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45岁。以胃溃疡10年,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小弯角部后壁育直径1.5cm 穿透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宽3.5cm.行B—Ⅰ式手术。术后胃管引流胆汁性胃液量逐日增多,术后第3天达1800ml/日。考虑胃管放入十二指肠内之故,于术后第4天排气后拔出胃管,未进食,但上腹胀逐渐加重,呕吐含胆汁胃液。术后第6天在X 线透视下向胃管内注入30%泛影钠80ml,见吻合口通畅,十二指肠降段扩张并持续充盈阻断,变换体位仍未见造影剂进入空肠。故于术后第7天再次开腹。探查,见吻合口通畅,位置合适无张力。但见肠系膜上动脉紧张压在十二指肠横段上,以左的远段十二指肠及空肠空虚变细,挤压近段扩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奥曲肽治疗晚期卵巢所致肠梗阻的作用. 方法 将通过临床症状和腹部X线平片及PET/CT明确诊断为晚期卵巢癌所致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4)常规治疗,即禁食、鼻胃管胃肠减压、灌肠、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组(n=30)除常规治疗外,使用奥曲肽治疗,剂量为0.6 mg/d,持续静脉泵入.观察两组治疗开始前1d、治疗第4和第7d的鼻胃管引流量.当症状缓解、排气、鼻胃管引流量≤100 ml/d时,拔除鼻胃管,同时观察两组的鼻胃管拔除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出现明显缓解.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出现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4d胃液引流量显著减少,为(573.6 ±312.1)ml/dvs.(1 003.9±275.2) ml/d(P<0.001),治疗第7d进一步减少,为(78.4±116.2) ml/d vs.(487.3±103.5) ml/d (P<0.001).治疗组患者鼻胃管拔除率显著提高(83.3%vs.20.6%,P<0.001).结论 奥曲肽可显著减少胃液的引流量,使大部分患者摆脱胃肠减压和TPN,在晚期癌性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体质量指数20.145 kg/m~2,因"胃窦部低分化腺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术后胃管引流量较多,一般在500 mL/d以上,最多达1 500 mL/d;术后第10天,进食流质后呕吐约300 mL淡绿色胃液。消化道钡餐示:残胃蠕动微弱,输出袢未见显影。考虑为胃瘫综合征,予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第14天出现上腹部闷痛不适,无发热;查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改进胃管引流对于预防术后胰瘘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行PD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患者手术中胃管不同处理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86例,胃肠吻合口输入襻15 cm位置将14 Fr胃管放入胰肠吻合口输入襻中)与对照组(114例,胃内放入规格14 Fr一次性胃管),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中出血量、胃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患者胰瘘发生率及术后第3天胃管引流量和淀粉酶含量状况,观察胰瘘患者和无胰瘘患者术后第3天胰周及胃管引流量、淀粉酶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9,P<0.05;8.14% vs 29.82%,χ2=13.276,P<0.05)。两组发生胰瘘及无胰瘘患者的术后第3天胰周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胃管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73、31.064、19.882、64.291,均P<0.05)。观察组无胰瘘患者的术后第3天胰周引流量、胰周引流淀粉酶、胃管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管引流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1、12.054、10.371、32.064,均P<0.05)。 结论改良胃管引流术可显著降低PD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及时监测患者胃管引流量和淀粉酶水平对前期诊断胰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阑尾切除术后合并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患者男,68岁。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入院,当日局麻下行急诊手术,术中顺利。术后7天拆线,切口感染,常规换药。术后第10天患者突然头昏、头迷、伴口渴,解柏油便2次。Bp100/70mmHg,Hb6.0g%经给止血药、输血、输液等治疗3天不愈。术后12天下胃管抽出混有凝血块的胃液约20ml,Hb降至2.5g%,行纤维胃镜检查见贲门、胃底部胃粘膜水肿,点片状出血,粘膜有1.5×1.5cm,深约0.3cm表浅糜烂,并附有陈旧性血痂。胃镜诊断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除输血、输液,用止血药外,从胃管注入三七粉20g,出血逐渐停止。住院23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病人:女性,35岁。因“胃窦腺癌”于2013年12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Billroth II),术中留置胃管及鼻肠营养管,且鼻肠营养管过吻合口约30 cm。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第6天始诉上腹部胀痛,伴恶心不适,能间断排少量稀便,胃管每日引流出胆汁样胃液200~400 ml,经原留置胃管予以胃肠减压、抑酸抑分泌等对症治疗。术后第9天胃管引流液增多至700 ml,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示:输出袢梗阻(梗阻点距吻合口约15 cm),考虑肠粘连可能,继续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同时经鼻肠营养管每日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百普力)1000 ml 泵入,病人可间断排便。术后2周上述症状仍未好转,每日胃管引流液约600~800 ml。行腹部 CT 示:肠梗阻(肠套叠可能),见图1。胃镜检查提示:输出袢套叠、扭转可能,可见鼻肠营养管越过该肠段(图2)。于2014年1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空肠套叠复位术,术中见原吻合口无异常,吻合口以远约25 cm处空肠粘连于横结肠系膜,输出袢吻合口以远约15 cm 处空肠向远端套叠(图3),复位套叠肠管并行粘连松解,观察见复位肠管血运良好。术后恢复可,好转出院。随访半年,病人饮食排便正常,无肠套叠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药预防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的价值。方法:对择期腹部大手术(手术时间≥2h)患者1537例,随机分成预防组781例和对照组756例,分别采用中药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平均每天胃液引流量、肠鸣音恢复时间、置胃管时间、胃瘫发生率和胃瘫恢复时间。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对比,日均胃液引流量少,肠鸣音恢复时间和置胃管时间短,胃瘫发生率低,胃瘫恢复快。