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训练伤是指在军事训练的过程中,由训练强度、内容、方法、环境等因素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发生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者病理改变的一系列损伤。普及军事训练伤防护知识,指导部队官兵科学施训,防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减少训练减员,提高训练质量,对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介绍几种较常见军事训练伤及其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军事训练伤是指在军事训练的过程中,由训练强度、内容、方法、环境等因素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发生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者病理改变的一系列损伤。普及军事训练伤防护知识,指导部队官兵科学施训,防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减少训练减员,提高训练质量,对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介绍几种较常见军事训练伤及其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需要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军事训练伤是部队军事训练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到部队开展军事训练进程和官兵军事素质的提高。而军事训练考核期间是训练伤的集中高发期。调查发现,军事训练考核期间的训练伤主要以骨关节肌肉损伤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的肌肉拉伤损伤等。其致伤原因主要是过分强调了训练成绩的提高,忽视了科学施训,突击式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强度;反复从事同一课目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海军陆勤部队新兵训练伤发生状况和致伤因素。方法 让参训新兵回顾性填表和查阅营卫生所、团卫生队等医疗单位门诊日志的方法,进行统一登记分析。调查内容为训练伤的分布和致伤因素。结果 新兵训练伤发生率以司令部直属连队为高,开训后第1个月发生率最高,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在400m障碍训练时发生率高,因技术动作错误发生训练伤最多,心理因素对发生训练伤也有相当影响。结论 通过加强安全防护,提高基层指挥员组织管理与技术指导能力,科学安排训练,强化心理训练可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72433部队针对新战士入伍时间短、身体素质弱等实际,多措并举,科学预防,有效降低了训练伤的发生率。一是领导重视,加强训练指导。部队将训练伤防治作为训练安全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1名常委带队的训练指导组,全程跟训,靠前指导,灵活掌握训练进度强度,搞好训练监督。二是搞好教育,提高认识。把训练伤防护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计划,使新战士了解训练伤防治的基本知识、防护方法和救治措施,提高新  相似文献   

7.
军队的正规化建设特别重视军人的体能训练。近年来,由于训练强度的增加,兵源素质的变化,以及训练中卫生防护的不足,训练伤已成为部队的常见病,并成为训练缺勤和平时致残的主要因素。军事训练伤与普通损伤不同,更强调损伤的预防和伤后的康复。因而,训练伤的防治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需要军事主管干部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协同,包括科学制定训练计划、选择场地及实施卫生监督等。为帮助基层军事、卫生干部提高训练伤的防治水平,本刊开辟“军事训练伤医学知识问答”专题栏目,每期刊登1或2个训练中常见的问题,由解放军85医院刘大雄主任医师负责解答,希望能对部队的军事训练伤防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正>官兵在进行体能训练时,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体能训练伤时有发生。认真分析和研究体能训练伤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训练伤的发生、提高训练效果、促进受训官兵的体能技能养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体能训练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参训官兵对于任何训练科目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将其作为训练行为的先导;而时刻保持强烈的安全意识,则会在思想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牢固树立"训练一分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部队训练伤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408名高原地区官兵的衔职、兵龄、年龄、训练伤情况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降低受伤率。结果训练伤发生率为16.2%。衔职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义务兵。兵源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农村组。训练程度中,训练程度繁重组训练伤比例远大于正常组。海拔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4000m组。文化程度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大学组。工作压力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一般组。睡眠效果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一般组。除训练伤中训练程度的组内有差异外,其余组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另外,高原官兵训练前对场地进行危险排查的占总人数的87.2%,训练前进行热身活动的占94.6%,训练前带训干部会做标准示范的占86.0%,每月会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占74.9%,定期组织卫生方面的知识竞赛、板报评比等活动的占76.5%,健康教育内容是官兵所感兴趣的占92.0%。结论通过克服对高原的恐惧心理、遵循训练原则、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驻高原部队官兵的受伤率,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简称训练伤。提高对平时训练中常见伤情的认识,掌握必要的救治方法,对预防和减少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训练性晕厥训练性晕厥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乏力等,血压特别是收缩压下降是训练性晕厥的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11.
部队官兵通过体能训练可增强个人体质,增进机体各部分反应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并提高耐力。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训练往往会破坏人体内外平衡,从而引发训练伤。为保证军队院校学员体能训练顺利实施,有效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防护措施。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1训练伤的分类训练伤是在训练中发生的多种骨关节、软组织等处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其中以软组织挫伤、骨折、关节扭伤、腰肌劳损、皮肤擦伤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训练伤  相似文献   

