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过程中,为充分保障供体安全,移植科医师不得不实行小体积肝移植。由于供肝功能性体积过小无法满足成人受体需求而出现的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liver syndrome,SFSS),其特征性表现为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持续高胆红素血症、持续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腹腔积液、肝性脑病等,预后极差。随着移植外科技术和免疫排斥药物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活体肝移植中小肝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复习国内、外近几年活体肝移植术后有关小肝综合征的相关报道.结果 供体年龄、脂肪肝程度、受体术前疾病状态(MELD评分)、术后高门静脉灌注、流出道不畅及移植物大小和质量对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术前选择最佳的供体,术中的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或对门静脉限流,保证流出道的绝对通畅,术后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能显著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小肝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测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用于小肝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术(LDLT)后的严重并发症,供体年龄、脂肪肝程度、受体术前疾病状态(MELD评分)、术后高门静脉灌注、流出道不畅及移植物大小和质量等均小肝综合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术前选择最佳的供体;术中行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或对门静脉限流,保证流出道的绝对通畅;术后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能显著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的病因及其诊治。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小肝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4例均有高胆红素血症,2例出现顽固性腹水,最终2例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急诊再次肝移植后治愈。结论: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诊治较困难;术前CT评估体积并不能绝对避免小肝综合征的发生;严重者需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5.
小肝综合征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开展,伴随这一全新技术而出现的移植物功能不全,乃至移植物功能衰竭问题引起了肝移植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引发了从基础到临床不断深入的研究.作者对小肝综合征的基本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防治策略等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和小肝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的有关文献,探讨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供体的术前评价和安全性,以及小肝综合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概括了小肝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防治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肝脏移植适应证的拓广,肝脏短缺的问越越来越严重,部分肝移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肝脏短缺的压力,而在临床上.外科医生出于对供体安全的考虑.多数供者只能提供有限体积移植肝脏.即所谓的小体积移植物(small-for-sizegraft),而当部分移植物不能满足机体功能需要时。受体即就会发展为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该文将介绍小肝综合征的定义、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健宁 《器官移植》2012,3(4):238-240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自1963年美国人Starzl施行第1例人体原位肝移植以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然而,尸体供肝来源紧缺一直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瓶颈。部分原位肝移植包括尸体劈离式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尸体供肝短缺的问题,但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不同方式供肝切取术后供者康复及肝脏再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13例活体肝移植供者临床资料.对不同方式供肝切取手术方法、供者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残肝再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供者手术分为不包含肝中静脉右半肝切除8例,包含肝中静脉右半肝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3例.供者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均于术后两周恢复正常,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情况良好,无供者死亡.术前CT估算供肝体积与术中实际切取供肝重量呈正相关(r=0.838,P<0.01).术后复查CT测残肝体积示:右半肝供者残肝较左半肝供者残肝再生速度快,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供者较带肝中静脉右半肝供者残肝再生速度略高,但供者肝脏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术式活体肝移植供者在规范化围手术期处理、精细手术操作后肝功能均能得到较好的康复,而供肝切取术后残肝再生速度则受切取比例、残肝供血情况、细胞因子调控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情况。方法 建立大鼠30%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切除(PH)组、全肝移植(0LT)组和30%小体积肝移植(30%POLT)组,观察1w生存率,并于术后1、2、3、7d检测肝细胞增殖活性、肝功能和肝组织学变化。结果 各组1w生存率均为100%;30%POLT组术后2d达到增殖高峰,峰值与PH组无差异(P〉0.05);其肝功能酶学指标在术后1、3d明显升高,组织学见肝细胞核分裂极其活跃。结论 冷缺血1h的30%供肝和肝切除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仅增殖高峰稍晚;较短的冷缺血时间以及熟练的手术技术可能对小体积供肝的再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切除对活体肝移植(LDLT)受者术中门静脉血流(PVF)及术后小肝综合征(SFS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26例LDLT术中PVF监测资料.对PVF >250 ml/(min·100 g)者,术中同期行脾切除术;PVF<250 ml/min(100 g)者不行脾切除,分析选择性脾切除对PVF的影响及是否可以预防SFSS的发生.结果 脾切除8例,切脾后PVF较切脾前明显降低(P<0.01).脾切除及未行脾切除的患者均无SFSS发生.其中脾切除患者(8例)供肝重占受者体重比显著低于未行脾切除患者(18例)(P=0.044),PVF显著高于未行脾切除患者(P<0.01).结论 根据LDLT术中PVF监测数据,选择性脾切除可显著降低高门静脉灌注患者的PVF,对术后SFSS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肝综合征(SFSS)是成人活体肝移植术后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临床并发症。目前如何有效防治SFSS已成为研究热点。除改进外科技术外,影像学检查在成人活体肝移植术后SFSS的预防、检测及治疗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影像学检查在成人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术前选择合适的供肝、术中建立充分的流出道及术后调整门静脉压等综合措施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小体积综合征.