 ,呼之不应 ,小便失禁。急救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侧卧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开口固定 ,防止舌咬伤、舌后坠 ;②止痉 ,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穴位 ,无缓解 ,即给予肌肉注射安…  相似文献   

2.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高.多见于1个月~6岁儿童,据统计约有3%-4%的儿童曾患过高热惊厥。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影响患儿预后。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来控制惊厥症状并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了56例高热惊厥患儿,并给予了积极的救治措施,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丛兰 《西南军医》2015,(2):235-236
目的观察中医急救与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穴位按压、放血等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止惊时间、复发次数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能够快速退热、止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病情重,患儿在送达医院前,其家长往往惊慌失措,有时甚至延误时机,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我院小儿科医护人员针对上述情况,利用患儿就诊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其家长进行家庭护理及预防指导,并建立反馈及回访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热惊厥(简称FC)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率约为2%~5%,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关于FC是否引起脑损伤而致癫痫和智力不全,是儿科临床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解首都国际机场地区小儿FC流行病学特点、FC复发的有关因素及FC与癫痫的关系,以便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媛 《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预防中的效果,为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和观察组(个性化护理组)35例,将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体温、复发次数、持续时间和发作间隔时间、家属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体温低于对照组,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预防中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症状,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高热惊厥是发热疾病过程中体温突然升高导致的惊厥,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多数伴有全身性或部分肌肉抽搐,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家长对此恐惧心理较强,往往谈“惊”色变。为对此症有更全面了解,现对我科近年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病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高热惊厥又称为感染性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50%左右,大多数预后良好,仅少数可出现脑损害或转为无热惊厥,部分可转变为癫痫,遗留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1,2],常由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和神经系统外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中毒性菌痢、肺炎败血症等引起,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最为常见^[3]。我社区于2000~2003年以来共救治高热惊厥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热惊厥是指小儿高热时伴有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部分患儿反复多次发作后留有一定的后遗症。为了探讨高热惊厥的发生和转归规律,我们收集了近5年来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43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维军  曾建华  王宏 《人民军医》2001,44(5):295-295
为减少反复惊厥导致脑损伤 ,我们于 1997~1999年采用 10 %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治疗 2次以上单纯高热致惊厥 64例 ,并与常规治疗者 (对照组 )进行效果对比 ,水合氯醛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者。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组 64例 ,男 4 0例 ,女 2 4例 ;年龄 6个月~ 5岁。体温 38 5~ 4 0℃ ,平均 39 2℃。均曾有 2次以上高热致惊厥。用水合氯醛前无神经系统异常。对照组 54例 ,男 35例 ,女19例 ;年龄 6个月~ 5岁。两组发病年龄 (初发、复发 )、性别、家族史等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1)。1 2 方法 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组给予 1…  相似文献   

11.
惊厥又称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为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病因很多,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口唇青紫,两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全身或局部肌肉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如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引起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应分秒必争,及时急救并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2.
钟炎皋 《人民军医》1997,40(9):553-554
小儿热性惊厥(FC)是指首发年龄在4个月~4岁,伴随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感染,体温在38.5℃以上,在发病后12h内出现全身性惊厥发作,表现为意识障碍,双眼上翻,口吐白沫,肢体抽动,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发作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临床可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病。FC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50%。其患病率为1.1%~5.9%。通常FC的预后良好,但有部分病例可遗留神经一精神异常,发生率为5%~15%。因此,做好FC的防治工作对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王发生FC的有关因素1.五年龄FC多见于…  相似文献   

13.
小儿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中医称为“火风”或“热惊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惊厥。小儿发生惊厥时,呼吸停止,有时先叫一声,随后全身发硬,头向后背,脸色发青,两眼上翻,随后四肢抽动,少数患儿表现为半侧肢体抽动或部分肢体抽动,此时患儿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由于部分患儿在惊厥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故对小儿热性惊厥应积极防治,不可掉以轻心。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因素年龄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它只在某个年龄段出现。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3岁之间,1~2岁是发病的最高年龄组,这与此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和理想的护理方法.方法:注重惊厥时的护理、高热护理、止惊止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惊厥后的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体温在30 min内降至正常19例,降至38.5℃以下94例;60 min以内降至正常78例,降至38.5℃以下35例,有效率达100%;原有惊厥症状消失;未见虚脱、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成熟有关;物理降温或加用药物治疗是控制惊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争芳 《西南军医》2010,12(3):603-604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个性化护理组(A组)52例和常规护理组(B组)50例,后将两组患儿1、3h的体温、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率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A组的1、3h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较低,患儿家长满意率大大提高,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小儿高热的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效果稳定,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杜波 《兵团医学》2010,(2):36-37
惊厥临床发生率较高,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的症状,病理生理基础为各种疾病或病理改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引起的细胞异常放电,导致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包括意识、运动、感觉、情感及认知等方面的短暂异常。惊厥持续状态或反复发作的惊厥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原因复杂,早期明确病因,及时诊断,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小儿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病因。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4年7月收治的小儿惊厥1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和就医原因。小儿持续高热(腋温>39℃)不仅会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还可促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是必要的。阿司匹林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1次。目前各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儿惊厥的护理休会,以有效降低因惊厥给患儿带米的损伤,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急和护理及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42例惊厥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惊厥儿科常见急症,它是一种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乩,常引起窒息、外伤。因此及时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高热、皮肤护理和安全防护,密切观察病对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亮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590-159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高热惊厥的常见病,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防治高热惊厥复发的关键。结论:反复高热惊厥易发展成癫痫,预防胜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