12.
部队训练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许加林 《武警医学》2001,12(4):238-239
训练伤问题一直是关系到部队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 ,随着科技练兵热潮的不断掀起 ,倡导严格训练、科学安排 ,部队训练伤的发生率由 1995年以前的 13%下降至 10 %左右 ,在世纪之交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降低训练伤发生率 ,提高干战的训练水平 ,关系到部队的稳定与发展 ,关系到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 ,关系到各级首长的指示是否落到实处 ,也关系到部队的凝图和战斗力。本人结合平时工作实际 ,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了部队训练伤发生的特点 ,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1 训练伤发生的特点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训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兵种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合成兵种部队各兵种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中发生的各种训练伤的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训练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训练伤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训练伤发病情况,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结果各兵种由于训练方式、侧重点、强度各不同,所以训练伤各有特点。步兵训练伤以脚部为主,达33.33%,坦克兵训练伤以腰部为主,达16.6%,炮兵训练伤以脚部为主,达14.63%。结论各兵种训练伤各有特点,应该针对不同兵种训练特点分别制订相应的训练伤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写在前面】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持续推进,训练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组训不科学、缺乏专业防控手段等,导致官兵训练伤高发问题逐渐凸显。据全军设立的训练伤监测点数据表明,目前我军训练伤发生率达到25%~30%,某些重点作战部队训练伤发生率超过30%,全军因训练伤致残人数占评残总人数的75%~80%,对战斗力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军事训练是提高和保持官兵技战术水平,增强战斗力的根本途径,而训练伤是影响参训人员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全军各部队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实战化训练。如何在训练中  相似文献   

15.
<正>军事训练伤防治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训练安全防护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训练伤多发问题。参考外军合理经验,结合部队实际情况,我军需尽快建立并完善训练伤监控、反馈及干预机制,以提高训练伤整体防护水平。防护机制规范运行需作训、卫生两个部门通力配合。其中,卫生部门需履行好医务监督责任,树立训练伤"超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提高打赢能力,我军大力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训练热情空前高涨,但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在增加训练难度、严格训练标准的情况下,如何科学组织训练、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是当前军队卫勤系统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该文就目前基层部队官兵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进行探讨,以期为部队军事训练伤防治研究提供参...  相似文献   

17.
<正>部队官兵在训练时经常容易出现训练伤。训练伤是指由军事训练所导致的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部队专业训练展开之际,训练难度和强度渐渐增大,容易引发软组织、骨关节等器官损伤,而减少训练伤重在预防,只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训练伤防护机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伤。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训练是部队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必须常抓不懈。扎实有效地抓好以防治训练伤为重点的卫勤保障,对于保证训练质量和效果、维护官兵身心健康、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军事训练必须讲究科学的组训方法,绝不能为了片面追求训练成绩而盲训蛮训,这样不但提高不了训练成绩,反而会事与愿违,出现大量的训练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某军校2015年新生入伍军事训练致军事训练伤的情况,为科学施训、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军校2015年度参加新生军事训练的2136名新生进行调查,对伤类、训练科目、受伤部位及训练伤发生的时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军事训练期间训练伤发生率25.8%,过劳性劳损占总受伤的52.6%,下肢训练伤占总受伤的69.6%。结论提高生源质量、科学训练、加强医学监督、健康教育是减少新生军事训练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吴刚  张春霞 《人民军医》2014,(12):1280-1281
军事训练伤是由军事训练直接导致的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1]。由于基层部队机关人员长期伏案工作,平时锻炼机会相对较少,故在参加高强度体能训练时容易出现军事训练损伤。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维护官兵在军事训练中的安全与健康,提高部队参训率和训练质量,保障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结合本单位机关人员训练情况,着重分析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常见训练伤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