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检测白血病骨髓标本及白血病细胞株中γ-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γ-catenin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检测76例白血病骨髓标本、8例正常骨髓标本和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U-937、Jurkat中γ-catenin的mRNA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述白血病细胞株中γ-catenin蛋白表达及其分布情况。结果正常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0(0/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其中M2型的阳性率为50.0%(7/14)],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13.6%(3/2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均为25.0%(3/12)。白血病组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组相比,A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M2型最为显著),其余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可见HL-60和K562细胞γ-catenin呈强阳性,U-937和Jurkat细胞呈弱阳性表达,且γ-caten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Western blot检测见K562和HL-60细胞γ-catenin呈阳性表达,而U-937和Jurkat细胞未见表达。结论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γ-catenin表达于AML组、HL-60及K562细胞中,可能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特别是M2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肺部并发症的CT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Leung等报道白血病患者死亡后尸检发现98%有肺部并发症,肺部并发症是患者致死的一个重要诱因,尽早发现和正确诊断是治疗白血病的关键。肺部并发症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其中CT尤其HRCT是诊断肺部并发症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白血病肺部并发症的CT诊断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是指某种疾病经化疗和(或)放疗后继发的白血病。3例银屑病患者经乙双吗啉治疗后发生继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提示乙双吗啉的诱变性及致白血病性。通过其临床经过的总结,发现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原发性”急性白血病大致相同,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此类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结合乙双吗啉的致病机理,提出了继发性白血病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病人,男,67岁。发热5 d,服罗红霉素3 d,未见好转。查体:淋巴结无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98.6×109/L,Hb 148 g/L,BPC 160×109/L。血涂片分类:原始淋巴细胞2%,幼淋巴细胞23%,淋巴细胞35%,分叶粒细胞40%。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淋巴细胞3%,幼稚淋巴细胞69%,形态特点:细胞体积较大,呈圆  相似文献   

5.
曹宇 《西南军医》2010,12(2):233-23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实验条件。方法用40%、60%、80%的丙酮-枸缘酸固定液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固定条件进行测定。同时用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pH9.4—9.6)缓冲液、巴比妥(pH9.2)缓冲液、Tris(pH9.2)缓冲液配制的基质液分别在10、15、20分钟的染色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是选择60%的丙酮-枸缘酸固定30秒染色结果最好。三种不同的缓冲液和三个不同的孵育时间的染色结果经多因素方差分析,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染色条件为60%的丙酮-枸缘酸固定30秒,用Tris(pH9.2)缓冲液配制的基质液,孵育时间为15分钟。本方法帮助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血病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挑选一个良好的收集脑脊液细胞,并便于观察的方法。方法 取脑脊液,用离心沉淀法、自然沉淀法、玻片离心法收集脑脊液细胞,瑞-姬染色液染色细胞,观察细胞检出阳性率与形态。结果 玻片离心法的细胞检出阳性率、细胞形态均明显优于离心沉淀法与自然沉淀法,而离心沉淀法与自然沉淀法无明显差异。结论 检查脑脊液细胞时,玻片离心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感染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化疗病人由于用药和疾病本身因素,可使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尤其口腔和肛门是人体整个消化系统的人口和出口,属最易感部位,一旦发生感染难以控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发展为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以至死亡。因而保持肛周清洁、皮肤完整,直接关系到白血病病人的整个治疗的成败,因此肛周护理在整个化疗过程中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诱发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研究了同基因混合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MBMT)的GVL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应.结果表明受体小鼠接受亚致死量放射后行同基因BMT时,能够耐受1/6有核细胞量的H-2半同基因骨髓而不发生或发生轻度GVHD.比较观察混合1/6有核细胞H-2半同基因的同基因BMT的抗白血病效应,结果显示,单用同基因BMT者移植后2周皆死亡,混合组5周后仅2只死亡,预计生存率为0.66;单纯照射组及L615白血病细胞接种组者1周内全死亡,照射后未接种白血病细胞而行同基因BMT者5周后仅1只死亡,提示接受1/6量H-2半同基因骨髓细胞的同基因骨髓移植有显著的抗白血病效应(P<0.01),而不发生GVHD.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白血病时是否存在体液因素异常,本文检测了18例急、慢性白血病(AL,CML)和14例正常血浆对粒系-巨噬系祖细胞(GM-CFU)的诱导活性。结果提示正常血浆具有很高的诱导活性;10/14份AL患者血浆GM-CFU诱导率小于1.0,余4份血浆诱导率等于或接近正常血浆,提示多数(71%)AL患者有体液因素异常,且其血浆诱导率小于0.7者病死率高,缓解率低;两例AL获完全缓解者和两例CML者血浆诱导率介于AL与正常血浆组之间。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一般表现为一种类型细胞的恶性增殖,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两系同时增生且合并会厌癌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患者,男,68岁,退休工人。以头晕喉咽有梗塞感,乏力伴活动后气短并逐渐加重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颌下淋巴结触及数个肿胀,表面不平。胸骨无压痛,双肺正常,肝功能正常。B超显示肝脾正常。CT示:会厌肿物,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查血红蛋白50g/L,血小板115×109/L,白细胞13.1×109/L,分叶0.18,淋巴细胞0.38,单核细胞0.32,幼稚细胞0.12。分类100个白细胞见到1个…  相似文献   

