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是近年来心律失常领域无可争议的主角并已经成为各大电生理中心最日常的工作。房颤导管消融的进展日新月异,在此让我们回顾一下房颤导管消融近期的精彩内容。  相似文献   

2.
基于临床研究的充分证据,导管消融治疗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相关指南中的推荐级别越来越高。文章从房颤导管消融的最新临床证据、消融策略和工具进展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对临床医务人员和读者有所普及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导管消融能够有效地使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对减少包括严重症状、脑卒中、起搏器需求、心力衰竭等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导管消融的方法也因房颤类型和医院的不同而异,虽然仍存在争议,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这些争议逐渐会被共识所替代。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血管疾病中无论在控制症状方面还是改善预后方面均不理想的病种。房颤的导管消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从10年前诞生之日起就引发了房颤治疗的革命,近2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学中心已将其作为房颤的常规治疗。本文就现阶段如何选择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作简要评价。1目前的方法简介由于迄今的资料充分证实房颤的起源90%以上位于肺静脉及其与左房后壁的过渡区域(肺静脉前庭),导管根治房颤的方法也就集中在将该区域与左房之间的电学传导阻断。目前的主流方法是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NavX指导下行肺静脉隔…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来,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已经从一项探索中的技术发展为广泛应用的房颤治疗方法,其进展日新月异.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技术更成熟,风险效益比更明确,普及更广泛,已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逐渐伴随心房机械功能的退化,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房颤常与左房室瓣疾病、心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肌病以及高血压相联系,并能增加脑卒中、心功能衰竭的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晨阳 《心电学杂志》2009,28(2):125-127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6%,85岁以上则接近10%。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心房颤动疾患的社会负担将加重。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目前该病患者总数约800万。心房颤动通常不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但可导致中风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与正常同龄人相比,该病患者的中风机会增加50%~70%。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80岁的老人中20%有此终生危险。它常见于心力衰竭、脑卒中,死亡率因而增高。但随机化临床试验反映,各种以维持窦律为目的的抗心律失常药并未能改善预后。最近医、患关注导管消融。几项观察经选择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病人的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反映,它维持窦律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虽然它在寿命和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之一.长期以来,房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总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尽管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可控制房颤,但与之相关的副作用、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以厦不佳的远期效果限制了药物治疗的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出现为多种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提供了一种治愈的方法。房室交界区消融或改良可以碱轻房颤的一些症状。在过去几年中也提示了用导管射频消融治愈房颤的可能性。本文目的是叙述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治疗房颤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1994年Haissaguerre和Swartz等首先开展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随着对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先进标测系统和技术的应用和多种消融策略的涌现,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心脏电生理学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导管消融可以治愈心房颤动、提高患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并能提高生存率。目前国际上开展的心房颤动消融策略主要有:①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segment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SPVI);②心内超声引导下的肺静脉前庭部消融电隔离:③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circunferential pulmonary veins ablation,CPVA);④迷走神经节丛消融;⑤左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部位消融等。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可达9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是唯一有望根治房颤的疗法,但目前主流的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主要适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的消融需要结合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但难以实现透壁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试图寻找新的机制理论来实现突破,转子学说应运而生但未得到检验。冷冻消融主要为不熟练的术者提供了简便的手段但只限于阵发性房颤。压力感知导管有望改善消融效果和安全性。分期或同期的内外科联合消融是值得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的复律可以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以及射频导管消融,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射频导管消融则更为有效。目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虽然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消融的基础,但为了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其他消融靶点也在评估当中,尤其是对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前广泛的消融策略已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最近的一项试验显示,不增加其他部位消融的单纯肺静脉隔离术效果与更广泛消融的结果类似,这提示需要开发新的消融策略以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发展近30年,房颤消融手术从最初频遇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长,成功率偏低,肺静脉狭窄率高等问题,到如今三维标测系统在国内普遍应用,使得房颤手术消融时间逐渐缩短,X线曝光量减少,并且成功率和有效性有了阶梯式提升。国内电生理专家们不仅对房颤消融治疗术式改良更新,还在积极探索诸如冷冻、超声、...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并发症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中心不同阶段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演变特征。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260例房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导管消融,包括男性1265例,女性995例;阵发性房颤1449例,慢性房颤811例。消融术式为三维标测系统指引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于慢性房颤附加碎裂电位消融。分为三个时间段(2004—2006年、2007年、2008年)统计并发症发生和诊治情况。结果共发生并发症61例(占2.70%),其中心脏压塞11例,血栓栓塞18例,肺静脉狭窄1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18例。2004—2006年心脏压塞5例(2例外科修补),脑栓塞3例(1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肺静脉狭窄6例,血管穿刺并发症6例;2007年心脏压塞4例(2例外科修补),脑栓塞3例(1例死亡、2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肺静脉狭窄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5例;2008年心脏压塞2例(内科保守),脑栓塞7例(5例肌力减退),肠系膜动脉栓塞3例,肺静脉狭窄4例,血管穿刺并发症7例(1例血胸、1例股动静脉瘘,外科修补)。三个阶段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比2.6%比2.8%,P=0.93),2008年心脏压塞发生率(0.2%)较2004—2006年阶段(0.6%)和2007年阶段(0.6%)下降,P=0.5;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1.0%)高于2004—2006年阶段(0.5%)和2007年阶段(0.6%),P=0.2。肺静脉狭窄和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亦无显著变化。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总体安全性较好,虽然经验增加,但主要并发症并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08,48(2):114-1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也是卒中、心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成功应用使房颤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递增,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凸显,房颤的发病率增加,其卒中发生风险明显升高。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房颤指南将持续性房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机制研究的深入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逐步进入临床。为提高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作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导管消融,电生理学家力图通过不断改进消融术式,获取更好的消融效果,以期达到最终根治房颤的目的;二是药物治疗,许多药理学家则希望研制出副作用小、见效快、能长期抑制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部分对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效果有疑虑的临床医师也对此抱有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电生理学领域的热点.盐水灌注射频电能是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主体能量方式,但冷冻、超声、激光、微波等能量方式也已先后应用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本文介绍的是冷冻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