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结肠瓣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2例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在行低位保肛术后采用人工结肠瓣技术,并观察其术后肛门功能.结果 12例患者成功行低位保肛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排便紧迫感较轻,有较强的排便控制能力.结论 人工结肠瓣的应用,可以延缓粪便通过时间,改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保肛手术的手术根治率和术后的排便状况.方法 对确诊低位直肠癌接受保肛手术(56例)和传统Mile手术(82例)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预后和排便功能.结果 接受保肛手术的患者可获得较高的根治性,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9.6%,3年生存率为55.4%,均与Mile手术组患者疗效相当(P>0.05).接受保肛手术的患者肛门失禁发生率低,且以Ⅰ度为主.结论 对于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回顾分析2007年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组和2008年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组低位直肠癌术后患者排便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程健康教育组患者排便功能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且患者满意度高。结果表明,全程健康教育能增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V-Y皮瓣转移修复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Parks或ISR)后吻合口瘘13例,均采用V-Y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均痊愈,术后瘘口缺损完全修复,肛门排便及控便功能改善,未再出现瘘或肛门狭窄。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采用V-Y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方法简单,利于缺损创面修复,在牢固修补瘘口的同时,提升肛门的排便及控便功能,术后不易出现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5.
《腹部外科》2012,25(3)
目的 观察术前放化疗对保肛手术比率(保肛率)、局部复发率和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TNM分期为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56例,在术前进行放化疗,放疗结束后6周左右接受手术治疗.另将术前未行放化疗的50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保肛率、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对两组术后肛门排便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放化疗组行保肛手术48例,保肛率85.7%,术后局部复发3例(5.4%);48例保肛手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1.3%.对照组行保肛手术36例,保肛率为72.0%,术后局部复发6例(12.0%);36例保肛手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91.7%.术前放化疗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放化疗组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保肛手术后排便功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对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确实能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约70.0%的低位直肠癌施行了保肛术,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鉴于目前各种保肛术繁多、方法各异、尚缺乏对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规范化,针对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若干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需要正确的选择保肛术式,规范化的操作,精准的手术技术、综合的治疗模式(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将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以期进一步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爱红  韩明  刘燕 《护理学杂志》2000,15(12):745-746
为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排便功能训练效果,随机将65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按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排便功能训练。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术后早期进行排便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部及肛门切除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肿瘤距齿状线1.5~3 cm的低位直肠癌经腹部及肛门切除保肛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术后随访率为100%(23/23),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4.35%),未发生大便失禁。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4.35%。术后5年生存率69.57%。结论经腹部及肛门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既能保存良好的肛门排便功能,又不降低5年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治疗后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切缘均经病理证实无肿瘤细胞残留.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4例(13.3%),吻合口瘘2例(6.7%),腹壁切口感染2例(6.7%),盆腔感染1例(3.3%).术后无肿瘤局部复发病例.术后排便功能基本正常.排尿功能恢复时间7-20(平均9)d.术后性功能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方法 36例均行直肠前切除术。回顾分析3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保留了有大便控制功能的肛门,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狭窄1例,经定期括肛,现排便功能正常。结论只要完善术前评估,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66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完成腹腔镜TME保肛术,其中3例行回肠预防性造瘘,1例中转行Miles术。手术时间(158.2±12.8)min,手术切除淋巴结14~28枚,肿瘤下缘距远切缘(2.26±0.27)cm。术后恢复排气时间2~5 d。术后总并发症率18.5%(12/65),其中吻合口瘘5例(7.7%),4例进行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二次手术行横结肠造瘘术后痊愈。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个月),局部吻合口复发2例,均二次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7例远处转移,其中死亡3例。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经训练,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的优良率为89.2%。