11.
慢粒急粒变、急粒单变、急淋变、急淋急粒双重变较为常见,慢粒急性粒细胞-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变较为罕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原代白血病细胞IL-6R基因及IL-6R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取自29例白血病患者的原代白血病细胞和8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6R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表面的IL-6受体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均明显表达IL-6R mRNA;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为阳性,其余7例为阴性;8例正常人PBMC中6例阴性。2例有弱表达。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与RT-PCR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IL-6R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候选靶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3例急性白血病(急单、急淋和急粒)并发红皮病的临床情况。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疹伴有感染性发热、骨髓受抑制、外周血呈现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以及免疫功能紊乱。其发病机理似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有关。由于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治疗只能是对症的。  相似文献   

14.
病人,女,24岁。10d前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痊愈后出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9~40.5℃波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10×109/L,Hb96.5g/L,PLT85×109/L,行联合抗感染治疗1周后,体温未见下降,复查WBC59×109/L,PLT36×109/L,Hb72g/L。为进一步明确原因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40.3℃,贫血貌,胸骨压痛不明显,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脾大肋下3cm,质中等,左侧臀部可见大片注射后瘀斑。骨髓穿刺结果:异常早幼粒细胞占79%,阿利新兰染色阳性,免疫分型报告:骨髓病态主群占95.5%,表达CD33,CD13,CD11b,CD71,有中等量的CD117,CD14表达,…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3月—2001年 11月我院用国产安吖啶(AMSA)、阿糖胞苷 (Ara C)、足叶乙甙 (Vp16 )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AL)1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 1 病例 AL12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 79例,女 47例;年龄 14~66岁,平均 32. 5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复发性AL49例,均符合 1987年全国白血病化疗治疗讨论会制订的标准 [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33例 (M1 9例,M2 17例,M4 5例,M5 2例 );难治性AL77例,其中AN LL12例,在本方案治疗前均经DA(柔…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正在治疗中的未缓解的白血病患者。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1841岁 ,平均年龄 31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例 ,5例均在化疗中。主要症状 :发热及转移性右下腹痛 3例 ,黑色稀便 4例 ,恶心、呕吐 1例 ,消瘦、乏力 2例。主要体征 :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 5例 ,体温 38 840 0℃ ,肠鸣音弱 3例 ,腰大肌试验阳性 2例。实验室检查 :Hb (35 70 ) g/L ,WBC(0 30 7)× 10 9/L ,Plt (16 86 )× 10 9/L。病变部位 :仅在回盲部 2例 ,回盲部并累及升结肠 3例。临床诊断 :5例均诊断为…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初期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现将我院1978年1月到1998年1月的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误诊病种及误诊率 20年中我院共收治白血病病人431例,误诊123例,误诊率28.5%。123例中最终正确诊断的白血病种类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1例,其他类型白血病15例。 123例中被误诊成的病种共32种,包括:贫血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肺部感染18例,消化道出血8例,风湿热5例,粒细胞减少症6例;尿毒症、牙龈炎各3例;腰椎间盘脱出、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据报道,目前患白血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请问,发生白血病时都有哪些征兆?85267部队于献洋于献洋同志:白血病是丧失进一步分化成熟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等组织克隆性异常增生,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并由此产生贫血、出血、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血液系统疾病,俗称“血癌”。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白血病居35岁以下成人肿瘤死因的首位。我国白血病的年发病率与死亡率为2~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1.3:1)。预防白血病的发生,重要的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避免…  相似文献   

19.
<正>病儿,男,6岁。缘于2010年8月2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闭不拢、刺痛、口角歪斜,就诊当地医院,以"面瘫",予针炙、药物治疗20 d(具体药物不详),未见好转。2010年9月15日入我院。检查见:右侧额纹消失,不能蹙额、抬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细胞化学淋巴细胞糖原(PAS)反应结合酸性磷酸酯酶(ACP)染色对10例ALL患者进行分型,结果表明:C-ALL(包括NULL-ALL)约占80%,T-ALL约为20%,与单抗检测的结果以及文献报道的资料基本相符.此外对应用细胞化学进行ALL分型的特点进行了讨论,认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PAS反应有可能作为C-ALL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