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高峰  徐永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849-2850
目的 比较分析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方法 88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电脑抽号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743、-0.526、-0.311,P>0.05);麻醉期间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差异(t=-8.702、-7.506、-6.114,P<0.05),苏醒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9.938、-7.334、-5.297,P<0.05);且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235,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麻醉,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围麻起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苏醒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的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n=36)和N组芬太尼组(n=36)。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R组瑞芬太尼和N组芬太尼给药浓度分别维持在3~6 mg/L和3~4μg/kg,间断追加维库溴胺及阿曲库胺。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丙泊芬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平均动脉压(MAP)较诱导前明显降低;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OAA/S评分较高,恢复意识后患者无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躁动等现象;麻醉诱导迅速且平稳,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23例和实验组(S组)23例,S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D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推注诱导。观察两种诱导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S组患者诱导过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D组小,诱导过程更平稳。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崔国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83-168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静脉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LC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其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全麻组(B组).A组的维持麻醉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的方式,B组麻醉维持的给予方式为异氟烷吸入,配合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过程中各时段所需时间,并观察患者拔管后各个时段的意识恢复状况及手术满意程度等并比较.结果 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6.5±1.7) min、(6.7±1.5) min、(12.8±2.5)min、(21.0 ±5.7)min,均明显低于B组相应的(10.5±3.5) min、(11.1±2.8)min、(17.4±3.2) min、(26.1±10.1)min(均P<0.05);A组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0 min、25 min的术后清醒程度评分(OAAS)分别为(3.5±0.7)分、(3.8±0.5)分、(4.8±0.7)分,均高于同期B组的(2.5±0.4)分、(2.7±0.1)分、(3.1±0.4)分(均P<0.05).结论 TCI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LC中应用效果好,苏醒更快、更安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洁  李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53-1755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9例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4ng/ml,6ng/ml,8ng/ml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3μg/ml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插管前、插管后5分钟,建立气腹前及建立气腹后1、3、5、10和15分钟的心率和动脉收缩压数值。同时测量并记录气腹前和气腹后5分钟的血糖。结果:R1组建立气腹后血糖明显低于建立气腹前数值(P〈0.05),并且建立气腹后各时点的血压和心率与建立气腹前相比有明显差异。R2与R3组建立气腹前后血糖无显著变化。其中R2组病人的心率和血压在建立气腹前后无显著变化,但R3组病人心率在建立气腹后较气腹前显著减慢。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以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而瑞芬太尼的最佳靶控血浆浓度为6n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传统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及MAP(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SBP<90 mm Hg情况、插管反应率情况、插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反应率分别为(16.9±5.3)min、4.0%,对照组插管时间、插管反应率分别为(21.8±6.9)、28.0%,两组对比,观察组在减少插管应激反应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优良(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术后拔管时间短及恢复快,临床推广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要求无痛胃镜检查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丙泊酚人工静注组(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组(B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C组)。观察各组麻醉前、麻醉后2min,置胃镜后2min、苏醒时的SBP、DBP、RR、SpO2,以及各组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2minB、C组SBP下降,C组DBP下降(P〈0.05);三组患者RR下降(P〈0.05)。三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SpO2均高于96%。C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术中三组患者体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无痛胃镜检查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61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停药后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自置喉罩当时至拔喉罩后3min比较MAP、HR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比较MAP、HR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患者21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试验组患者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喉罩麻醉,对照组只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试验组患者置喉罩时、术中、术毕及唤醒后的BP值、HR值及SpO:值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喉罩时、术中、术毕及唤醒后BIS值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喉罩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组为靶控输注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及持续输注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的起效时长、苏醒时长、止痛药使用时长及麻醉效果。结果进行麻醉后,靶控输注组起效时长、苏醒时长、止痛药使用时长明显短于持续输注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持续输注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效果较好且恢复较快,对止痛药的使用较少,值得临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LC手术老年患者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等分为静吸麻醉组(I组)和静脉全麻组(T组),两组均以咪选唑仑、异丙酚、芬太尼、雏库溴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吸麻醉组(Ⅰ组,n=28例)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间断辅以瑞芬太尼静注;全凭静脉组(T组,n=28例)将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持续恒速输入,诱导时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8ns/ml,异丙酚为3~5μg/ml,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靶浓度.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指标及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等。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麻醉组(Ⅰ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及术毕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全凭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深度,具有苏醒快,围术期血压、心率变化幅度小,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患者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优于异氟醚吸人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阿曲库铵麻醉,实验组患者则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临床指标、拔管后意识状态情况、苏醒后不良反应与麻醉效果评价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诱导中、手术中与苏醒后SBP、DBP与HR水平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拔管后5 min意识状态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与头疼、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要优于传统丙泊酚+阿曲库铵麻醉,安全性较好,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LC手术老年患者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年龄60~81岁,心肺功能正常,随机等分为静吸麻醉组(I组)和静脉全麻组(T组)各28例。I组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5%异氟醚维持麻醉。T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靶浓度。术中监测HR、SBP、DBP、MAP等指标及记录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麻醉组(I组)在气腹后5min的HR、SBP、MBP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T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I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LC手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深度,具有苏醒快,围术期血压、心率变化幅度小,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等优点,优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4.