结论腹腔镜TME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不仅能达到根治要求,而且保肛术效果良好,符合现代外科对低位直肠癌根治和保肛并重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层缝合手法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我院择期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 ,随机双盲分为 2组 ,单层缝合手法吻合组 5 4例 ,以吻合器吻合组4 2例为对照 ,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患者肛门排便功能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单层缝合手法吻合组 5 4例无吻合口漏及狭窄。术后排便功能控制好 ,局部复发 2例。吻合器吻合组 4 2例无吻合口漏 ,但 7例发生吻合口狭窄 ,需服用缓泻剂协助排便及扩肛治疗。 2例发生吻合口出血 ,局部复发 2例。结论 单层缝合手法吻合具有操作简便易行 ,经济安全 ,术后并发症少 ,排便功能控制好的优点 ,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12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A组,60例)和TLH30直线切割闭合器(B组,61例)闭合直肠远端行保肛手术,比较两组保肛率、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及术后排便次数.结果 两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术后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保肛率(98.3%)高于B组(68.9%)、切El感染率(4.0%)明显低于B组(9.5%)(均P<0.05).结论 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而且能明显增加保肛率,减少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影响其发生和转归的因素、症状与肛门直肠功能的关系及治疗现状。方法对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大便失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大便失禁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最常见的一种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35.3%。评估大便失禁严重程度的方法以Wexner大便失禁评分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较高,Wexner评分与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相关,当Wexner评分≥9分时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与大便失禁发生和恢复显著相关,吻合口距肛缘越近,术后越易出现大便失禁且程度越重。当肿瘤位置极低时,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可考虑通过手术方式来弥补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下降。放化疗对大便失禁的影响的结论不一。年龄本身是发生大便失禁的危险因素,对超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保肛手术仍需慎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大便失禁及其发展、转归与肛门直肠功能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明确。术中肛门内括约肌神经功能测定可预测术后是否出现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直肠冲洗能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小样本研究证实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大便失禁有效,但仍需大样本研究来证实。生物反馈可显著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大便失禁的评分。结论需进一步规范评估大便失禁严重程度的客观标准,需更多前瞻性研究来分析影响大便失禁发生的因素并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术后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指导、排便功能训练指导,皮肤护理方法等;出院前再次强调训练方法,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以行为分阶段性改变理论为框架,时患者进行肛门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结果 干预组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肛门失禁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存质量的生活方式、心理应付/行为、抑郁/自我感受、窘迫尴尬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指导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惠者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附32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5年的320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8.5%(320/547)。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为4例(1.25%),1年内吻合口狭窄发生26例(8.13%),术后排便情况以加做结肠末端粪袋成形术者为佳。5年生存率及吻合口局部复发率:Dixon手术组为63.24%,10.27%;Park手术组为66.67%,5.13%;局部切除手术组为89.46%,10.7l%。5年盆腔软组织复发ll例(3.44%)。全组手术死亡2例(0.6%)。结论 低位或超低位结肠一直肠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考虑施行低位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不影响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式选择无关,辅助性的结肠末端粪袋成形术,有利于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效果,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的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5.2%),经扩肛后患者能正常排便;术后吻合口漏1例(2.6%),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至2008年12月,肿瘤局部复发1例,为低分化腺癌。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层缝合手法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我院择期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2组,单层缝合手法吻合组54例,以吻合器吻合组42例为对照,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患者肛门排便功能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单层缝合手法吻合组54例无吻合口漏及狭窄。术后排便功能控制好,局部复发2例。吻合器吻合组42例无吻合口漏,但7例发生吻合口狭窄,需服用缓泻剂协助排便及扩肛治疗。2例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复发2例。结论 单层缝合手法吻合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排便功能控制好的优点,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结直肠吻合疗效,减少合并症,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直肠经腹腔、肛管拖出式切除,将结肠近端与直肠残端呈斜面吻合的保肛术治疗1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结果:术后效果理想,保肛率100%,排便功能很快恢复,吻合口狭窄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排便功能评估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7例采用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术后着重做好排便功能的评估、肛周皮肤护理、排便功能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追踪与随访等。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有66.7%、82.4%、91.2%的患者排便功能达到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区分排便与排气,无需长期使用抗泻药和严格控制饮食。结论合理的术后排便功能评估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