结论:腹部术后早期应用中药治疗,能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对预防腹部大手术后胃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髋关节置换(TH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行单侧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中2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B组(术中2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生理盐水)、C组(术中20 ml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各30例,分别在术中局部浸润和术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比较3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b)以及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例数。结果术中失血量: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少于C组(P0.05)。术后引流量: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均少于B组(P0.05)。术后第3天Hb:A组高于B、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DVT发生。结论局部应用TXA可减少初次行单侧THA的失血量,术中局部浸润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灌注可减少术后引流量,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能否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07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7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7例)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 g(200 ml),生理盐水组(40例)静脉输注200 ml生理盐水。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输血率、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天及第3天Hb、Hct,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氨甲环酸组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更少,术后输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Hb、术后Hct、术后第3天显性失血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1 g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降低术后患者输血率,进而减少贫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不增加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和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常压引流和负压引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46例患者,根据术后引流管留置压力的不同分为常压引流组(n=78)和负压引流组(n=68)。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症状性血肿发生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17分法)和JOA评分改善率。结果: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常压引流组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中位数为50.0ml(30.0,80.0ml),负压引流组为212.5ml(160.0,262.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压引流组术后总引流量中位数为141.0ml(105.0,200.0ml),负压引流组为367.5ml(297.5,470.0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压引流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3.0d(2.0,3.0d),负压引流组为3.0d(3.0,4.0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热、切口感染及症状性血肿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应用常压引流与应用负压引流临床疗效一致,但常压引流可以降低术后引流量,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力症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60年以来对1072例行胃大部切除,发生术后残胃无力症5例。现将临床材料报告如下。5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8~50岁之间。十二指肠溃疡4例,胃癌1例。1例做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部分切除,B—Ⅱ式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4例做胃大部切除,哈氏法B—Ⅱ式胃空肠吻合,结肠前3例,结肠后1例。4例术后在胃肠减压2~3天,肠道排气后拔胃管,开始进少量糖水或流质饮食。在进食1~4天后觉上腹饱胀、恶心、流涎及呃逆等。又过1~2天后突然恶心,吐出大量胆汁及食物残渣。当日胃液量达1500~2000ml。1例未置胃管,术后服大承气汤。第3天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食,9天后改半流食,觉腹胀,第14天大量吐胆汁和食物残渣,当日胃液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注射液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局部用于腰椎手术中对患者术后出血、手术结局及术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20年7月行腰椎手术患者60例,对照组仅采用吸收性明胶海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前3个8h引流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第1、3、7天红细胞比...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3岁,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2个月.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左腋淋巴结(-),ER(-),PR(-).术后第1天胸壁皮下负压引流血性液体50 ml,第2天引流淡红色混浊液体30 ml.从术后第3天开始每天引流乳白色液体约30 ml.患者体温低于37 ℃,切口无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查血常规,WBC 5.6 G/L,RBC 3.46 T/L,PLT 254 G/L,引流物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乳糜试验(+).术后第10天按期拆线,每天仍有引流物约30 ml,乳白色,转至放疗病房,设锁骨区照射野,用60Co照射,200 c Gy/d,一周后引流物明显减少,遂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4.