李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19-12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异氟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及T3时的HR、SBP、DBP、和SpO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T1、T2、T3时的HR、DBP及S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7.01±1.80)min、(7.13±1.62)min和(10.48±1.41)m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45%(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病人4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2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试验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后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降压用硝酸甘油,试验组则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术中有创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65mmHg(1mmHg=0.133kPa),直至手术主要步骤结束。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T4)、停止降压后5min(T5)、拔管前(T6)和拔管后3min(T7)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乳酸测定。记录诱导时间、降至目标血压时间、清醒时间和停药至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清晰。两组病人均能在短时间内达靶目标血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18.3±5.4)min内拔除气管导管,而试验组仅需(7.0±2.1)min。对照组降压过程中心率增快明显,停药后有反跳性高血压(P〈0.05);试验组降压过程平稳,停止降压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围术期BIS和Lac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两组病人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降压时起效快,过程平稳,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反跳性高血压,术后苏醒快,无术中知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静吸复合全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ASAⅠ~Ⅱ级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采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B组100例采用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记录患儿入室(T1)、麻醉诱导给药结束(T2)、气管插管(T3)、切皮(T4)、拔除气管导管(T5)、离室(T6)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并观察两组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T5、T6时HR明显高于B组(P〈0.05),T2、T5、T6时A组SBP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内,T5、T6时HR明显高于前面各时间点(P〈0.05);T4时SBP较前面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T5、T6时SBP较前面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T5时SBP较T2、T4明显升高(P〈0.05);A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可使患儿血压、心率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我院9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组(A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组(B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各32例,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访视患者,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SBP、DBP、MAP、HR诱导时最低值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时A、B组SBP< 90 mmHg者显著少于C组(P<0.05).A、C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0例择期行Lc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手术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并加以比较,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皮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HR高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83±10)mmHg(1mmHg=0.133kPa)比(76±8)mmHg,(89±10)mmHg比(80±8)mm Hg;HR:(78±12)次/min比(704-8)次/min,(854-8)次/minE(76±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2)nlin比(11±2)min,(11±2)min比(16±2)min,均P〈0.05],且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6)分比(3.0±1.3)分,尸〈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异丙酚靶控输注半数效应室浓度(ECe50)的影响。方法:择期静脉复合全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按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的不同随机分成3组,瑞芬太尼0.5 ng/ml(R0.5);瑞芬太尼1.0 ng/ml(R1.0);瑞芬太尼1.5 ng/ml(R1.5),每组20例。达到效应室靶浓度后,按照序贯试验原则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进电切镜出现体动反应,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反之,采用低一级浓度,各相邻浓度之间均为等比级数,比率为1.2。计算异丙酚ECe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R0.5组异丙酚的ECe50为2.37μg/ml,其95%可信区间为(2.22,2.53),R1.0组异丙酚的ECe50为1.84μg/ml,95%可信区间为(1.75,1.94),R1.5组异丙酚的ECe50为1.66μg/ml,95%可信区间为(1.60,1.71)。结论:增加瑞芬太尼靶浓度可降低异丙酚靶控输注浓度,但随着浓度增加,麻醉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3月来我院行肿瘤切除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5.24±2.03)min和(10.56±3.5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3±2.34)min和(14.21±4.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手术期间均有所上升,但对照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