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用胰激肽原酶对改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否优于贝那普利。方法:128例伴有空腹胰岛素增高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贝那普利 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 胰激肽原酶组4个治疗组。另设对照组30例。随访期4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各治疗组血压水平及BMI相似。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治疗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均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这些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其中缬沙坦 胰激肽原酶组改善幅度最为明显(P<0.01),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联用胰激肽原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显著优于贝那普利或贝那普利和胰激肽原酶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商品名:科索亚)与贝那普利(商品名:洛丁新)对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72例高血压病伴有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钾组(A组)35例,每日服用氯沙坦钾片50~100mg,每日一次,贝那普利组(B组)37例,每日服用贝那普利片5~10mg,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空腹血糖(FGLU)、餐后2小时血糖(2hGLU)和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并计算出胰岛素的敏感指数(ISI),治疗前后作比较,并设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各组间空腹血糖A组治疗前(5.16±0.59)mol/L,治疗后(5.09±0.49)mol/L;B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19±0.42)mol/L、(5.00±0.44)mol/L,无显著差异,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中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ISI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以上指标显著改善(P<0.05),但未达到正常(P<0.05).结论 氯沙坦钾与贝那普利都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但短期内治疗不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刘文捷 《首都医药》2007,14(18):38-39
目的比较氯沙坦(LS)与苯那普利(BE)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116例高血压患者和48例正常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血脂等水平,根据ISI值分为LS治疗组与BE治疗组,治疗12周后再测定ISI和血脂等变化。结果两药治疗后,可见LS有明显促尿酸排泄作用(P<0.05),而对其他代谢指标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LS和BE均可明显改善M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两药短期治疗,对其他代谢指标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余承志  余承欢 《河北医药》2005,27(7):525-526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与苯那普利单用,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性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61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组(31例)和苯那普利单用组(30例),经过6个月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联用组与单用组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浓度降低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升高、左室重量指数下降等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血钾、肌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可产生更有益的疗效,且安全和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12w后,比较两组血压、空腹(FBG)及餐后血糖(2hBG)、空腹(FINS)及餐后血胰岛素(P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12w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空腹及餐后血胰岛素、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TG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甘油三脂,且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空腹血糖水平在7.0~13.0mmol.L-1和三酰甘油水平在1.7~6.9mmol.L-1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组。吡格列酮每日30mg治疗24周;罗格列酮8mg治疗24周。结果:于24周时,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者之间降低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吡格列酮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罗格列酮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吡格列酮组升高的幅度大于罗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罗格列酮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但两者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不同,吡格列酮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7.
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男性高血压患者与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对70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TC,TG,HDH-c,HDL-c)的测定,并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清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高血压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高血压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其发生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异常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成荣  何英鸾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882-2883
目的:比较北京降压0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即原发性高血压1~2级)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降压0组用北京降压0号治疗35例轻、中度高血压,并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30例轻、中度高血压进行对照。结果:北京降压0号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88.57%,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总有效率90.00%,两组降压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各自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8.57%、10.0%)。结论:北京降压0号每日口服用1次,可以显著、平稳地降低血压,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服药依从性高;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11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瑞格列奈(进121)、重组人胰岛素治疗12周,测定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并观察低血糖事件,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与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组空腹血糖控制优于瑞格列奈(进口)治疗组(P<0.01).重组人胰岛素对空腹血糖的控制优于瑞格列奈(进口)组(P<0.01),但两组间餐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格列齐特缓释片、重组人胰岛素、瑞格列奈(进口)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组76例、老年对照组56例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BG)、胰岛素 (Ins)、C肽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结果 :空腹血糖测定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均较老年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 (P<0.01)。老年高血压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 ( -4±0.5)较对照组 ( -3.5 0.5)明显升高 (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eijing Hypertension NO.0 benazepril(BHN) on Glucose Tolerance,Lipid metabolism and Antihypertension in pati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200 cases with mild to moderate EH which were not obesity were divided ran  相似文献   

12.
