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过程中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0年我院实施的9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过程中护理配合工作,并与60岁以下病例组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室停留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麻醉复苏时间要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有利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将5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4、48、72 h检验全血细菌DNA、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术前所有患者细菌DNA PCR结果均为阴性,术后72 h内PCR检测阳性10例(20.00%),术后SIRS组与无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与病例组术前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各时段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呈正相关(P<0.05)。PCR阳性组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显著高于PCR阴性组(P<0.01),SIRS组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显著高于无SIRS组(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SIRS与肠道细菌移位密切相关,细菌DNA PCR有助于早期诊断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3.
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9例65岁以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黄疸较重、肝功能明显异常患者均行术前减轻黄疸治疗,其中1例行减轻黄疸治疗仅1 d后即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20 d死亡,6例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10 d以上再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均康复。手术后近期死亡4例,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胰漏及胆漏导致的多器官衰竭。18例发生1种或多种并发症,其中消化道出血6例,胰漏6例,胆漏3例,肠漏2例,肺部感染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腹腔感染4例,切口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腹腔出血和胰漏等再手术者3例,再次手术后均逐渐康复。术后1、3、5 a存活率分别为68.57%(24/35)、27.59%(8/29)、11.11%(3/27)。结论高龄患者在术前心、肺、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尚可的情况下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总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尽管近些年有术前评估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术后强效抗生素的应用,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有较高的术后感染并发症率及其相关病死率。文中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梗阻性黄疸程度与时间对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择期实施的1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未行术前胆道引流,回顾性分析术前黄疸程度及时间对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中度和重度黄疸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黄疸组(P<0.05),长期黄疸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黄疸组(P<0.05),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重度黄疸和术前黄疸时间长均可显著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吴丽萍  杨亚梅  郝芳  董科 《四川医学》2009,30(10):1665-1667
目的分析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所致胃瘫综合征(PGS)与多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生机制、诊治措施并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所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0例患者和行胰腺癌冷冻术46例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在B组患者(胰腺癌冷冻术组)中有31例(67%,31/46)患者出现了PGS,其中有29例肿瘤位于胰头和钩突部,2例肿瘤位于体尾部。在A组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有10例(4.8%,10/210)患者出现了PGS。B组的胃瘫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χ^2=145,P〈0.001)。A组PGS患者有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饮食调节、药物、心理护理、胃液引流等)而痊愈;B组PGS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胰腺癌冷冻所致PGS同冷冻术、胰腺肿瘤的位置有密切的相关性,但同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术前胃输出道梗阻,以及胃、胆管所行的手术方式和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绝大部分PGS患者经胃液引流、加强护理措施和心理辅导、适当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都能治愈。结论胰腺癌冷冻可引起胃瘫,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由多种原因引起,其确切机制不清。心理护理、有效胃肠减压、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后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胰体尾切除术对胰腺肿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源于河南宏力医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76例胰腺肿瘤患者,将其中31例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45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按照病情需要,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7、21 d时空腹血糖水平。结果术前,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7 d,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1 d,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虽有回落但仍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对照组中,行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21 d血糖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各时段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行胰体尾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各时段血糖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胰腺恶性肿瘤患者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胰体尾切除术血糖水平有显著下降;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血糖水平无明显波动,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血糖水平则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的相关文献并做一综述。结果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与高龄、术前高黄疸、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中吻合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是否放置胰管支撑管引流以及引流方式等因素与术后胰瘘发生相关。通过药物、术前减黄、术前纠正营养状况及控制血糖水平、术中吻合方式的选择、术中放置胰管支撑管引流等措施,可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是一个整体过程,积极的围术期管理是预防术后胰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亚东 《中外医疗》2013,32(6):101-101,10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该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头及壶腹部癌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以胰头癌36例为A组,壶腹部癌39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对壶腹部癌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对术后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2例,其中传统胰肠吻合组33例,嵌入式胰胃吻合组2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胰管直径变化及胰腺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胰管直径均较术前明显扩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肠吻合组术后新发糖尿病2例(6.06%),胰胃吻合组为2例(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肠吻合组术后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泻(30.30%),胰胃吻合组为8例(2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一般营养状况、胰管直径以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LPD且年龄>75周岁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均行LPD,2例行LPD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6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为全胰十二指肠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1例为全胰十二指肠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及横结肠部分切除,1例为胆囊癌术后腔镜中转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为胰十二指肠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39例手术时间264~650 min,平均(419.56±80.15)min;术中出血量50~1200 ml,平均(438.97±324.85)ml。