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预防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皮下组织瘀血,保护患者静脉血管,减轻其痛苦.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拔针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min为试验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少于10min为对照组,操作者为笔者.结果 试验组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组织瘀血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min,能有效预防皮下组织瘀血的发生,保护患者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静脉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2006年-2007年门诊接受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下瘀血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原因、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穿刺成功率低有关。结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方法,可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医疗水平和静脉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一针见血率”,也要求输液完毕时“无痛性”拔针和拔针后“无瘀血”。多次输液的病人因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点周围皮下瘀血、青紫、肿胀,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继续输液造成困难,也给病人带来痛苦。我们随机选择静脉输液病人274例,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点采用不同按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旨在探求能够减少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选择我院 2002 年 8 月~2002 年10月…  相似文献   

4.
正确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后的拔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妹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54-85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工作人员少,患者很多,工作紧张而繁忙。比如:有时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需要按压止血,而其他患者又急需抢救或换药瓶、拔针,此时护理人员不得不请患者或家属协助继续按压止血。而以往传统的压迫止血一般都用无菌棉签,即使用了一次性输液贴,也没有按照正确方法使用,而造成无法利用输液贴压迫止血。在更换人员时,棉签可能跌落,或替换人员不懂要领,按压部位移动或压力不足,造成穿刺点得不到持续按压,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局部瘀血。遇凝血功能异常、血管脆性增加、用抗凝药物、患慢性疾病的患者时,静脉穿刺拔针后更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和局部瘀血。  相似文献   

5.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拔针按压是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最后一个环节。临床上拔针时由于按压方法不当,经常会导致穿刺处的疼痛、皮下瘀血、穿刺点出血等不良反应,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以后的穿刺,且严重影响护患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拔针按压方法进行改进,自2008年5~10月临床应用以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后采取不同的拔针方法,对皮肤瘀血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静脉输液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患者皮肤拔针后局部皮肤瘀血等情况。结果:经观察证明,采用胶布固定肢体抬高法明显降低穿刺局部皮肤的瘀血。结论:静脉输液后拔针时用棉签胶布自然固定,同时抬高肢体法比输液后拔针时棉签按压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止血为常规操作方法。正确按压既保护患者的血管,又保证下一次静脉穿刺顺利进行。不当按压会造成患者出血、瘀血、血肿等,不仅引起患者紧张、局部疼痛和浅表静脉缺失,而且也影响血管的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上拔针后用自制止血按压带按压针口,达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观察3种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部位和方法造成局部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发生率。方法:随机将门诊1921例留观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教科书法、刘铭墉方法和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按压,对3组方法按压后产生的局部皮下出血、青紫、红肿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按压方法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沿穿刺血管长轴按压方法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按压后发生皮下瘀血、青紫、红肿的例次明显减少,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护血管,增加下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减少局部瘀血青紫的作用.方法: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按压5min的方法,加压按压组41例采用在常规按压5min后,加用纱球加压按压的方法.结果:加压按压组患者发生局部瘀血青紫和局部疼痛的例数均为2例,占4.88%,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压按压可减少发生穿刺处出血,减少瘀血青紫现象和疼痛感,减轻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整个穿刺过程的第一步,在静脉穿刺结束拔针时,如果忽视拔针技巧和按压技巧,会给患者造成皮下淤血,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护患纠纷,影响护患关系,应引起重视。1拔针后发生皮下淤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基本技能,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而输液完毕后,有时拔针部位按压不当,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影响下次静脉穿刺。对此,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现将40例静脉穿刺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华夏医学》2002,15(2):256-257
静脉穿刺失败,使药液外渗,可致穿刺部位肿胀及皮下瘀血,给患者造成疼痛,给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而如果整个静脉输液(或注射)过程顺利,拔针后未能妥当压迫穿刺点,亦会使皮下瘀血,造成不良后果.因而,要有效地保护好血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注意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最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现对本科静脉穿刺拔针后出现皮下瘀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输液拔针后若按压方法不当会导致穿刺部位形成血肿或瘀血斑,增加患者的痛苦.近年来,我们改进了拔针按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处理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桂群 《医学争鸣》2009,(15):1382-1382
0引言 拔针按压是静脉输液的最后一项操作,如果方法不当会导致患者疼痛、皮肤出血和皮下瘀血,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直接影响下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们采用了一种改良后新的拔针按压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淤血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疼痛、皮下瘀血,会直接影响病人静脉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再次注射的成功率,增加病人痛苦。为有效地保护好血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除了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注意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最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现对本科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瘀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方法:将6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针后采用改进新方法按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按压为对照组;0.5小时后观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结果:观察组按压方法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局部组织受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新方法按压方法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股静脉穿刺适用于婴幼儿取血标本。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临床股静脉穿刺抽血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及位置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局部出血、瘀血、血肿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笔者曾在儿科工作10年,在门诊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用药的主要给药途径。输液完毕拔针时如果按压方式不当,则会造成局部的出血、皮下瘀血、疼痛等,从而影响到下一次输液时血管的选择,并造成血管的损伤。为此我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拔针的按压,通过效果比较选择最佳的拔针按压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病人静脉穿刺拔针后需要按压,而其他病人又急需抢救,护理人员不得不交给病人或陪护按压。这样穿刺点不能持续按压,在替换时可能因按压部位改变而造成静脉出血和局部淤血。凝血机制异常,血管脆性增加,应用抗凝药物,静脉穿刺拔针后如果不能持续按压,更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和局部淤血。而这些病人往往需要长期输液,多次抽血化验。静脉是病人的“生命线”,保护好静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20.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正常人血小板凝集时间一般为2-5min[1],有学者认为拔针后4min左右较为合适.按压时间过短皮下淤血率高,至少应按3min.实际工作中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拔针后按压方法各不相同,如果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皮下淤血、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现将几种常见的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