张家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18-321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加二甲双胍对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肥胖高血压病人50例为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不使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HINS)、餐后2h胰岛素(P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两组SBP和DBP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FBG、PBG、H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ISI均升高(P<0.05),IR均下降(P<0.05),观察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合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疗效优于单独用氨氯地平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疗效。方法CSII组与MSII组患者各22例,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CSII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MSII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治疗后CSII组空腹血糖、3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均较MSII组下降显著(P<0.01),达到了预期强化控制水平。CSII组空腹血糖达标率(90.9%)显著高于MSII组(81.8%)(P<0.05),CSII组餐后血糖达标率(86.3%)显著高于MSII组(77.2%)(P<0.05)。CSII组比MSII组少用胰岛素约9.7%。结论控制血糖两种方法同样有效,但CSII组更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奥美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压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影响。方法 EH患者65例随机分成A组(奥美沙坦20mg)33例,B组(奥美沙坦40mg)32例,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ABPM)、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EH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组较A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IS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B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可有效降压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存在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产福尼亚胰岛素泵与美国Minimed 507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采用福尼亚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其余74例采用美国Minimed 507型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人次、血糖达标时间、撤泵时胰岛素用量及带泵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人次、血糖达标时间、撤泵时胰岛素用量及带泵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福尼亚胰岛素泵与美国Minimed 507型胰岛素泵具有相同的降血糖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在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的228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3个小组),选取同期健康者16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空腹血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餐后3h糖耐量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餐后2h、餐后3h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餐后1h、餐后2h、餐后3hC-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作为监测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代谢综合征-高血压(metabolic syndromic—hypertension,MS—Ht)大鼠血压的作用,检测胰岛素敏感性、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以及氧化应激的改变,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喂饲SD大鼠,连续8周,当造模动物出现高血压、糖耐量减退,MS—Ht病理模型建立成功;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二甲双胍(metformin,Met)200mg/kg和TGP150、50mg/kg两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或蒸馏水,qd×4周,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血压、空腹血糖(FBG)和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 hBG)、血浆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测定游离脂肪酸(FFA)、TNF—α、内皮素(ET-1)、肾素-血管紧张素(AngⅡ)、NO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Ht大鼠血压升高;FBG、OGTT-2hBG和Fins含量增高;ISI减弱、而HOMA—IRI增强;FFA、TNF—α、ET-1、肾素-AngⅡ和MDA含量增高(P〈0.05或P〈0.01);NO含量和NOS及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Met和TGP150mg/kg增强ISI,而降低HO—MA—IRI,纠正高胰岛素血症(P〈0.05或P〈0.01),降低FFA、TNF—α、ET-1、肾素-AngⅡ和MDA含量(P〈0.05或P〈0.01),提高NO含量和NOS及SOD活性;而Met能降低FBG、OG—TT-2hBG含量(P〈0.05或P〈0.01);与TGP150m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P50mg/kg组,除降低肾素、AngⅡ和FFA含量外(P〈0.05),对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P和Met能对抗MS—Ht大鼠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血症,拮抗ET-1、肾素-AngⅡ系统和氧化应激反应,提高NO和NOS功能,降低血压;TGP不具直接降血糖作用,与Met不同。TGP以上效应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苯溴马隆与非布司他在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获益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伴尿酸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苯溴马隆组(A组,44例)和非布司他组(B组,41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A组给予苯溴马隆50 mg/d口服,B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d口服,疗程为3个月。结果与苯溴马隆比较,非布司他能够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P<0.05),但最终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B组痛风发作率较高,而A组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较多。治疗后两组患者Hb A1c均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空腹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120分C肽水平得到改善(P<0.05),但非布司他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应用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血糖。苯溴马隆能改善餐后C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对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经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筛选出肥胖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100例,口服降压药雷米普利片5 mg,每天1次;1月后,血压仍间断波动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2组原用降压药与原生活方式均不变;此外,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片0.5 g,每日3次;疗程各16周。测定治疗前后24 h的动态血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胰岛素。结果治疗后,二甲双胍组与治疗前比较或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降压总有效率达72%,明显优于对照组44%,且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餐后2 h血糖与空腹、餐后2h血胰岛素均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体重指数明显下降(均P<0.05)。二甲双胍组无低血糖出现。结论二甲双胍对肥胖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显示了良好的抗高血压效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