术后发生胰漏10例,出血3例,肺部感染8例,胆瘘5例,乳糜漏2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56.41%。术后90 d内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胰腺癌21例,胆管癌9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4例,1例为慢性胰腺炎,1例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论对于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团队来说,高龄患者行LPD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治疗策略、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行两镜联合胆道探查的15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其中47例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LTCBD组);79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治疗(LD+TD组);24例行LD+I期缝合术(PS)治疗(LD+PS组)。对比分析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探查阴性率、T管留置率、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各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CBD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明显短于其他2组(P<0.05),LTCBD组置管率及阴性置管率低于LD+TD组(P<0.05)。结论:对于需胆道探查的病人结合术前影像诊断与术中探查情况,综合运用基于胆囊管胆道探查(LTCBD)的治疗策略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导老年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接受腰椎结核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两组均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决定是否输注悬浮红细胞(Suspended Red Blood Cells,SRBC)。试验组在TEG结果指导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对照组则根据临床经验决定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记录术中失血量、术中SRBC与FFP的输注量、术中输液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1天和术后1天的血常规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等。 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失血量、SRBC和FFP的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FIB)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FIB含量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TEG指导老年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中输血可以减少成分输血量并减少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张庚  王亮 《广西医学》2016,(1):82-84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末端放置细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224例及B组236例,两组患者均行胆道探查术治疗,术后A组行胆总管末端放置细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B组行胆总管置T型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减压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少于 B 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 B 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胆漏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末端放置细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可降低胆漏的发生率,减少胃肠减压引流量,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Xin Y  Hong DF  Cai XJ  Mou YP  Li LB  Wang GY  Wang XF  Wei Q  Chen D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703-270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括约肌切开术(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IOEST)技术(LC—IOEST)与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技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疾病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将术前经B超或MRCP确诊和术中胆道造影确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275例,随机分为LC-IOEST(129例)和LC—LCBDE(146例)两组,比较两组联合技术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果两组联合技术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C-IOEST和LC-LCBDE两组联合技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手段,后者还可能避免EST的一些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陈剑雄  许马川  林良辉 《海南医学》2016,(15):2468-2470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结石应用腹腔镜肝规则性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二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行腹腔镜肝规则性切除术42例为观察组,传统开腹肝规则切除术5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等。患者均随访19~6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但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即时清除率和最终清除率分别为92.86%(39/42)和100.00%(42/42);对照组为94.54%和100.00%(42/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7例患者平均随访47.9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优秀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6.19%(32/42)、4.76%(2/42),对照组为76.36%(42/55)、5.45%(3/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规则性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可行性,而且安全微创,可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的比较,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病例57例,其中腹腔镜肝切除25例(LLR组),开腹肝切除32例(OLR组)。结果:LLR组手术时间长于OLR组(P=0.001);LLR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OLR组(P=0.025,P=0.045);LIR组住院总费用高于OLR组(P=0.00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浆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是可行的,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其具有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12月行LTCBDE手术治疗的9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LTCBDE手术治疗后56例行一期缝合(A组),42例行T管引流(B组)。记录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指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肛门通气时间、术后输液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2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意外事件致死病例,手术均获成功。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低于B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CBDE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T管引流,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树雄  詹庆华  蔡旌槐 《吉林医学》2011,(19):3873-387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组的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失血少,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最主要是具有微创的特点,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及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志敏 《河北医学》2012,18(4):449-452
目的:探讨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3例,其中支架引流33例,T管引流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残留率、置管时间、胆漏以及肝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胆漏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及术后1周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均少于T管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探查术中,减少住院时间及置管时间,安全可靠,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8-60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治疗中采取开腹胆道旁路手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胆管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开腹胆道旁路手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时长,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评估疗效、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治疗后TBIL值,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时长及住院时长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胆管癌相比传统开腹胆管切除术,不仅术中出血较少、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