贾玉清 《腹部外科》1993,6(2):89-89
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死亡率较高。发生于腹部疾病术后者治疗更为棘手。我院共遇3例,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病例简介 例1:男,35岁。胃切除术后3周解柏油样便入院。3周前因球部溃疡住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纳佳,大便正常。术后21天排柏油样便约400g。给予止血、制酸等处理。第22天仍排柏油样便约500g。第23天置入胃管,呕血及胃管引流血液共1200ml,出现休克症状。拟诊AGML行探查术。术中见胃肠吻合口周围粘膜水肿、有多处小出血点。给予胃肠吻合口加缝一圈。术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0岁。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行单纯修补术。术后4天腹腔引流液开始增多,术后第8天24小时引流量达2040ml,引流液浑浊,微红色。经胃管注入美兰液,3小时后腹腔引流出蓝色液,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原修补处斜形穿孔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单根与双根引流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206例拟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6例,术后行双根引流管引流,其中男52例,女54例,年龄(50±29)岁;对照组100例,术后行单根引流管引流,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8±31)岁。比较术后患者第一、第二天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切口血肿发生率,以及拔管前敷料打湿率及拔管后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等。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实验组(320±110)ml,对照组(335±105)ml;术后第二天引流量实验组(75±25)ml,对照组(80±15)ml;术后总引流量实验组(380±120)ml,对照组(375±135)ml,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患者术后第一、第二天引流量和术后总引流量上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实验组(49±6)h,对照组(50±7)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2例(1.8%)发生伤口感染,对照组1例(1%)发生伤口感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无切口血肿,对照组术后1例(1%)出现切口血肿,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拔管前敷料打湿率3%,对照组拔管前敷料打湿率2.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外周血红蛋白浓度实验组(127±8)g/L,对照组(125±9)g/L,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单根与双根引流管引流效果一致,放置双根引流管并不会增加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感染率。但是因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的后果极为严重,为了稳妥起见,建议临床腰椎术后常规放置双根引流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使用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60例因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围手术期塞来昔布镇痛组(试验组)和术后塞来昔布镇痛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从术前3 d开始口服塞来昔布,每天400 mg,持续至术后第5天;对照组从术后2 h开始口服塞来昔布,每天400 mg,持续至术后第5天.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手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毕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48 h.试验观测指标包括:术后止痛药用量、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功能康复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结果 试验组术后48 h平均自控镇痛泵用量为(43±12)ml,低于对照组(53±12)ml(P<0.05).试验组术后4、8、12 h,1、2 d时膝关节疼痛评分为6.1±1.2、5.0±1.3、4.3±1.1、3.4±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4、5 d时膝关节疼痛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术后盐酸哌替啶用量,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所需的时间,试验组为(6.2±1.7)d,较对照组(8.6±1.8)d明显缩短(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具有超前镇痛作用,较单纯术后使用可明显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止痛药用量,加快关节功能康复,从而增加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的预防效果。方法乳腺癌患者75例,将75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照组40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3天引流量分别为(129.82±11.46)ml、(89.94±9.73)ml和(30.82±10.56)ml,对照组分别为(179.47±24.23)ml、(130.82±10.56)m和(87.82±8.44)n1;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为(6.47±1.62)天,对照组为(9.41±1.91)天;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85%,对照组为17.5%,两组3种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大肌肌瓣转移可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患婴男,2011年1月10日出生,产前B超提示先天性膈疝.生后面色发绀,Apgar评分[1]1 min 6s,5 min 8 s,立即气管插管,插胃管减压,机械通气,禁食.1天后患婴突发烦躁不安,氧饱和度下降,调整呼吸机参数后恢复正常.第1天胃管内无液体,第2天2 ml,第3天25 ml,第4天6 ml,患婴渐腹胀,查体无肌紧张及明显触痛,胃管内见少量清亮液体流出.同时出现高血糖,调整输液速度后血糖正常.  相似文献   

20.
[病例讨论]患者男,56岁,体重70k,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术中失血500ml,术毕清醒,患者安返病房,术中补液总量为4200ml,术后第1天胃液量为300ml,尿量1280ml,T39℃,P95次/min.R26次/min,Bp16/9kPa。实验室检查:Na^+浓度130mmol/L,K^+浓度3.5mmol/L,C1-浓度100mmol/L。需确定术后第2天的补液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