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成分制备工作因血站质量体系等完善逐步向程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应加强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力度,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为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主要对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下血液成分制备要求进行分析,对关键质控点确立及控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5:血液制备"的要求,建立和执行血液制备的质量体系,确保血液安全有效。该条款虽然对制备环境、关键设备、使用耗材以及包装标识都有要求,但没有明确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步骤,在日常工作中各单位由于理解与认识程度不同,存在着差异。我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及对规范的理解,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以保证血液满足特定的需求及质量标准。现将我中心血液制备过程关键点控制的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把好血液成分制备工作的质量关,为临床提供合格成分血.方法 根据<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1],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如何把好血液成分制各质量关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血液成分制备工作人员严格按质量制度要求进行各项成分制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结论 血液成分制各工作人员在质量制度体系的约束下,制备出合格的成分血.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与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与监测,提高血液净化技术质量,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分级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结果:对血透室管理实施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控制血透室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在临床成分输血中,血液成分的浓度和纯度较高、使用方便,实现了一血多用,从根本上降低了使用血液的成本,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血液感染的几率,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血液成分制备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此文为广大朋友们讲解血液制备过程中如何实现血液成分制备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信息化建设如何对血液成分制备工作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血液质量控制方式,能够大大降低血液成本,对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相继颁布实施,血站的各项质量管理更加规范。血液标本不但是检验过程的第一步,而且为血液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提供可追溯的证据,所以做好标本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可靠的血液检测结果的前提。本血站通过对血液标本采集前准备、采集、运输、交接、保存、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解决了标本质量问题容易出现的关键环节,确保了标本的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记录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应符合<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为中心,完整体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详细信息,使其具有可追溯性,并证实血液制备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运行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和实施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规范其质量管理,确保血液质量.方法:以ISO9000为框架以"一法两规"为标准,将规范中新要求新内容增加到原体系中,使体系持续改进.结果: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组织、机构和法律等最基础层面为血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奠定基础,确保血液质量.结论:以ISO9000为框架以"一法两规"为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领导亲抓全员参与、制订体系文件、加大培训力度和加强监督评估等关键环节的控制,使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血站实验室血液检验过程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加强血站质量控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中心血站实验室检验过程中血液质量管理体系、标本采集、检验环境的生物防护、仪器设备管理、结果原始记录、质量控制等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评价分析。结果:质量管理的体系有待完善、血液采集质量较差,标本的运输和储存失当,检验环境的生物防护安全缺乏、仪器设备管理不规范、原始结果记录不太规范,内容不太完整,部分血液质量控制失控。结论:各级血站应充分认识到血液检验的艰巨性及长期性,做到有序、有针对性且持续加强对血站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提升血站质量,控制管理水平,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供血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方法比较2005—2008年我血站的采血控制、血液成分制备控制和血液保存发放控制情况,观察相应质量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成分制备非正常报废率、血库非正常报废率以及采血非正常报废率均〈1%,但2007年血液总非正常报废率〉1%,主要是血液成分制备非正常报废率较高;4个年度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血采集不足量率和采血非正常报废率有逐年下降的迹象,2007和2008年单采血小板采集不足量率均〈1%,但高于2005和2006年,4个年度血液采集不足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站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后,总的来说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质量目标值没达到本站质量体系文件所预定的质量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析血液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玉芹 《中外医疗》2011,30(36):115-115
随着社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分析影响血液制备的因素,加强血液制备质量控制和管理,对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有效提高对患者救治效果、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岳挺 《中外健康文摘》2008,5(4):372-373
卫生部要求采供血机构和临床医疗机构要树立正确、全面的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覆盖采供(用)血工作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采供血机构已经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了覆盖从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成分制备到血液放行、储存、发放、运输全过程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参考《ISO9000:2000标准》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对从血站领取血液到输入病人体内全过程实旖全面质量管理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用水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按照透析用水的相关规范要求,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管理计划,按要求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布局、安装流程、水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监测、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消毒、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等方面进行管理,记录相关结果,对异常结果有分析、总结和持续改进。比较实施新的管理办法前后的相关数据。结果:新的管理办法实施前后,检测出水口的细菌菌落数和类毒素含量,结果使用校正字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的管理办法后,透析用水的水质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成分制备的"瓶颈效应",以及消除"瓶颈效应"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木桶理论"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瓶颈问题。结果血液成分存在影响制备效率和效果的瓶颈因素,需要通过优化运作流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应用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血液成分制备效率。结论效率来源于强化管理意识,通过不断创新使血液成分制备保持高效。  相似文献   

15.
秦蕾 《当代医学》2012,18(24):20-22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 通过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应用于实际的血液透析工作中去,比较质量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的血液透析室安全性差异.结果 采取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后,血液透析室各项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及插管后发生血路感染率都较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实施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的应用可以明显控制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显著提高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志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05-3606
目的:探讨无菌接合机连接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的安全性。方法:使用无菌接合机进行导管连接制备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及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细菌培养的结果分析。结果:无菌接合机连接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均符合无菌要求。结论:在使用无菌接合机过程中,保证连接口完整,无渗漏时,可以达到制备血液成分的无菌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很多疾病都需要接受血液的治疗,但是因为血液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促使有患者感染到一些疾病,最终使患者把医院推向被告席的例子也时有发生.大多数血液的采集都是血站完成的,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标准与它的管理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在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的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下面我们就针对血站成分设备净化室的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我中心成分室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对血液成分制备的重要性及设备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方法:对血液成分分离所用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并进行保养原则分析.结果:仪器保养维护到位,保证了合格优质血液产品发往临床.结论:提出维护维修应遵循的原则,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最大限度降低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有效地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成分分离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保证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院感染和控制,防止医院感染.方法:重点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的布局,血液透析系统的消毒和监测,医护人员防护实施标准预防等环节实施,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结果:通过对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提高了医疗安全,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依据规范的科学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站血液检验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辉  刘锦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319-4319
血液检验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只有对血液检验工作实施全面、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输血安全,血液检验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