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早期表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致病环节众多,已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对ALI的实验研究及发  相似文献   

2.
浅谈肺与大肠相表里与ARDS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和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由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的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非心源性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临床综合征,以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至后期甚至并发严重呼吸衰竭."从状态论治"是姜良铎教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最为突出的学术思想,姜良铎教授认为:在从状态论...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突然出现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血管性闭塞,相应血管所支配心肌继而出现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中医药治疗AMI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MI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滢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56-1257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尽管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手段已取得明显进步,其近期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心源性休克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结合本院2008—2009年间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从辨证施护角度浅谈心源性休克的救治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BiPAP呼吸机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 2 8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予BiPAP机械通气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BiPAP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症状 ,在治疗开始后的 0 .5h内 p(CO2 ) ,HR ,RR ,pH和SBP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1)。结论 BiPAP呼吸机通气可作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在老年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心源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与35例心源性哮喘患者为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B型脑钠肽水平,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心源性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控制期B型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患者同期水平(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PaO2、MAP及HR指标与心源性哮喘发作期患者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B型脑钠肽指标检测可以提升老年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率,该指标测定法操作简便、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予以补液扩容、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及多巴胺注射液经静脉泵入,将平均动脉压(MAP)维持于65 mm Hg以上后,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右心Swan-Ganz导管,监测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多巴胺剂量,记录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4 h后的抢救成功率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与多巴胺同时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有良好的中西医结合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急诊呼吸困难患者中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呼吸困难患者100例,均床旁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快速测定NT-proBNP,经统计学分析进行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的比较.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值为802~ 35000pg/ml,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值为59~ 624pg/ml.心源性患者NT-proBNP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患者(P<0.01).结论:NT-proBNP的检测在急性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严重有肺损伤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ARDS是一种非心源性肺消肿,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呼吸频率在28—60次/min,严重危胁患者生命,治疗上采用纠正缺氧、机械通气等综合性治疗,而营养支持及加强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十分重要,一旦并发ARDS,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将明显延长,且死亡率高于50%。作者对4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循环系急症.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并常伴有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其病情危重预后差是中老年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三大并发症的发生,常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包括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应用罗氏心脏生物标志仪,检测两种呼吸困难患者血Nt—proBNP的浓度。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床旁检测Nt—proBNP简便快捷、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可作为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也是心血管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临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最严重合并症之一。下面就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0例,死亡6例.结论: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求做到精确、安全、有效,使用时须循序渐进,注意药物速度的控制,加强监测以及落实用药安全告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肖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40-40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在静脉溶栓及其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及休克血压的改善中总有效率76.67%。结论:参附注射液的确具有强心、升压、稳压、减少坏死心肌面积、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是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必备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经1~4周治疗,45例治愈出院,3例因送治时间过晚,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最终死亡。结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是及早发现患者的异常病变,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平时要注意预防和观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几率。教会患者及其护理人员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指征的能力,以便在患者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做出及时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