方法 总结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的113例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影像系统评估供肝体积,测算供肝体积与受者体重比(GRWR),根据供肝解剖及GRWR确定采用的供体类型(含肝中静脉右半肝,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含肝中静脉左半肝等),术中通过建立充分的流出道,根据GRWR、术前脾功能亢进情况、肝动脉开放后门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确定是否采用脾动脉结扎等方法将门静脉压力控制在<20 mm Hg(2.67 kPa),门静脉血流量控制在<250 ml·min-1·100 g-1,观察采取上述措施后肝小体积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75例受者接受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37例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1例接受含肝中静脉左半肝.随访6个月,所有受者均未出现持续黄疸、败血症等严重的肝小体积综合征表现,1例受者于术后42 d死于脑卒中及呼吸衰竭,受者术后6个月存活率为99.1%(112/113).结论 术前根据供肝血管解剖及GRWR选择适当的供肝类型,术中建立充分的流出道,通过脾动脉结扎等方式调整门静脉血流及压力的综合方法可有效预防肝小体积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标准化的、可行性强且临床贴合性好的小型猪小体积移植肝损伤模型,为小肝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巴马小型猪,采用供体体内原位减体积70%的方法(切除肝左外叶、左中叶及大部右中叶),将30%残肝在非静脉转流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记录动物手术相关数据、手术存活率及小肝7 d存活率,计算术后7 d移植肝再生百分比;监测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改变;采集再灌注后2 h、术后1~7 d的外周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及肌酐(Cr)水平的变化.猪死后当天尸检明确死亡原因.结果 实验共完成12对次小型猪小体积肝移植术.所取供肝与受体全肝重量比(GW/RLW)为(28.63±4.42)%,与受体体重比(GW/BW)为(0.73±0.06)%.平均手术时间、无肝期及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91.7±14.2)min、(28.3±3.6)min和(45.0±5.8)min.实验动物手术存活率83.33%(10/12),小肝7 d存活率40%(4/10),7 d移植肝再生百分比为(278.06±42.95)%.与无肝前期相比,无肝期动物心率明显加快,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肛温(RT)、pH、BE值均显著下降,而血清K+显著升高(P<0.01),至关腹前RT、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K+已基本恢复.血清ALT、AST、PT和Cr均于术后1 d达到峰值,TB于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与灌注前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至术后7 d,除ALT、Cr基本恢复外,TBIL、AST和PT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用巴马小型猪建立的非转流下30%体积供肝移植模型,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可行性强且临床贴合性好的优点,可作为小体积肝移植物损伤研究的理想大动物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small-for-size (SFS) graft injury models in miniature pigs with high standardization, reproducibility and similarity to clinical situation. Methods Ba-Ma miniature pig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and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s (OLTs) were performed in 12 pigs with 30% liver volume allogeneil grafts (small portion of right paramedian lobe, right lateral lobe and caudate lobe) without veno-venous bypass. The profiles of intra-operational hemodynamics and metabolism were investigated. Animals were observed for 7 days with daily serum biochemistry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exam. The survival rate related to operation itself and the SFS grafts were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as well as the graft regenerative ratio at post-operational day (POD) 7. Results Graft weight as a percentage of the recipient's native liver weight (GW/RLW) and the total body weight (GW/BW) were (28. 63±4. 42)% and (0. 73±0.06)%.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anhepatic phase, and the time of blockage of infra-hepatic IVC were (191. 7±14. 2) min, (28. 3±3. 6) min, and (45. 0±5. 8) min. The survival rate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itself and the SFS graft were 83. 33% (10/12) and 40% (4/10), and the graft regenerative ratio at POD7 was (278. 06±42. 95) %. Contrast to the remarkable increase of heart rate and serum potassium during anhepatic phase,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rectal temperature, PH value and buffer excess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P<0.01) with a gradual recovery after reperfusioa Serum ALT, AST, PT, Cr, and TB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 peak level at POD1 for the former 4 and POD2 for TB, and then began to decrease and favorably recovered at POD7, but TB, PT, and AST levels were still high when compared to those of prereperfusion (P<0. 05). Conclusion This model of OLT performed with 30% liver volume graft without veno-venous bypass was an ideal large animal model for series studies related to SFS graft injury.  相似文献   

16.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改进(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Yan LN  Li B  Zeng Y  Wen TF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Xu MQ  Ma YK  Chen ZY  Liu JW  Wu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37-741
目的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改进.方法2005年3-6月,施行了13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其中1例接受了2个左半肝,另1例接受了1个活体右半肝,1个尸体左半肝,术中采用了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搭桥及胆道吻合的改进.结果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受体发生并发症4例,包括肝动脉栓塞,胆漏,右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MOF)死亡.13例中除右肝静脉与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5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GRWR)为0.72%至1.24%,其中9例<1.0%,2例<0.8%,无小肝综合征发生.结论采用了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避免小肝综合征,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